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为权利而斗争
作者:鲁道夫·冯·耶林
译者:刘权
ISBN:9787519732547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4-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90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耶林一生的思想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从历史法学派的捍卫者,到概念法学的追随者,再到利益法学的开拓者。耶林的法学作品中有三部特别引人注目:《罗马法的精神》、《为权利而斗争》和《法律目的论》,虽然它们并不一定称的上耶林*著名的作品,但却标志着耶林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 本版译著: 一.内容:以1913年德文版本译制而成,1913年版本相较德文第*版在少数段落与注释上有增删。增加了标题、说明性注释与附录。 二.章节:《为权利而斗争》德文原著用空行隔开,区分为六大部分。为了便于阅读,便于读者快速把握不同部分的核心思想,译者将译文分为六章,并根据内容提炼了6个中文标题。此外,在原著32个注释的基础上,增加了6个说明性注释。在译文后,还增加了2个附录,一个是耶林1872年在维也纳的离职演讲稿,另一个是耶林的生平及思想简介。因而,重译本的内容和其他版本不同。 三.翻译风格:本版更倾向于汉语阅读习惯,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鲁道夫·冯·耶林
德国著名法学家,1818年8月22日生于德国奥利西。自1836年起,先后求学于海德堡、哥廷根、慕尼黑及柏林,1842年获得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1843年,耶林在柏林大学任教,主要讲授罗马法,之后在巴塞尔大学(1845年)、罗斯托克大学(1846年)、基尔大学(1849年)、吉森大学(1852年)、维也纳大学(1868年)、哥廷根大学(1872年)任教。1892年9月17日,在哥廷根去世。著有《罗马法的精神》《法律的目的》《为权利而斗争》《罗马法发展史》《罗马私法的债务关系》等作品。
译者刘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青年“龙马学者”,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工智能与网络法教研室主任。《财经法学》编辑。2017年入选北京市首批“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在《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20余篇。主持教育部、司法部、民政部、中国法学会、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首届“应松年行政
法学优秀成果奖”、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首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30周年“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书友短评:
@ lawsome 法不是如语言般自然生成,而是艰苦斗争的结果。对权利的侵犯不仅仅是对简单利益的侵犯而是对人格的侵犯,躺在权利上的懒惰者成了社会的蛀虫。国家最好的政治教育就是教导民众法感和为捍卫私权而斗争,法感是痛苦的道德感受。社会法学家一定会受到耶林的影响。不过耶林以债权纠纷为例批判当时的民法只填补损失而不惩罚主观不法,即使从现在的民法来看似乎无法完全认同,但他恰恰又用中期罗马法说服了惩罚性赔偿的合理性(只要不涉及刑罚),他若能见到德国民法典出台又会有什么高见呢?这个译本前后的序与附录对于系统理解这本书很有帮助,不能只沉醉于被激昂文字感染。 @ sweetooth 天平与宝剑 @ 田皓江 这个新译本相对郑老师译本,文笔要更加流畅。雷磊老师 不是常识的常识 @ Halcyon 相当于一本小册子,核心思想是权利总是斗争而来的,最后面对法律的批判深得我心,自觉损益填补规则已已不再适用于当前诉讼程序冗长的现象,引入侵害法感的赔偿制度值得考虑 @ 烂俗笑话 以斗争求权利则权利存,行使法律权利不是自由,是义务 @ 鹿笙 为权利而斗争,不只为法律,也为人格!一百多年前的文字,现在读起来仍然振聋发聩 @ 法内狂徒 在斗争中发现自己的权利。 @ 卖花女 害怕冲突是对缺乏对权利的认知
目录
第一章 法律的产生
第二章 斗争是法律的生命
第三章 为权利而斗争是个人的义务
第四章 为权利而斗争是对社会的义务
第五章 为权利而斗争对国家的重要性
第六章 为权利而斗争和现代罗马法
附录一 为权利而斗争的离职演讲
附录二 耶林生平及思想简介
译后记 为权利而勇于依“法”斗争
· · · · · ·
天下·博观(共24册),这套丛书还有《刑事制裁的界限》《诉权与诉的可能性》《法律的权威(第二版)》《法律与革命(第一卷)》《社会契约论》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