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渊

书名:在深渊
作者:[墨西哥]莉奥诺拉·卡林顿
译者:郑楠
ISBN:9787559858955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8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44
豆瓣评分: 7.7

书籍简介:

【编辑推荐】 ✍ 天才艺术家、超现实主义最后的幸存者、2022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主推人物莉奥诺拉·卡林顿疯癫回忆录,简体中文版首度引进! 她曾是戏梦巴黎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圈宠儿,路易斯·布努埃尔、安德烈·布勒东、马克斯·恩斯特都为之着迷; 在超现实主义成为历史以后,她被公认为为这一运动最后的幸存者; 她的绘画作品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325万美元的天价; 2022年,她被选为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主推艺术家,再次让世人领略其风采; 莉奥诺拉·卡林顿珍贵回忆录——简体中文版首度引进! ✍ 五天心碎的自我剖白,带着冷笑的深渊回望 “《在深渊》毫不留情地记述了精神失常的经历。” 1943年,“二战”撕裂了欧洲,也击溃了莉奥诺拉·卡林顿的生活, 丈夫被捕,纳粹横行,战火延烧…… 在失序的世界中,卡林顿走向了疯癫,被关押入院。 逃出疗养院40年后,她用一贯的超现实主义风格,重述了当年的诡谲历程。 ✍ 耗尽早熟的青春,谱写女性出逃的颂歌,在疯癫之中找寻生命的真相 “我没有时间当谁的缪斯……我忙着反抗我的家人,并学习成为一名艺术家。” 成为名媛的律令——来自父亲的巨大压力,要她成为一名跻身上流的淑女; 艺术家丈夫的凝视——被马克斯·恩斯特当作“女囡”,仅仅成为艺术的客体; 战争与暴力的入侵——纳粹、佛朗哥的警察、疗养院的护士,都用身体上的强力逼她屈服; 疯癫是症状,亦是通道。在疗养院之后,她终于抵达新大陆,成为自己。 ✍ 跨越三块大陆,历经四十余年,书写、口述、翻译后终成经典人生回望录 1942年,在纽约以英语写成,原稿遗失于前往墨西哥途中; 1943年,在墨西哥用法语给友人口述那段至暗经历; 1944年,译成英语后刊于超现实主义杂志《VVV》上; 1946年,法语口述稿由Editions Fontaine出版社在法国出版; 1987年,卡林顿在法语口述稿和英译本基础上亲自校阅、修订,终得定稿! ✍ 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精装小开本典雅便携 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倾情设计,爽朗绿包边书脊搭配素净壳面,呈现灵动与优雅交锋的装帧视觉; 110*185精装小开本,出游、通勤绝佳伴侣。 【内容简介】 “何谓恐怖,即一个人的愤怒被残忍扼杀。 我从未真正感到愤怒。我觉得自己没有时间。 渴望作画的想法折磨着我。” 用五天时间,莉奥诺拉·卡林顿讲述了自己被关进疗养院的经历: 在法国,她经受强制性呕吐,期待战时世界的失序得以平复。 在西班牙,她产生了被害妄想,被佛朗哥的警察带走、羞辱。 遭关押后,她被注射多种药物,绑缚在床上动弹不得,几乎放弃逃离这个地狱般的处所。 在最受幻觉困扰的时期,她仍保持着艺术家的本能,用家具搭建想象的雕塑。 这是她对自己疯癫和痛苦的诚实记录。 【媒体推荐】 生动描写了卡林顿一步步堕入癫狂的过程……一口气读完《在深渊》很容易,处理情感上的后劲却很难。你能明显感觉到,对卡林顿来说,现实是可塑的。 ——卡门·玛丽亚·马查多(《派对恐惧症》作者) 《在深渊》不仅是对超现实主义女性疯癫叙事的彻底重构,也是对理性、主体性和叙事声音的精密实验。卡林顿能够从外部清晰地讲述癫狂,也能清晰地讲述疯癫的内在肌理、来龙去脉。 ——乔安娜·沃什 她操控着她的意象,用她对资产阶级的调侃来逗我们开心,用她令人眼花缭乱的梦境来打动我们,同时坚定地保持着她略带困惑的冷静。 ——《纽约时报》 关于一个人生命中的至暗时刻最坦诚、痛苦、私人的记录……卡林顿是在超现实主义运动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的劝说下写完这本回忆录的,他将她陷入真正的疯狂视为最纯粹的超现实主义。因此,似乎可以说,这本小书的确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黄金标准。 ——《出版人周刊》

作者简介:

【作者】

莉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1917—2011),墨西哥艺术家、作家,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1917年,卡林顿出生于一个富裕的英国家庭,少女时代先后被两所修道院学校开除;1937年,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马克斯·恩斯特私奔,成为 巴黎艺术圈的宠儿;1940年,恩斯特遭纳粹逮捕,卡林顿精神濒临崩溃,被送往精神病院;从医院逃走后,卡林顿辗转去了美国和墨西哥,继续从事艺术创作,直至去世。

【译者】

郑楠,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意语系西班牙语专业助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2019年在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拉丁美洲、伊比利亚和拉美裔文化研究博士项目获拉丁美洲文学方向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皮诺切特独裁及独裁后的智利文学与文化、现当代西班牙语美洲作家作品中的身份政治问题,以及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与视觉艺术的互动。译作有阿尔瓦罗·恩里克的《突然死亡》、瓦莱里娅·路易塞利的《我牙齿的故事》,以及包括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的《致命紫罗兰》等在内的短篇小说。

书友短评:

@ Sarah 如果不是占全书一半篇幅的导读,你或许要以为这是一个精神病患的呓语——相信直觉,它也的确是,故而能与荣格的《红书》相提并论。虽篇幅短小,然而也如她的画作,充满梦境、幻象、象征、神秘、神启。深渊既是精神病院中一栋楼的名字,亦如卡夫卡的K千方百计想进入的城堡。一般而言,女艺术家能够历史留名,往往因为其身边著名的男人(丈夫或父兄),莉奥诺拉19岁出道也因成为大师们的“少女缪斯”,是其后的流亡、苦痛、精神分裂、神秘主义锤炼出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若喜欢她的画作,一定会在她的文字中找到相似的气息。 @ 苏野 “疯癫状态下的莉奥诺拉契合了超现实主义者们逃离资产阶级庸常的理想……若缺了她的帮助,这些奥秘是那些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老男人自觉无法企及的”。反对资本主义神经症而带着控制性的真诚崇拜女性精神分裂,留给这些老男人的位置是倒错吗?他们都期待她的疯狂和分裂,而康复后的患者本人不想这样。沃纳已经认识到这一矛盾,但仍然将卡琳娜的多重视角看作“内在分裂”,并且在前言的结尾赞同女性艺术家反对整体性这一叙事;然而我们立刻就在正文开头看到卡琳娜强调健康体魄、“避开灾难”和与他人“组成整体”的重要性。整体性先是有待获取的能力:“为了在新世界重获游走的能力,我诉诸自身继承的英国式圆滑手腕……温和地在山岳、身体和思维之间寻找共识”。后来在病中又成了拯救世界的绝对权能,谵妄的诺斯替主义:“她们的妒忌成了一种宇宙问题”。 @ lily. 无意被种草的小书,看前就预感可能会有坑,果然又是一本噱头叫卖的书籍。真正令人感到有猎奇新鲜感的是作者本身的经历,所以在书的开头就用了50页讲述她的艺术、生活历程,可以称艺术家与众不同,但并不代表凌乱人生的就一定是艺术家。耐心翻过导读,此时书籍已经过去1/4,沉默成本令我继续了下去,日记体格式、精神病院的非人生活的描述、一些所谓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顿悟、天马行空的幻想,创作本应如此,我并不反感,但终究是一番词不达意,令人感叹,还不如回归真是写一本自传或许能更精彩,对作者痛苦人生的同情与感到遗憾并不能让我为此书打高分。 @ Azul 最不累赘的前言

书籍目录

导读
在深渊
后记
文本说明
· · · · · ·

  • 在一幅早期自画像中,一匹白马(一个在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另我)从画中人身后的窗户跃出……
    —— 引自第3页
  • 恩斯特满脸幸福,闭着眼靠在莉奥诺拉的肩膀上。
    —— 引自第14页
  •   莉奥诺拉·卡林顿作品系列(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魔角》《椭圆女士》。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在深渊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