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化石猎人

书名:最初的化石猎人古典神话与史前巨兽
作者:[美]阿德里安娜·梅厄
译者:丁国宗
ISBN:9787546431161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16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编辑推荐 ◎神话与古生物学的有趣碰撞,打破学科界限,丰富你对人类经验的理解。 ◎文献材料丰富,图文并茂,观点新颖大胆,论述环环相扣。 ◎化身穿梭时间的侦探,走入地球历史的迷宫,在古典时代的化石记录和神话传说之间搭建桥梁,探寻传奇巨兽与英雄们的真身。 ◎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作序,科普作家安迪斯晨风、臆想图志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化石对古代人类社会中的神话、传说和流行观念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古人有关生物与演化的自然知识。作者主要以环地中海地区的古典世界为例,梳理了古人与化石接触并受之影响的历史。人与化石的相遇和互动深刻地影响了人构建神话想象和思考自然世界的方式,而这些化石在人们的思想中激起的涟漪也会随着交通、经贸等方式扩散,并得以被保存和记录下来:在壁画、墓葬中的工艺品,以及各类古代文献(如古代的书籍、信件、地方志和行政命令等)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印记。经过细致的考察,我们会发现,与近现代科学相通的思想观念在古代就已萌芽。在探索化石之谜的过程中不同学科与团体之间的差异,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人类的好奇心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呈现的不同面貌。 媒体与名人推荐 这是一个一流的历史和科学侦探故事……她的成果既引人注目又颇具趣味……这本书将凭借它严肃的目的和丰富的文献吸引专家,并凭借大量的地图、照片和图画满足所有读者。 ——莫特•T. 格林 《科学》杂志 梅厄做了一项令人钦佩的工作……她寻回了一笔早在现代科学首次发现恐龙遗迹之前几个世纪就已存在的古生物学财富。 ——理查德•福泰 《伦敦书评》杂志 从许多方面来讲,这本书就像一个侦探故事。当作者找到了某件事情的线索,她就会跟着它走,不管它指向哪里……对古代历史感兴趣的人将会发现《最初的化石猎人》极具启发性。对我来说,它是近年来最好的书之一。 ——沃尔特•弗里德里希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古人挖到化石的时候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解读?如何记载?我们只能从口头传说和旧纸堆中寻找答案。大浪淘沙,其中不时会有闪光的瑰宝,让我们一窥远古世界生命演化的奥秘,这可能就是神话与传说的无心插柳所造就的美好吧! ——邢立达,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 从来没想过,原来很多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其原型都是古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这本书用生动有趣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古人发现化石的历程。 ——安迪斯晨风,《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作者 这本书的切入点新颖、独特,作者通过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文献和艺术品极具发散性的研究与解读,在史前化石与神话生物之间建立了大胆的联想,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推理得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古代西方人对化石的认知就藏在神话中。这个观点极具魄力、创意和启发性,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臆想图志,《惊奇与怪异:域外世界怪物志》作者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阿德里安娜•梅厄(Adrienne Mayor),古代科学史学家和古典时代民俗学家。梅厄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古代历史和大众科学,包括前科学时代的神话、传说及口头传统中蕴含的古代自然知识。她的作品包括:《毒王:罗马最致命的敌人米特拉达梯的生平与传奇》(2009)、《亚马孙女战士:古代世界中的女武士的生平与传说》(2014)、《众神与机器人:神话、机器及古代的技术之梦》(2018)。

译者简介

丁国宗,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译有《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第三版》。

书友短评:

@ Rosal 生物化石在古典时代表现为神话方面的内容,比如格里芬的原型是沙漠中的恐龙骨架,象的头骨和奥德赛里遭受荷马玩弄并杀害的独眼巨人之间的关系,但根据现存文献看它们并未引起特别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大量出土,这一情况直到18世纪才有所改变。曾经的神话是历史,其中的描述或许是生物演变和灭绝的过程。读前面两章的时候还挺激动人心的,后面好多例子的罗列,分布在各个章节,晕了,第一次注意到序者介绍和著译放一起,3.5 @ 没缸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自然哲学家们对这种从骨骼到坚硬的石头的“变形记”很感兴趣。他们关于水的渗透与矿物的分解在化石化过程中起到了某种作用的猜测是正确的。公元前4世纪,人们已经普遍了解,富含矿物质的温泉会使物体(包括骨骼)表面形成硬膜,随后发生化石化。人们认为,起到化石化作用的是一种会以某种方式吸收水分并使物体起皱、硬化成石头的“蒸汽”。在一段关于西班牙矿洞中的动物遗迹的文字记录里,老普林尼发现了结晶和骨骼化石化之间的关系。亚里土多德学派则认为是“地球的烘干蒸汽”造就了“化石”(指从土里挖出的新奇物件,如水晶和被埋藏的象牙)。在《动物之构造》中,亚里十多德提及关于化石化的民俗传说:“一且灵魂离体,遗留下的(躯体)就不再是动物了。空留的皮囊就好像民间传说中变成石头的动物遗体一样。” @ 后浪   《最初的化石猎人》,就是给出了一条研究化石与神话的新思路,虽然化石和神话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古代,但是古和古还是有所不同的,就像60岁的阿婆,有时候还会被90岁的老太叫做小姑娘一样,相对于更加古老的化石来说,神话已经是相对靠后的人文景观了。  作者认为,古人已经发现了许多远古时候的化石,并且用自己当时所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对它们进行了解读。这可能就是部分神话传说。  作者是这个理论的开创者。  可以说他为众多研究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观看古代化石和古代神话的大门,而这扇大门的打开,让科学研究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很能理解这种观念的革新造成的巨大震撼,这些年来我国古代神话研究中,对于《山海经》的重新解读,不正是如此吗? @ bubu 写得不行。作者古典学出身,但通篇文献引用相当随意。也没有把一个传说、一次调查讲清楚的能力。更别提呈现一个通用研究框架,让传说、文献、考古实证、地质观察和古生物研究多类证据互相充分印证。除了第一章出现多重证据,其他章节的猜想往往只得“文献-传说”“文献-地质”“考古-古生物”单线印证。然而哪怕是最悉心的第一章,仍然有分段吊诡的毛病。“传说”“自然历史”“地质概况”和“石骨”本意将各类证据分开,实则每段元素都会交替出现 重复同样的论证。唯一可取之处是作者有十足耐心,作大量年许多实地考证、并将数十年搜集散装材料悉数记录,堪堪检索一用。 @ #暗蓝# 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错误”,即“空穴来风”的本义当是有空洞即有风,结果传着传着就成了凭空生风乃谬之千里——显然,人们对自己卓越的想象力总是羞于承认,但想象正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从格里芬到“皮尔当人”,人类的想象力始终很稳定,而想象力本身并无对错,因此就算是骗局,也存在某种真实——如果说古代人的“空穴”是技术手段的缺失,那么现代人造假则更多出于利益与情感。无论如何,通过考察古代历史中对于化石的记录与想象,以及由此衍生的神话和形象,作者一方面提醒人们古人离我们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在呼吁所谓精英思考应当与大众观念产生更多联结——她甚至设想要是吕克昂学园多琢磨琢磨怪兽和巨人,说不定就没有达尔文啥事儿了。世事本无泾渭分明,因为风一直在吹,进步无非风满空穴起高楼——满则溢,又是新的传说。

书籍目录

导 言
1 守卫黄金的格里芬
2 地震和大象
3 古代的巨骨发现
4 化石发现的艺术与考古学证据
5 神话、自然哲学和化石
6 半人马之骨
附录 古代文献记录
注 释
引用文献
出版后记
· · · · · ·

  智慧宫(共24册),这套丛书还有《教化》《文明Ⅱ》《凯列班与女巫》《焚书》《洞穴奇案》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最初的化石猎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