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书名: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1919年中国的外交争执与政派利益
作者:邓野
译者:
ISBN:978750976368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9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72
豆瓣评分: 9.4

书籍简介:

巴黎和会就其本身而论,只是一个纯粹的外交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但是,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在南北分裂、派系林立的特定条件下,外交不可避免地卷入政争…… 一时间,国内政潮陡起:当年理直气壮地抵制对德宣战的广东非常国会,如今,又同样是理直气壮地要求向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表,争享战胜国的荣耀。不久之前,康有为还是张勋复辟的主谋,公然推翻民国,现在却反过来,以民国的名义,大义凛然地斥责政府专制。更为有趣的是,国会与国务院形同冤家,为转嫁对德和约的责任,彼此暗算,相互推卸,国会的不合作,屡屡把国务院置于难堪与孤立的地位…… 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卖国”竟有难言之隐? 一战后,段祺瑞怎样从众望所归沦为众矢之的? 当民众舆论绑架外交决策时,会出现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 为什么理直气壮地抵制对德宣战的广东非常国会,到后来却更理直气壮地要求向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表? 为什么说五四学潮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下层学运? 从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吴佩孚怎样实现了华丽转身? 巴黎和会紧要决策时刻,为何外交总长陆徵祥擅离职守出走瑞士? 为什么张勋复辟时主张公然推翻民国的康有为,五四时却以民国名义,大义凛然地斥责政府专制? 一个警察总监,为何竟能架空国务总理? …………

作者简介:

邓野

重庆市人,1953年5月20日生。198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86年来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评聘为副研究员,2003年评聘为研究员。著有《中华民国史》《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民国政治的逻辑 》等作品。

书友短评:

@ 阿巴厮 1919是梦碎的一刻,也是梦醒时分。这一年的巴黎和会,对一战后世界局势的重新安排,对于中国而言,举朝充满期待,一个公理与正义的世界可能存在吗?日本要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满口仁义道德的美国最后时刻出卖了中国,一个国际三等国,没有任何抗议的权力。与此同时,南北和议也在进行,北洋政府外争国权内争和平,他们能做到吗?外交失败激起青年的愤怒,青岛亡矣,国不国矣。一大批职业政客各方势力借学潮加入政争,徐世昌、安福国会、段祺瑞、吴佩孚、西南政权,各显手段,结果是当对德签约摆上台面时无人敢承担历史的责任。百年耻辱落到顾维钧一人身上,这个27岁的青年外交官有精湛的技术,他熟悉西人思维,不断调整外交策略,从艰难处争取底线空间,但终于功亏一篑。历史关头顾做出不签字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结束。不让了吧。 @ 如是我闻 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拐点确实风云激荡、人潮涌动,在巴黎和会和南北和会的舞台上,各类政治团体出于自身党派利益你来我往,彼此攻讦,搅动天下大势,却少有人坚持超越于党派利益之上来考虑国家命运之走向。历史以其自身的复杂多变让所有参与者沉溺其中。 @ 无脸狗 系统梳理了巴黎和会期间的国际国内环境 @ 清浊书房 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和很多人想象的都不一样,也没有人想到,这一事件对后来的影响会那么大。“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 @ 龙旦 在其位,尽全力谋其国。 @ 于韫祯 纷繁历史表象之下,作者理清了脉络,全文没有废话,材料翔实、观点清晰,看完之后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欧战与中国政局的演变
中国对德奥宣战
国会问题与南北战争
安福国会的成立
徐世昌就职与南北停战
第二章 巴黎和会与中国的期待
中国朝野关于欧战性质的解读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准备
陆徵祥赴欧与中国代表团的组成
广东军政府对于代表权的争执
第三章 山东问题的提出与辩论
山东问题的提出与辩论
日使施压与中日密约的公布
山东问题说帖的递交
中国代表团的内部纠纷
第四章 山东问题的交涉与失败
中国另外三个说帖的递交
利益的平衡与美国对日妥协
直接归还山东的交涉与失败
中国代表团的应对方针
第五章 学潮与政潮
山东问题责任人的认定与追究
五四学运与各方评论
学生保释与政潮初起
广东方面的介入及其政治意图
第六章 南北和会的召开与破裂
南北议和与各自盘算
南北和会的召开与破裂
南北相互攻击与代表辞职
各方斡旋
第七章 北京政府关于签署对德和约的决定
曹陆章辞职、自辩与挽留
国会与日使对研究系的责任追究
国务院与国会的彼此算计
北京政府关于签约的决定
第八章 徐世昌辞职、留任与钱能训下台
上海的市民运动
罢黜曹、陆、章
徐世昌辞职、留任与钱能训下台
继任总理人选的争执与国会的搅局
第九章 几个不同的利益集团及其政治表现
英美在华势力对于山东问题的态度
特立独行的吴佩孚
广东军政府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性格
孙中山及其国民党人的冷热两面
第十章 拒签对德和约
保留签字的交涉与陆徵祥的脱身之计
龚心湛的推诿与拖延
顾维钧的最后交涉:妥协与原则
拒签对德和约
第十一章 余波
德奥问题的善后
芮恩施归去与陆徵祥归来
山东问题的继续
安福系的孤立与吴佩孚的崛起
结束语
征引文献
· · · · · ·

  • 在中国,政治人物一旦被指名“卖国”,极易产生两种效应:其一,目标明确;其二,道理简单。而明确与简单,则优最适于民众的动员与操纵。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几个不同的利益集团及其政治表现
  • 政治的着眼点往往不在问题本身,而在问题的联系。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学潮与政潮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共1666册),这套丛书还有《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论》《《镜镜詅痴》箋注》《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口述史》《多元视角下社交媒体中的自我表露与意见表达研究》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