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最后的景观
作者:[美国]威廉•H.怀特
译者:王华玲/胡健
ISBN:9787544784306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40
豆瓣评分: 8.0
书籍简介: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简•雅各布斯眼中的“杰作”,城市规划领域的《寂静的春天》,影响整整一代美国城市规划设计师的规划经典。 现代城市不断地向郊区蔓延,在四周建造起一座座卫星新城,但是主城区充塞着未经开发的土地、荒废的铁轨和拥挤的住宅区域,使得城市的体验无法从横向扩展中得到喘息。威廉•H. 怀特认为,城市肆意蔓延的时代已经结束,城市规划改良的核心不在于外向型的扩张,而在于解决城市内部缺乏妥善安排的区块。 本书在1968年出版时被《纽约时报》誉为“关于开放空间问题的上佳作品”。它所引入的土地保护措施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概念,引领着我们在城市向郊区的扩张中更好地利用宝贵的土地。
作者简介:
威廉•H. 怀特(William H. Whyte,1917—1999),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杰出教授、《财富》杂志编辑。著有《有组织的人》、《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等城市规划和社会学作品。在怀特看来,城市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更是因人群聚集而变得美好的人居场所。怀特的城市规划理念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城市规划设计师。
书友短评:
@ 吴慢慢 最后的景观指的是开放空间,相关理论是离我较远的城市规划领域,这本书还是有感受到从专业角度去贴近城市生活,它至少包含自然和社会的两重属性,作者看来被人使用和感知的开放空间更重要,它给予创造空间所取得的回报。人们在寻找空间时想要实现一种由技巧造就的景观幻觉,这倒是联系上我在做的幻想空间了。但作者也说现实不是绘制的图表,例如地图的比例会偏离实际,这涉及主观印象和客观环境。但人类居住的某些“城市意象”,在经历时间变迁和空间运动后,并不会因职业或经济等因素发生很大改变,这种重叠的一致性就与开放空间的意识有关。我们常说哪里有人就有空间,而实际上当说起人的时候,就已经包含了人栖居的空间,它不仅是住宅,也纳入了生存区域里的所有活动场所。开放空间并非是固定僵死的,它是生活塑造的结果,反过来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 安特卫普街巷 看不懂!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叙述逻辑问题,翻来覆去说一件事,十分涣散,与国情也不吻合,阅读困难。一个事情不好好说,各种转折。
前言(托尼•希斯)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开放空间中的政治
措施
第三章 治安权
第四章 完全地产权
第五章 地役权
第六章 税收措施
第七章 保护开放空间
规划
第八章 《2000年规划》
第九章 绿化带
第十章 连接带
第十一章 自然的设计
开发
第十二章 簇群开发
第十三章 新城镇
第十四章 项目概况
第十五章 游乐区和小空间
景观行动
第十六章 景观规划
第十七章 观景道路
第十八章 道路两侧
第十九章 城市景观
设计和密度
第二十章 拥挤的案例
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景观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共11册),这套丛书还有《我们为何建造》《公民现实主义》《城市生态设计》《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新城市前沿》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