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商文明
作者:[美]张光直
译者:张良仁/岳红彬/丁晓雷/陈星灿校
ISBN:978710806385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48
豆瓣评分: 9.3
书籍简介:
商,在周代文献中首先是取得王朝地位的王室的名字。它是被商王室统治的国家的称号,也用以称呼商国人民及其他同时代人民所创造的文明。商还用来称呼中国历史上被商王朝统治的那一时代。本书从传统历史文献、青铜器、卜甲和卜骨、考古学、理论模式这五个角度切入,依据已知的考古发现和文献材料,力图全面呈现商文明的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
张光直(1931-2001年),男,原籍台湾,在北京出生。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考古学家。2001年因帕金森氏症在美国麻塞诸塞州去世。
书友短评:
@ 归洋 作者为商文明搭了一个框架,虽然可能与真实的商朝社会有些差距,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商文明的窗口。只是作者写作本书较早,有不少新材料、新观点未曾录入,是一本已显“落伍”的书。总体上说本书理解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其中涉及甲骨文的内容,没有甲骨文基础令我云里雾里,充满疑惑。最让我惊讶的是关于商王继承制的“乙-丁制”猜测,既非父死子继制,也不是兄终弟及制,作者从文献、甲骨以及人类学中大胆猜想,我亦被其说服。读完之后,感觉作者为研究商文明而立了一个骨架,但缺肉,也少血,吊诡的是,隐隐之中却似乎有魂在外。 @ null 作为一部整合的商代史,本书堪称做到了完整、全面。尽管限于篇幅,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论证上无法展开过多,且出于考古学家的视角对考古资料的分析更多于文献,但张光直先生的识见和研究的眼光在当时无疑是先进而独到的,从细致研究中归纳文明发展规律和模式,也必然是长期带着大问题的结果。对于传统文献的谨慎态度也避免了过多的争议性问题和轻率结论。因而本书的意义是超越时代的,不仅具有学术史意义,对未来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不知名人士TH 连贯,酣畅,震撼。全书结构安排得无比精当,从绪论的五种方法一路直通结语的三大问题,忍不住两天连续读完。最大的遗憾是写得太早,三星堆等很多重要新材料没有用上,但两个集团、三代并立等说法依然醍醐灌顶。读完更觉王震中老师为中国文明起源立法的伟大。可惜考古材料还是读不来。遗憾遗憾。从材料推结论的部分总感觉自己在偷懒,大致浏览一下推理过程,最后直接跳到结论部分。看来自己确实不适合考古学。但仔细想想,历史学如何都是需要从史料推结论的。文学习气还是太重。要脚踏实地啊。 @ zzb 对商朝王名里的天干出现频率的分析有很明显的问题,分母居然不是名字不同对商王的个数而是他们在青铜器上出现的次数……连带着后面的所谓十天干对应十个商朝的子群体这一大通论证都是脑补
致谢
参考文献说明
绪论:探索商代历史的五条途径
第一节传统历史文献
第二节青铜器
第三节 卜甲和卜骨
第四节 考古学
第五节理论模式
第一部分 安阳所见的商代社会
第一章安阳和王都
第一节王都和安阳核心
第二节小屯
第三节 西北冈
第四节 安阳的其他遗址
第五节 安阳以外王都地区的考古工作
第六节文字记载中的王都
第二部分 自然和经济资源
第一节 公元前第二千纪中国北部的地形和气候
第二节 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
第三节 野生植物和人工栽培植物
第四节 石料和黏土
第五节 铜和锡
第六节 珍贵物品
第三部分 商王朝及其统治机构
第一节族和邑
第二节 安阳的王室血统
第三节 商王族的内部分立和承继制度
第四节 统治阶层的其他成员
第五节 军事力量
第六节 法律
第七节祭祀
第八节 王权的象征
第四部分 商王国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秩序
第一节 商王国的统治网络
第二节 国家内部的资源流动
第三节 与其他方国的关系
第二部分安阳之外的商文明
第五部分 郑州商城
第一节 二里冈阶段的商文明
第二节 二里冈期郑州商城
第三节 二里冈期在河南北部文化序列中的位置
第六部分 安阳和郑州以外的商代考古
第一节 二里冈期的主要遗址
第二节 安阳期商王朝的主要遗址
总结
第七部分 关于商文明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节 有关绝对年代的资料
第二节 语言和人种
第三节 早商、夏和商人起源问题
结语 商与古代世界
一、“纯洁性”问题
二、商代在文明演进中的地位
三、国家、文明和城市化的起源问题
后记
附录夏商周考古发现的放射性碳素年代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当代学术(共34册),这套丛书还有《中国古代思想史论》《酒之爵与人之爵》《晚清的士人与世相》《天朝的崩溃》《杜诗杂说全编》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