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曼传

书名:李普曼传
作者:(美)罗纳德·斯蒂尔
译者:于滨、陈小平谈锋
ISBN: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885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他从24岁参加创办美国自由派刊物《新共和》到85岁逝世为止,写作活动延续了60余年,一生写了总数1000万字的上万篇时政文章,发表了30多本著作。他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以及后来在《新闻周刊》上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持续了36年(1931-1967),是20世纪美国报刊史上历时最久、内容最广、影响最大的专栏。李普曼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一生中还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了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的国务和外交事件,从老罗斯福一直到约翰逊的美国历届总统都极为重视他的立场和观点。此外,他于邱吉尔、戴高乐、阿登纳、赫鲁晓夫、尼赫鲁、墨索里尼等首脑人物都有直接的接触。美国著名专栏作界詹姆斯·赖斯顿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原书名为《沃尔特·李普曼与美国世纪》。

作者简介:

作者罗纳德·斯蒂尔生于伊利诺斯州,早年求学于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他先后在德克萨斯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在外交事务方面颇有论著,并出版《联盟的终结:美国和欧洲的未来》、《和平的美国》及《帝国主义者和其他英杰》

书友短评:

@ 人间失格 看完电子版才意识到我读的是82版,而且08年那版居然比旧版少了10万字,具体删了哪些咱也不知道…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怅然若失ing😔几年前因为备考传播学专业接触了李普曼,单单一个拟态环境理论就让我从天上坠入地下…直到最近读了几本著作才对本人产生兴趣读了这本传记,初读:他好冷啊,再读:他容易人格分裂吧,再再读:他看起来有点孤独,最后读:他永远是那个他,就像刚出校门的怀有理想抱负的青年,一生都将自己的精力献给新闻事业,秉持着新闻人具备的公正、严谨的职业操守(虽然偶有“偏颇”,孜孜不倦的为美国人提供了三十多年的政治新闻评论,实话实说非常酸了…额不过我们这儿也产不出李普曼…当时他许诺要做“朝着北斗前进的真理的朝圣者”,也算是做到了🥺 @ 看字工 23-06-29:漫漫夏日里读完,一本近900页长书,Lippmann1889-1974。张文木老师:李普曼是西方罕有的具有战略思想的新闻学者。美国崛起、争霸和鼎盛时代的观察者和参与者(一个人能同时又看戏又演戏)。1)哈佛的两个老师终身影响【桑塔亚纳和詹姆斯】,选择新闻评论而不做学者和政治家,对媒体与传播机制及民主制分析、外交战略显露一流头脑,纸媒时代1000万粉丝超级大V,本可以成为著名国务卿,超然物外于民众舆论,从新政到二战势力格局有深入理解和配合之功,对冷战、朝战、越战–能力和义务不平衡–批评者。2)著作等身,与新闻传播领域《舆论》、《幻影公众》惊艳,外交领域《对外政策》《冷战》属精品,个人哲学—呵呵。3)书会和实际有偏差,这本是镜子之作,宋著是镜子的镜子。作者罗纳德•斯 @ 人间失格 看完电子版才意识到我读的是82版,而且08年那版居然比旧版少了10万字,具体删了哪些咱也不知道…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怅然若失ing😔几年前因为备考传播学专业接触了李普曼,单单一个拟态环境理论就让我从天上坠入地下…直到最近读了几本著作才对本人产生兴趣读了这本传记,初读:他好冷啊,再读:他容易人格分裂吧,再再读:他看起来有点孤独,最后读:他永远是那个他,就像刚出校门的怀有理想抱负的青年,一生都将自己的精力献给新闻事业,秉持着新闻人具备的公正、严谨的职业操守(虽然偶有“偏颇”,孜孜不倦的为美国人提供了三十多年的政治新闻评论,实话实说非常酸了…额不过我们这儿也产不出李普曼…当时他许诺要做“朝着北斗前进的真理的朝圣者”,也算是做到了🥺 @ 微雨小竹 实在是太厚了 @ 沈周 我记得是800多页…. @ 少平 一个伟大人物对年轻人职业规划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

书籍目录

  • 然而,冷淡和优越感确乎能够掩护自己。李普曼在另一个场合暗示说,这两种东西是某一种人的标志。他曾透彻地描绘了伍德罗·威尔逊的为人。威尔逊冷冰冰的外表并不是感觉迟钝造成的,而恰恰是“由于过分敏感,由于他触觉敏锐而毫不迟钝”。李普曼说,威尔逊“不能‘允许自己感情外露',这不是因为他缺乏感情,而是因为他不够坚定。如果他允许自己过分沉溺于情感的话,他便无法承受精神上的压力”。李普曼接下去说,这种人虽然同情人类解放和“真正的人”,但这些感情“被放进思维之中,变成了思想。他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倾注到这里思怎之中,而没有落实到实际生活中的男人和女人身上”。李普曼对藏尔逊的分析是很深刻的,但它却更多地暴露了李普曼目己。感情使李普曼变得脆弱,同时也为他提供了心理上的洞察力,这种能力使他写出了那么饱满有力的文章。
    —— 引自第77页
  • 李普曼即使在一本正经时,也会插科打浑。他对那些相信只要有热切的愿望就能实现乌托邦的幻想家深感遗憾。他写道:“我的一个住在华盛顿广场的朋友曾经描绘过这样一个天地:一群皮肤晒成褐色的哲学家在一座珊瑚岛上玩着贝壳。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最可爱的鸟托邦了。这位朋友希望去百慕大群岛过冬。他一想到曼哈顿不是珊瑚岛、这里的居民也不是细皮嫩肉、赤棵着褐色身体的欢乐的哲学家,心中便充满了强烈的反感。好啦,他反感归反感,曼哈顿依然如故。”李普曼指出:乌托邦需要创造。现在人类开始认识到,“如果活着而不与一些事物奋斗,那么就无法生存。希望是粗饨的,除非用事实把它的边缘磨利·。我们是如此不可救药的、渴望着并且斗争着的一群人,我们所能接受的乌托邦就是创造它的过程本身”。李普曼认为,现代的鸟托邦必须建筑在“憧憬的生活”之上,而“不仅憧憬加生活”。憧憬只有通过与真实世界打交道,才能变成事实;并且还要认识到,政治并非“盘踞在宽散的白色大理石大厦里那些穿着紫色官服的威权人士的事”。政治是一场斗争,理想主义要在其中经受现实主义的磨炼。这两个主义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认识天地间那条由蓝色空间构成的巨大的鸿沟,此外,现实主义者不愿意假设人类长着神仙的翅膀”。李普曼从不相信人类长着神仙的翅膀,但他觉得人类至少应该试着飞翔。他写道:“让我们承认,哲学的真正用处就是帮助我们生存。承认了这一点之后,让我们把所知道的、所能够了解的关于我们自身的奥妙以及我们活动于其间的那个世界的真面目注入到哲学中去吧。”
    —— 引自第78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李普曼传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