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

书名:巴别塔女性成长四部曲第3部
作者:[英]A.S.拜厄特
译者:王一鸣
ISBN:9787532171965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3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024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 追求独立的女性一生不可不读的成长史诗! – 世界文学泰斗拜厄特,写尽独立女性的困境与觉醒 – A.S.拜厄特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年以来英国50位伟大作家之一 – 拜厄特重新定义了英国小说的高度!——世界权威文学杂志《巴黎评论》 – 作品已风靡30多国:英国、美 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捷克、瑞典、瑞士、挪威、丹麦、芬兰、俄罗斯、土耳其、中国、韩国、泰国…… – 我要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我曾被压抑,但绝不沉默。 = 内容简介 = // 撑过去一天,再撑过去另一天,这究竟算什么样的人生?“很多人的人生。”// 弗雷德丽卡28岁,但她觉得人生已经快结束了。 象牙塔里的思辨与诗意,在婚姻的巨塔里一文不值:昔日的机智雄辩,被认为是喋喋不休;曾经的骄傲笃定,被当作是轻浮愚蠢。 所有的失落、痛苦与挣扎,如今逐渐归于沉寂,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他们正在安静的表象之下寻觅一个裂缝。 一天深夜,丈夫向她砸来一把斧头,终于打破她内心长久的沉默: 我曾是一个重要的人,我要让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 = 媒体/名人推荐 = ◆ 拜厄特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简直出神入化。——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这本书独具匠心,包罗万象而简明扼要,还引述和辨析了D.H.劳伦斯、R.D.莱因、E.M.福斯特、卡夫卡和其他许多作家的文学和心理学理论。——《卫报》 ◆ 《巴别塔》是一部人物饱满、充满激情的现实主义文学,富有想象力的文字炉火纯青,兼具文学美感与思想深度,在展现作品艺术性的同时又给人以启迪。它的伟大立意在英国小说中是罕见的。——《旁观者》 ◆ 她创作的情节如侦探小说般扣人心弦,而她的文字的质感——贯穿始终的象征与隐喻,感官色彩浓厚的语言,字里行间的智慧与戏谑——让这部作品非同凡响。——《文学评论》 = 金句选摘 = 1.命运总是骤然降临,出其不意地在后脑勺给你一击。 2.我是利奥的母亲,我也是我自己,这两件事是同样的事实。 3.我一直对我母亲那消极的寡言感到相当怨恨。那不算是人生, 那刚好是我最不想要的,刚好是我最不想过的。但是,我得到了同样的人生。 4.我们无比憧憬又极力美化的地方,也许是我们将要逃离的地方。 5.她没有任何行李,她不想要这段人生中的任何东西。 6.希望就是人类最愉悦的沉沦。 7.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

作者简介:

A.S.拜厄特(A.S.BYATT),

英国小说家、诗人、布克奖得主,2008年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年以来英国50位伟大作家之一。

1990年凭借天才之作《占有》获得布 克奖,一举 轰动世界文坛;1990年和1999年,先后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和大英帝国女爵士勋章。

拜厄特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博学和绮丽高超的修辞艺术闻名。她的作品主题涉及生物学、达尔文主义、绘画艺术,体裁包含戏剧、诗歌、书信,兼之以丰富的隐喻和超凡的想象力,磅礴壮丽,又洞悉人性之微。

拜厄特的成长四部曲(《花园中的少女》《静物》《巴别塔》《吹口哨的女人》)是她耗时近30年写就的颇负盛名的代表作,以一位英国知识女性弗雷德丽卡的成长史诗,串连起二战后几十年英国的历史变迁。

= 译者简介 =

王一鸣,毕业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新闻系,全职记者,主攻文化、艺术。曾专访坂本龙一、伊东丰雄、杉本博司、谭元元、林怀民、安妮·莱博维茨等诸多文化名人。业余从事翻译工作。现居新加坡。

书友短评:

@ Zzzzz 读客的封面一如既往的丑,他们家出的书,我从来都是只看不买的因为封面太丑了 @ 童末 关于文学与文学之敌的故事;关于在非语言的世界中,语言的困境,读书、写书、对书的爱能意味着什么的故事。 @ 咖啡格子衫 阅读书里那些冗长繁杂描述性段落和深奥艰涩的学术性论点是一种——放下书依旧难以忘怀的精神折磨,我无数次想象到自己置身文学课课堂如坐针毡的窘迫模样。由此我必须引用书中法庭内容的话来描述我的悲伤的阅读心境:“你每个单独的句子我都能理解,但整体大意令我似懂非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法庭上的两段辩护,大量不同立场的观点输出非常精彩。结局圆满又俗套,像秋日里明暗交替的影迹尘埃,混合来自雨天塑料黑色雨衣的味… 阅读书里那些冗长繁杂描述性段落和深奥艰涩的学术性论点是一种——放下书依旧难以忘怀的精神折磨,我无数次想象到自己置身文学课课堂如坐针毡的窘迫模样。由此我必须引用书中法庭内容的话来描述我的悲伤的阅读心境:“你每个单独的句子我都能理解,但整体大意令我似懂非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法庭上的两段辩护,大量不同立场的观点输出非常精彩。结局圆满又俗套,像秋日里明暗交替的影迹尘埃,混合来自雨天塑料黑色雨衣的味道,失而复得的安心。我就喜欢俗套。 @ 眼泪流回去 永远的文学偶像拜厄特女爵!当今世界文学中真正重量级作家,重量到什么地步?那本著名的《她们自己的文学》首版在1970年代,笔者激赏文学界出了一位优秀的新人A.S.拜厄特,30年后再版,笔者对拜厄特的评价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宣称她的小说已经突破了文学和小说的范畴。拜厄特的书从来都不好读,因为她的学识太过广博,任何题材经她的手总会和历史、艺术、政治各种元素穿插在一起。她比较喜欢写古典的故事,这本《巴别塔… 永远的文学偶像拜厄特女爵!当今世界文学中真正重量级作家,重量到什么地步?那本著名的《她们自己的文学》首版在1970年代,笔者激赏文学界出了一位优秀的新人A.S.拜厄特,30年后再版,笔者对拜厄特的评价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宣称她的小说已经突破了文学和小说的范畴。拜厄特的书从来都不好读,因为她的学识太过广博,任何题材经她的手总会和历史、艺术、政治各种元素穿插在一起。她比较喜欢写古典的故事,这本《巴别塔》的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虽然写的是女性觉醒,但依然深刻的涉及到古典文学和政治背景,而书中更是运用书信、法庭实录、新闻报道、短故事等多种体裁。读客的这本书纸张很不错,虽然千页拿在手里很舒服,只是封面丑得过头,把一个经典女作家的长篇设计成了小清新读物的封面。希望接下来的几本拜厄特别再走这种风格了。 @ 盐 这本书很特别,女性的婚姻与主体性、乱言塔中得到释放和扭曲的人性之恶、对各种入流或不入流作品的书评、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事主体就感到恶心因而开始尝试拼贴的弗雷德丽卡、铁锅里挣扎着的、田野上被研究的蜗牛们、裘德的疯癫、不羁与痛苦,这些词汇仍不足以涵盖这本书(或者说,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被短短几句话描述或评价)。书中的每个人形象都不是单薄或扁平的对善或恶的刻板印象,而是有感情、有善也有肮脏的人——包括书… 这本书很特别,女性的婚姻与主体性、乱言塔中得到释放和扭曲的人性之恶、对各种入流或不入流作品的书评、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事主体就感到恶心因而开始尝试拼贴的弗雷德丽卡、铁锅里挣扎着的、田野上被研究的蜗牛们、裘德的疯癫、不羁与痛苦,这些词汇仍不足以涵盖这本书(或者说,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被短短几句话描述或评价)。书中的每个人形象都不是单薄或扁平的对善或恶的刻板印象,而是有感情、有善也有肮脏的人——包括书中年纪最小的利奥,他也曾有过在父母婚姻的裂缝上抹稀泥的行动。乱言塔里的各种扭曲和变态更是令人感到一种本能性的厌恶和本能性的快感。另外,书中的材料形式很丰富,包括信件、混搭式的摘抄、法庭的庭审记录等等。它也有一些让我感到疲倦和烦躁的段落,不过仍不妨碍我打五星。 @ bingdianbing 20201026,未读完,有点晦涩难懂啊! @ 五行缺水 隐喻的丰富性,文本的异构性,明显不及《占有》 @ 咖啡格子衫 阅读书里那些冗长繁杂描述性段落和深奥艰涩的学术性论点是一种——放下书依旧难以忘怀的精神折磨,我无数次想象到自己置身文学课课堂如坐针毡的窘迫模样。由此我必须引用书中法庭内容的话来描述我的悲伤的阅读心境:“你每个单独的句子我都能理解,但整体大意令我似懂非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法庭上的两段辩护,大量不同立场的观点输出非常精彩。结局圆满又俗套,像秋日里明暗交替的影迹尘埃,混合来自雨天塑料黑色雨衣的味… 阅读书里那些冗长繁杂描述性段落和深奥艰涩的学术性论点是一种——放下书依旧难以忘怀的精神折磨,我无数次想象到自己置身文学课课堂如坐针毡的窘迫模样。由此我必须引用书中法庭内容的话来描述我的悲伤的阅读心境:“你每个单独的句子我都能理解,但整体大意令我似懂非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法庭上的两段辩护,大量不同立场的观点输出非常精彩。结局圆满又俗套,像秋日里明暗交替的影迹尘埃,混合来自雨天塑料黑色雨衣的味道,失而复得的安心。我就喜欢俗套。 @ Juneau 比《静物》好(野心和多层面就不说了)。但基本处于一种需要打起精神才能继续往下读的状态。我想了想,觉得应该是书里无穷无尽的富有野心的议论,这些议论由各式顶端知识分子之口说出,几乎想要涵盖当时同样顶端的各种领域。遗憾的是,这些表面的包罗万象,借由议论方式展现,并不更有“趣味”,也并不显得更“深邃”,缺乏一种激动人心的东西,或许是仅仅所谓知识的呈现、堆砌,不是小说的一种好的方式,更何况,我对“知识分子”… 比《静物》好(野心和多层面就不说了)。但基本处于一种需要打起精神才能继续往下读的状态。我想了想,觉得应该是书里无穷无尽的富有野心的议论,这些议论由各式顶端知识分子之口说出,几乎想要涵盖当时同样顶端的各种领域。遗憾的是,这些表面的包罗万象,借由议论方式展现,并不更有“趣味”,也并不显得更“深邃”,缺乏一种激动人心的东西,或许是仅仅所谓知识的呈现、堆砌,不是小说的一种好的方式,更何况,我对“知识分子”的“知识”并不那么有兴趣。(对书中之书的审辩冗长枯燥,直接跳过了) @ 溺在水瓶里的牛 对文学乱言塔的审判好过对女性弗雷德丽卡的审判,过多观点的穿插割裂了整个主线剧情,显得枯燥,碎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巴别塔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