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

书名: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
作者:王学泰
译者:
ISBN:9787203087311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750
豆瓣评分: 8.6

书籍简介:

读游民文化,发现另一个中国 刘、关、张桃园结义前,为何关羽张飞要杀掉对方一家老小? 绿林好汉手中的朴刀是一种介乎农具和兵器之间的器具? 杀人放火可以当官?穷人靠着力气和胆量也能吃香喝辣? 香港影片中,为何警察和地下秘密社团都要拜关二爷?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读游民文化,发现另一个中国) 江湖是游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干犯法纪、为非作歹的渊薮,凡是敢于与主流社会对抗的秘密组织成员、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强、闯荡江湖的各类人士,乃至称霸一方、为人所惧的痞棍,都会被畏惧者恭送一项“好汉”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过程与归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是游民动惊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总的说来,它仍是“强盗逻辑”。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作用,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名人推荐: 要研究游民问题,实际上不能不研究整个中国社会与全盘中国历史,学泰在这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 作为一个学者,学泰声明“本书不会介入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但是我认为,像本书这样的对游民问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对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及其未来的走向也有很大的意义。 ——李慎之 王学泰先生积二十年之功完成的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无疑是一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力作。在我看来,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也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对其所研究的对象,有精细的把握,但其解释力仅限于 “这一个”;而另一种研究,则通过 “这一个”,作出更具普遍性的概括,提出了具有更大解释力的概念,因而具有某种理论价值。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研究就属于后者。

作者简介:

王学泰“游民文化”,与吴思“潜规则”、余英时“士文化”被称为中国当代三大人文发现

王学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国人饮食文化简史》《监狱琐记》《发现另一个中国》《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等。

书友短评:

@ 「已注销」 上班摸鱼时间粗浅翻了一遍。其中第六章中对传统文化阴暗面的分析启发颇大: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里面,包含着一股子“匪气”,这种“匪气”是诸多暴力行为的根源。即使到了今天,还是能多多少少察觉出这股“匪气”的,《战狼》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第一遍看给我一个启示:我们今天是很有必要去看传统文化的,但是这个看是要去看传统文化最黑暗的部分,以及它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一个看法,不一定对。传统文化的阴暗面对中国人的影响大概是要比光明面更深远的。毕竟我们几千年来奉行的是一套鼓励恶的“皇权专制”的逻辑)。“天地会与通俗文艺”一章的考证也是极其有意思的。看“隐语”部分时便会自然地联想到“宣传材料”。另外,这部分考据与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联系起来看,应该可以看出不少有意思的细节吧。 @ 不是我不是我 越到后来越应该改书名《游民文化与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但是get到以往没有注意的地方四星半 @ 钟笑乂 20181027没有太多独到见解,其实看到序言里面那个哈什么潜规则齐名我就知道又是个拿谁都懂的东西能墨迹出几百页的作家 @ 这么近,那么远 可以。 @ Persee 提供了很多思考的维度,对于游民问题的论述很全面,也启发对当代社会的理解,但是结构上不太清晰,不太系统,前后常常重复和冗赘。 @ 卖锅买米 底子还是文学的 @ 人均产量 大部分篇幅是在论证游民、游民文化、俗文学的相互影响。将游民置于社会失序的位置,分析其性格特征,很受启发。 @ 玖兰雪理 在想认清他人之前,要先认清我们自身。 @ 三清喵 从主流视野中的边缘考察中国社会,注重对各种笔记小说的资料搜集,在上世纪真的难能可贵。预设国家即社会、体制内皇权支配一切的学者,只有多看这类书籍才能清热解毒。 @ 改个名字先 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中国隐性文化。其实游民阶层作为先行者推翻旧王朝是出于其生存与阶层特性需要,但是囿与阶层的智识文化的匮乏,其无纲领,无原则的特性又决定了其组织的覆灭。游民阶层虽是被中国宗法制度驱逐的流放者,有其阶层特性,但行为准则虽然现实黑暗但又跳不出传统文化的框架,其精神特性更是没有传统士文化的超越精神。故为人数庞大却精神萎缩的小文化。

序:发现另一个中国1
第一章绪论1
一、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与游民文化2
二、游民意识是不是真正存在?7
三、什么是游民?12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18
第二章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27
一、聚族而居的自然与社会背景28
二、宗法国家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解体31
三、汉至唐——族居与地主庄园经济的结合时期41
四、宋代及宋代以后宗法家族制度的确立48
五、乡土社会造就了乡土意识62
第三章脱离了宗法与家族秩序的人们69
一、什么是“脱序”?70
二、社会动乱的主力军——流民71
三、游士的辉煌与解体82
四、自命为社会良心的游侠92
五、历代统治者对待流民、游士、游侠的态度109
第四章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113
一、五代战乱对传统的冲击114
二、宋代社会风貌的变迁119
三、游民群体形成的初期——两宋、元到明中叶177
第五章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227
一、“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229
二、两宋时代的江湖艺人231
三、早期通俗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游民生活与游民意识247
第六章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277
一、《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279
二、游民意识在《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等通俗作品
中的表现291
第七章从游民到帝王——一个个案的分析353
一、谈所谓对农民的“背叛”355
二、朱元璋的生平和造反实践358
三、朱元璋的治国之术368
四、从游民到帝王的思想转化396
五、《英烈传》等通俗小说中的朱元璋和朱元璋集团413
第八章通俗文艺与游民意识的传播419
一、通俗文艺传播的存在420
二、通俗文艺的传播422
三、“三教”之外,还有一教——通俗文艺中游民意识
的影响448
四、小说教中的英雄崇拜464
五、传播中的反传播力量481
第九章游民意识与通俗文学的演变491
一、“说唐”小说系列的构成及其早期作品493
二、游民知识分子与文人共同创作的《隋史遗文》502
三、作为游民知识分子作品的《说唐》511
四、背离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游民意识519
第十章明中叶以后游民的发展和组织化过程523
一、明中叶以后的人口、流民与游民525
二、社会的游民化与游民的社会化540
三、在通俗文艺影响下的游民结社553
第十一章天地会与通俗文艺565
一、两种不同的秘密会社与安清帮567
二、天地会的产生与通俗文艺作品的关系569
第十二章游民、游民组织与通俗小说667
一、游民的分化与通俗小说668
二、会党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678
三、武侠小说中的帮会692
结语719
附录:游民政治727
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730
引用书目735
后记739
增修版后记744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