书名:被压迫者教育学(50周年纪念版)50周年纪念版
作者:[巴西]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
译者:顾建新/张屹
ISBN:978756759986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5-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92
豆瓣评分: 8.7
书籍简介:
《被压迫者教育学(50周年纪念版)》介绍了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该理论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阐述了教育与觉悟的关系。 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教育是一个互动过程,解放既不是恩赐,也不是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过程。 另一方面,教育是以解放为目的的。弗莱雷批判当时社会的“储蓄式”教育把学生视为被动“接收”知识的无知者。他认为,学生“存储”教师“灌输”的知识越多,就越不能形成批判意识。弗莱雷提出,应该摈弃“储蓄式”教育,代之以“提问式”教育,以唤醒人们对世界问题的批判意识,鼓励人们不断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进而把教师和学生从“驯化教育”中解放出来。 保罗·弗莱雷的思想充满了实践理性的张力,他认为,作为自由实践的教育学应该将理论与经验、历史与现实、思考与对话、批判与参与紧密结合,其最终目的是强化选择,改造现实。弗莱雷对成人文盲教育的诸多论述同样有助于其他领域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的教育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于当今及以后的教育界认识都是难以回避的尖锐挑战。相信弗莱雷的思想会给予教育界及社会人士以有益的思考与启迪。
作者简介:
保罗·弗莱雷是20世纪批判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1994—1995年间在联合国主办的《教育展望》特刊中他与孔子、亚里士多德等被誉为100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家,也曾被美洲和欧洲29所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在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获得过荣誉和奖励。他是自赫尔巴特、杜威以来,教育理论史的“第三次革命”的开创者和实施者,毕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批判意识教育》、《发展中的教育学》、《希望教育学》、《城市教育学》和《心灵教育学》。
书友短评:
@ Myrtle “六十年代”的问题和“后六十年代”的文本,注释里闪过的毛泽东、格瓦拉、卡斯特罗、阿尔都塞……读来激动人心。所谓“教育”,实际是“政治”,是“文化革命”。“革命不能害怕人民,不能害怕人民的表达,不能害怕人民有效参与权力。革命必须对人民负责,必须向人民坦言其得失成败及困难。”而作为论述原点的统治/压迫结构和革命、人民、新人等范畴,一方面在其时语境中无需赘言,且已涵纳某种“内部的反思”,但更繁复的历史维度的缺失、理论话语打转而“捅不破窗户纸”的状况,似乎又导致讨论走向其推崇的在抽象和具体、局部和整体间不断往复的反面,这大概也是弗莱雷在长期流亡后的自我整理期所面临的理念难觅肉身的一个侧影。 @ 杨三十 对于压迫性结构的尝试了解,阅读的时候会代入很多最近大半年的体验——交工乐队和他们的创作、对女权主义的阅读以及相关朋友的交谈、经历的警察询问和粗暴解决方式,等等吧,结果让自己对很多行为或反应陷入了需要重启的状态。比起对压迫方式的分析和解放教育学,对反压迫者在实践时可能落入的陷阱的警惕更是其价值所在,尤其是像弗莱雷所说的「左派里的宗派主义」,因为害怕于那个非常擅长收编的压迫性结构,总是想要去找那个所谓的“不那么容易被收编的”、“复杂的”、“考虑更多的”行动方案,但在这种近乎宿命论(觉得最终都会被收编)的害怕中,对那些可能看起来有些粗暴、直接、不顾一切的实践做出了同样过于偏激的评判。 @ 我是一只鸡 这本书阅读体验一般,比较抽象缺乏引证。 由于这书年代久远,有些东西本身就是我早已接受的,也相对于将我的想法系统化了。 此外这书也有对我来说比较新的角度,比如对 是对苏联教育学中革命先于教育还是教育先于革命的争论的批判,可还记得陶行知也支持革命先于教育。 中国和苏联的官方意识形态都是革命先于教育,认为没有革命政权,教育体系仍然是反动意识形态的阵地。但这又导致教育的忽略。这本书就说,没有革命家与人民的对话,没有革命家与人民之间的相互教育,你夺取了政权也不算人民的。也算印证反思了 书名《被压迫者教育学》,书中“革命”“压迫”“政治学”的占比大于“教育”。读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地代入女性主义视角和中国式的banking edu,不过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女性在父权社会就是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被压迫者”。老师的一切理论代入中国女性现状毫无偏差。同时还会反思自己在教育工作中,不知不觉就习得了过去“被压迫”的行为,成长为了奴隶头头。喜欢豆友安提戈涅老师的短评,“提问式”或许不应该是教育最终的正确解法。 @ 荧光洗脚皮 没标啊原来… @ 盐欠鸦 扫了标题,正确的废话集
中文版导言
50周年纪念版序言
作者自序
第1章
被压迫者教育学存在的正当理由;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克服这对矛盾;压迫与压迫者;压迫与被压迫者;解放: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一种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第2章
作为压迫手段的“储蓄式”教育观——其前提预设——一点评论;作为解放手段的“提问式”教育观——其前提预设;“储蓄式”观念与师生之间的矛盾;提问式观念与师生之间矛盾的超越;教育:一个互动过程,以世界为媒介;人作为不完善的存在,意识到自身的不完善,并试图更充分地人性化
第三章
对话关系——教育作为自由的实践的本质;对话关系与对话;对话与寻找教育课程内容;人与世界的关系,“生成主题”,以及教育课程内容作为自由的实践;“生成主题”的探究及其方法;通过“生成主题”探究来唤醒批判意识;探究的各个不同阶段
第四章
反对话关系与对话关系作为对立的文化行动理论的基质:前者作为压迫的手段,后者作为解放的手段;反对话行动理论及其特点:征服、分而治之、操纵和文化侵犯;对话行动理论及其特点:合作、团结、组织和文化综合
“持续奋斗”:《被压迫者教育学》后序
当代学者访谈录
原英文版(1970)前言 理查德·肖尔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