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女性

书名:儒学与女性
作者:[美]罗莎莉
译者:丁佳伟/曹秀娟
ISBN:9787214150042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5-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05
豆瓣评分: 8.0

书籍简介:

本书主张通常被认为厌恶女性的、父权式的儒家哲学并非自其创立以来便是如此。尽管在历史上儒学与压迫现象相伴随,但它包含着许多能够推动两性平等的理念。作者依据儒家伦理并结合中国历史,对守节、缠足、纳妾等现象进行了深刻探讨。罗莎莉的这些研究为未来儒家女权主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使儒学成为妇女解放过程中一个可供选择的道德范畴。

作者简介:

罗莎莉(Li-Hsiang Lisa Rosenlee),中国女性研究学家,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副教授、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在《亚洲哲学》等杂志发表《内外、礼仪与两性差别》《关怀的伦理:个人、政治、全球》《当代中国的女性特质与女权主义》等论文。

书友短评:

@ lawjude 儒家女权主义的尝试:作者否认了女权主义方案跨文明边界的适用性,现代女权主义针对的是西方文明本体论层面的性别压迫问题,而儒家观念从没有为性别赋予本体论的内涵,德性和始终处于变化当中的身份才是儒家判断人的根本标准。作者并不回避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低于男性的事实,但她认为儒家传统并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祸首,相反是解决中国女性问题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亦即用以孝道为核心的身份伦理取代康德式的抽象道德形而上学,同时通过亚里士多德式的友爱观念救治传统儒家中以男外女内、男尊女卑的夫妇观念。但是作者对儒家内外之分的理解和批评又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西学影响呢?给女性提供成为君子、担当政治责任的机会,固然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但是假如对“内”,对家庭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西学视野当中,那么这种开辟思路的努力就仍然是半心半意的。 @ MamboSiku 可以看出作者的野心是想建立一个非西方的女权主义路径,对儒学的重新解释也批驳了以往简单将儒家思想等同于性别歧视的观念。作者以“仁”为核心论据,提出了在关系中实现的动态平等的儒家女权主义,但是所谓内外、阴阳的相互转化和依存似乎又很容易将女性拉回到“内”的领域,木兰穆桂英班昭看上去都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转变,可是实际上她们还是囿于家国同构的体系中,替父/夫从军是对国家义务的另一种实现途径,可最终木兰还是要谢辞官爵回家尽孝罢了。 @ 失林獐 从思想史的角度,对现代西方女性主义叙事的反思与批判:儒学理论层面上并不包含男女对立以及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女是基于以家为基础的传统秩序角色分工,二者相互交融与配合,没有发展成为西方男女二元对立、势如水火的状态,男性可以拥有类似于阴的“文”的特质,女性也可拥有类似阳的“武”的特质。对种种儒学压迫女性的误会予以阐清后,作者最后提出了儒家女权主义。这一章没看懂。总体而言还是把儒学思想与女性的关系写得比较清楚,以儒家经典为材料基础的同时,也关照到西方女权主义/性别研究(尤其是中国妇女史的研究)的理论前沿,虽然把儒学的时间范围严格限定到汉董仲舒改造儒学之前,并且把作为人的孔子和作为儒者的孔子分开讨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有取巧之嫌,最后提出的儒家女权主义也没立住脚,但是对初学者还是很有启发的。 @ 梦野千秋 对以往女性主义研究的西方中心论倾向进行了相当有力的纠偏,指出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是互补性而非对抗性的,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女性主义话语下的男女概念,家族语境的内外也只是功能区分而非优劣之别,并认为旧中国的性别不平等被定位在复杂的亲属关系网中,属于长辈与晚辈之间社会不平等的一部分,是一种相互转化的不平等。但即使如此,试图在儒学框架下构建一种混合式男女平等主义的女权理论似乎依然道阻且长。一些值得注意的点:《易传》托名孔子体现出儒家与阴阳家的政治合流、《女诫》谦卑姿态背后的政治考量、“三从”锚定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基准、明末清初对守寡行为的急剧关注与对政治忠诚的强调的内外相关性、寡妇再嫁的社会经济利益考量、清代妇女文学之盛、内领域的两面性(肯定了女性的空间,同时也掩盖了女性的才能并将其转化为无用技能)。 @ 飘来飘去 海外汉学的精髓在于解构,以他者目光洞穿层层遮蔽,比如对“儒学压迫女性”这一主流观念的松动。但海外汉学家们一开始建构,就处处捉襟见肘,无论再怎么“以中国为中心”,也始终隔了一层又一层,搞什么“儒学女性主义”真的很荒诞,自娱自乐罢了。 @ Ayler 收获不大,有水字数嫌疑,最后得出的结论对我来说也没有太大说服力。对儒学背景下的女性感兴趣的媎妹建议直接从第92页开始看起 @ 小岛Hilda 有种想为儒家思想辩解又无从下手的感觉,倒是让我这个山东女性更了解了我目之所及的那些“礼教”的根源了 @ erubk 挺一般的,但是对儒学的再诠释部分还算有趣。

书籍目录

目录
鸣谢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儒学、中国性以及“仁”的道德人格
孔子之前的儒者:“儒”和它的模糊起源
“儒”、国家和中国性
典型的“儒”:儒家道德伦理中的“仁”
第三章
阴阳、性别特质及其互补性
阴阳和男女对立二元
阴阳与关联宇宙论
阴阳互补与性别层级
第四章
内外、两性之别与恰如其分的礼仪
内外、礼仪化与文明
内外、功能区分与层级性别体系
第五章
妇德女教类文本与女性所独有的“内”领域
《列女传》、《闺范》和女性传记的传统
妇德女教类文本之《女四书》
对于女性文化的质疑与“妇言”之德
第六章
儒学与中国的性别歧视主义
性别压迫和儒家道德伦理
案例研究:守寡和缠足
第七章
儒家女权主义:“女权主义”道德的酝酿
性别问题和女权主义政治
儒家女权主义的概述:一种混合特质
反思与总结
· · · · ·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共294册),这套丛书还有《毁灭的种子》《血路》《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日本近代中国学的形成》《危险的愉悦》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儒学与女性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