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

书名: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作者:[英]罗杰·克劳利
译者:陆大鹏
ISBN:978750974512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6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92
豆瓣评分: 9.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罗杰·克劳利著名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一。 1453 君士坦丁堡的战火,两个文明的撞击 《今日美国》夏季最佳图书 《旧金山纪事报》夏季最佳图书 克劳利引人入胜的叙述……读之更像生动的小说。人物……描摹极其细致,全都是基于历史文献,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洛杉矶时报》 克劳利对君士坦丁堡攻城战的重述极富戏剧性,激动人心。 ——《旧金山纪事报》 出神入化……罗杰•克劳利为一个古老而永远引人入胜的故事注入了新活力。《1453》融合了军事史的令人着迷的细节和对宗教意象的丰富指涉,这些意象对战争的双方都有极大影响。 ——《经济学人》 节奏轻快,是了解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长期敌对关系的入门必读书。 ——《科克斯书评》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世界的终结。《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

作者简介:

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历史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久居伊斯坦布尔,并对土耳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数年时间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这使他拥有对地中海的渊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和《财富之城》。

书友短评:

@ davekozg 叙事不妨细致,但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1453恰好是这样一个历史转捩点,而君士坦丁堡之战又正是最核心的事件。交织其中的阴谋,犹豫,巧合,诡计,傲慢,畏缩,纠结,彷徨,勇敢,无不酣畅淋漓动人心魄。今天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上眺望还能看见当年的城墙,这也是宗教共同体向民族共同体转向的开始。遗憾的是563年后,宗教冲突似乎还是彻底无解啊 @ 如烟 两个文明的冲突,一座城的衰落,所幸的是在被征服后,它得到了重生。 @ 叮当想旅行 自购。确实很精彩传神,写得干净利落的同时,各方各面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了。有时候,人性与种族与信仰无关…… @ 木卫二 1453的历史书写,大多来自失败者一方…… @ 蒋顾史 在讨论这本《1453》中所描述的不可避免的战争与由此带来的历史转折之前,请让我表示一下对自己的蔑视:我对中东历史的无知已经堕落到无耻的地步,这种无耻曾长期伴随我和我的朋友,我们天真的以为,所谓的中国文化天生具有优越性,我们始终没有把自己纳入到这个世界的文化版图中去,也因此过着一种虚妄自大和盲目自卑交织的文化生活。 @ 猪 从尾巴资料来源来看非常偏小说 而且这是部不太好看的小说 有些地方还很啰嗦 像各种武器讲一下 再说一遍概念。当时伊斯兰给予更大宽容 自由 基本外族统治没比本族差多少 不知当时吸引人才影响力如何 似乎也打不破敌国内宣 给这种福利竞争似乎也不大行 总感觉西方那边从小就不一样 哈哈 @ 翳牧 补记也是小学睡前读物但印象更深刻,第一次意识到作为君主的意志力和复杂 @ eulb 500年前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攻占的历史故事,还算好看 @ YY 非常精彩,超级震撼,作者文笔不错,一定要去伊斯坦布尔实地浏览一次! @ 冀西南林路行 罗杰克劳利叙事一如既往的精彩,将一个结局早已明晰的故事讲的引人入胜!

书籍目录

序言: 红苹果
1. 燃烧的海
2. 伊斯坦布尔的梦想
3. 苏丹和皇帝
4. 割断喉咙
5. 黑暗的教堂
6. 城墙和大炮
7. 浩瀚如繁星
8. 世界末日的恐怖号角
9.上帝的神风
10. 鲜血的螺旋
11.恐怖的机械
12. 不祥之兆
13 “铭记这一天!”
14. 紧锁的城门
15. 一捧尘土
16. 世界的梦魇
尾声:安息之地
· · · · · ·

  • 奥斯曼军队打开了备受拜占庭人仇恨的威尼斯执政官恩里科·丹多洛的墓穴,就是他在250年前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他们在墓穴中没有找到财宝,于是将丹多洛的骨骸扔到了大街上,任凭野狗啮咬。
    —— 引自第314页
  • 西方很早就开始使用“土耳其人”这个概念。总的来讲,这是欧洲人的人为建构,是个与西方的种族身份相似的术语。奥斯曼人自己很少使用这个概念,认为它是贬义的。他们使用的称呼既不代表种族,也不代表地域;既能体现不受固定地域限制的游牧民族的传统,也能显示多民族的构成。身份认同主要是宗教性的:奥斯曼帝国苏丹们渐渐开始用越来越花哨的头衔自诩,如“伊斯兰的君主”;将他们的国度称为“穆斯林”或者“奥斯曼人”。奥斯曼国家是不同元素和民族的独特混合体:突厥的部落生活方式,逊尼派伊斯兰教,波斯的宫廷制度,拜占庭的行政管理、赋税制度和礼仪,以及在土耳其语结构上混入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的典雅的宫廷语言。奥斯曼国家有着自己的独特身份。
    —— 引自第52页
  •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海洋帝国》《财富之城》。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1453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