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希腊精神
作者:[美]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Hamilton)
译者:葛海滨
ISBN:9787508078229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12
豆瓣评分: 8.6
书籍简介: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黎明,也是人类文明最灿烂的时光。在谈论希腊的著作中,《希腊精神》极具吸引力的一本。本书介绍了希腊鼎盛时期的作家,如品达,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如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等。汉密尔顿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希腊最辉煌时代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著名学者陈嘉映教授主编并推荐: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1867—1963)出身学问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古典教育。成年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55岁退休后开始写作。1930年出版的《希腊精神》(The Greek Way)让她蜚声读书界。此后陆续出版了《罗马精神》(The Roman Way,1932),《以色列的先知》(The Prophets of Israel,1936),《真理的见证:基督及其诠释者》(Witness to the Truth:Christ and HisInterpreters,1949),《神话》(Mythology,1942),《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The Great Age of GreekLiterature,1943),《上帝的代言人》(Spokesmen for God,1949)等。每一部都基于深厚的研究,写作则面对普通读书人,行文流畅易读,让人读后受益甚丰。她还翻译了几部希腊悲剧和柏拉图的对话,也成为希腊经典英译的名篇。汉密尔顿出版最后一部主要著作《希腊的回声》(The Echo of Greece)时,已90高龄,文字仍青春蓬勃。 西方文明主要由希腊、罗马、希伯莱、基督教汇流发展而来。希腊、罗马代表此岸理性,希伯莱、基督教代表信仰。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精神领域,希腊人创造了无尽的奇观。在政治组织的艺术方面,在世俗生活的文明方面,罗马则为后世提供了辉煌的典范。汉密尔顿说到希腊、罗马,如数家珍。对希伯莱、基督教传统,汉密尔顿也有深入研究。在《上帝的代言人》序言中,她提到自己是以研究者的身份而非信仰者的身份来写作的。我觉得这也是个优点。宗教首先要求信仰,不过,我们不能什么都信仰,我们早已生活在多种精神传统的融会之中;心怀景慕,从多种精神传统中汲取心的光华与智的能量,是现代人,尤其现代的中国人当行之道。更多了解,更多赏慕,不宥于粗陋框架中的中西之争,岂不善哉! 我在美国读书期间,在旧书摊上买到汉密尔顿的几部书,都是一口气读完,尤喜爱《希腊精神》,读了不止一遍。后来,年轻友人葛海滨有意读一点儿希腊,我就推荐他读这本书作为入门,他读得高兴,就断断续续把它翻译出来,作为翻译练习,有些难译的句子,我也曾与他切磋。现在,华夏出版社又行一桩功德,推出这套“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丛书,包括译文经过修订的《希腊精神》。这些书,博学、明达、丰满、优雅,我相信,必有益于滋养我们的心智,必为读书人所喜。(陈嘉映)
作者简介:
依迪丝.汉密尔顿(1867—196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普及家”(不列颠百科全书语)。早年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阅读拉丁文和希腊文典籍是她一生的爱好。她在慕尼黑大学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成为在慕尼黑大学求学的第一位女性。她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写作。著作有:《希腊精神》(1930)、《罗马精神》(1932)、《以色列的先知们》(1936)、《希腊戏剧三种》(1937,译著)、《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1943)、《神话》(1942,被美国各学校广泛使用)、《真理的见证:基督和他的解释者》(1949)、《上帝的代言人》(1949)和《希腊的回声》(1957)。
书友短评:
@ 密码有误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享受天堂般的安宁,生活的充实正在于生活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即使人生再不济,在我们身上至少还有某种东西,可能反败为胜~ @ 孟冬 生的快乐在希腊人身上尤为明显,他们就像人的童年,快乐的生活,享受世界的美好和生于其中的乐趣,游戏比赛只为争得一个用橄榄枝编织的花环,这样的态度很难在古代的其他国家找到。他们同时也深切地知道生的无常和生之幻影,但这并没有让他们消沉抑郁否定生命,反倒是更加投入到生的喜悦中去。 @ Sigmund Fraud 至少个人来说,越是喜爱一样事物,越是想要了解其真相,而不是用一堆无法证伪的美丽文字和毫无逻辑的推断去为它的伟大定性,去唱赞歌。相比之下薛定谔的《自然与希腊人》可能更合胃口。比如阿里斯托芬,在汉密尔顿眼里就是一位伟大的旧喜剧作家,但在薛定谔的解读里揭示了思想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希腊精神》没要思辨,通篇读下来脑海中有一个声音挥之不去:“共产主义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ˊ_>ˋ @ 培真 “东方人能够舍弃画框从而放弃斗争。可是我们西方人是理智的仆从,我们不可能那样做”,sorry,东方人不等于印度人,我们从未弃疗。 @ A-sun* 希腊的将领会在大战前夜颂诗形容侍酒少年侧脸的轮廓,人们会在梧桐树下对话灵魂,在散步时讨论信仰,在经过一道门廊时陷入沉思,热爱智慧、理性与思辨,重视全才,对于学识的渴求如同今时今日我们关注iPhone,这就是2000年前的希腊人。好想体验那样一个年代。 @ hexameter 像是年届不惑的人类怀念自己的青春期来。说不清是回忆还是粉饰。 @ NumbCode 中国人的中庸和古希腊的平衡是否类似?译文是可以的 @ 紫薯紫米粥 蛮好读的,内容其实很不错,也很动人。有主观性不是什么坏事,但溢美之词过头,甚至拉踩就不对了。 @ 闷声臭猪 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没有价值的书,简直没有存在的必要 @ 克总 从东西方理念的对比,从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悲喜剧家,从希腊的宗教,一幅希腊人生活的、从黄金时代到自由之城的衰落的画面被展现了出来。希腊人追求者卓越,不仅是是道德,更是行动;他们有着最大的自由,却又可以形成最团结的集体;他们有着最伟大的艺术,但也有着最理智的精神;他们不逃避现实,去发现和体验现实的美;理智与精神在他们这里达到了最好的平衡。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