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化史述论

书名:北宋文化史述论
作者:陈植锷
译者:
ISBN:978710113803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9-4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677
豆瓣评分: 9.4

书籍简介:

本书以“宋学”为核心,深入探讨了宋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的各个阶段,揭示了宋学若干重大主题和以议论精神为主的宋学基本精神,论述了宋学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等北宋文化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了北宋社会文化中无所不在的宋学及其时代精神。

作者简介:

陈植锷(1949—1994),温州市龙湾区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邓广铭先生。历任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杭州大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教授等,著有《诗歌意象论》(1990年)、《北宋文化史述论》(1992年)等,《石介事迹著作编年》(2003年)等,点校有《徂徕石先生文集》(2009年),并有论文数十篇。

书友短评:

@ 生见爱瑠 陈植锷先生(1947—1994)的博论 值得一版再版的佳作 作者有打通文史哲的趋势 敏锐的捕捉到宋学由义理之学向性理之学的演变 对于宋代台谏制度的诠释 虽然 被刁忠民先生批评 但无伤大雅 科举 教育等改革与宋学发展演进部分层层递进 把宋学精神归纳为 批判精神 创造精神 开拓精神 兼容精神等 但李裕民老师却与之商榷 用史学大师陈寅恪的话:“独立精神 自由思想” 最后谈到宋学与宋文 宋诗 宋词等宋代文化的发展 不明觉厉 @ 柳川 这本书是陈植锷先生的博论,内容繁多,但引人入胜!作者是邓广铭先生的门生,书中继承邓先生所论的“宋学”概念,分析了北宋时期“宋学”的发展过程,即从疑传到疑经、议古到拟圣、义理之学到性理之学,归纳“宋学”的诸多特点、精神(尤其是议论精神),以此来观照北宋一代文化的地位和特点。作者对宋学的发展脉络把握得十分清晰,议论平实,也有不少创见!也许是受邓先生文风影响,作者文笔明白畅达,毫无诘屈聱牙之辞。作者在书中对宋学与宋文、宋诗、宋词、佛老关系的细致讨论,贯通文史,功力深厚,可惜英年早逝! @ 於沐 太吼了! @ 就将 陈先生读书真多,佩服 @ 苏迟墨 同研究领域无出其右者,宋学不止涵盖文化领域 不止理学,只是英年早逝。 @ 迟权 视野开阔而架构恢宏! @ 预支牛奶 有时候在想自己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老师上课突然提到宋代的文化特点,猛地想起大二读过这本书,但是怎么想都想不起来了,只剩下一个尊王攘夷。 @ 勉之 虽然我一直自我调侃有唐宋鸿沟,但显然南北宋的鸿沟比唐宋更大捏…(不学无术实锤) @ 撒旦的咆哮 本书所谓之“文化史”,其实是着重于上层士人的思想史学术史,以宋儒学术为核心,探讨北宋士人之学术思想的演化,突出其好议论、善疑古、引佛老、重内求等精神,并对唐宋士风之转移亦有详细分析,时有的见。不过也可以看出作者颇重王安石,本作中述及安石处基本没什么坏话。

书籍目录

序引/邓广铭
引言
第一章 时代背景
第一节 尊王攘夷的政治需要和儒学的复兴
第二节 北宋台谏制度和宋学的自由议论
第三节 唐宋之际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宋学的时代精神
第四节 科举改革和宋学的演进
第五节 教育改革对宋学的推动
第二章 宋学及其发展诸阶段
第一节 宋学概说
第二节 汉唐训诂、辞章之学的遗留和宋学的准备
第三节 从疑传到疑经
第四节 从议古到拟圣
第五节 从义理之学到性理之学
第三章 宋学的主题及其精神
第一节 性情、理欲之辨
第二节 君子、小人和义利之辨
第三节 上智、下愚和真、善、美之辨
第四节 宋学精神
第四章 宋学和佛老
第一节 宋学初期的排佛斗争
第二节 排佛斗争的胜利和儒佛融合的成功
第三节 佛教的世俗化、禅宗的文字化和佛学的儒学化
第四节 宗儒为本,宋学独尊
第五节 宋学与老氏之学
第五章 宋学和北宋其他文化层面
第一节 宋学与宋文
第二节 宋学与宋诗
第三节 宋学与宋词
第四节 宋学与宋画
第五节 宋学与科技
结语
引用书目
参考论著目录
· · · · · ·

  • 由宋太宗伐辽所遭受的两次惨败——太平兴国四年的高梁河之战(979)与雍熙三年的岐沟关之战(986)来看,辽在军事实力方面远较北宋为强。……从军事方面讲,职业狩猎之习于骑射,奴隶制度之便于号令,则远非以一家一户的社会分散经营为基础的后者所可比。
    —— 引自章节:第一节 尊王攘夷的政治需要和儒学的复兴
  • 司马光在宋神宗初年所上的《论风俗札子》(《温公文集》卷四六)中就已说道:今之举人,发口秉笔,先论性命,乃至流荡忘返,遂入老庄。纵虚无之谈,骋荒唐之辞,以此欺惑考官,猎取名第。禄利所在,众心所趋,如水赴壑,不可禁遏。
    —— 引自章节:序引/邓广铭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北宋文化史述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