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的冲撞

书名:意愿的冲撞社会等级的歧义如何孕育冲突
作者:[美]罗杰·古尔德
译者:吴心越
ISBN:978756756804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92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小额债务、冷嘲热讽、争抢车位、超市插队……社会上绝大多数暴力冲突都源于这类区区小事。但为何如此?本书探讨群体暴力的结构性起源,认为除了个人品性与文化背景,暴力行为还与人际关系的结构类型有关。具体而言,暴力冲突更有可能发生在朋友之间或社会地位大体平等者之间,也就是对等关系中,而非领导与下属这类社会等级高低差异明显的层级关系中;最典型的暴力冲突发生在某个人意欲取得相对于他人的优势或统治地位时,即使这种意图缺乏足够的理由;由于对社会等级的不同理解容易引发暴力冲突,在传统社会等级秩序遭受破坏或挑战之时,尤其在政治变革期,人际冲突和群体间暴力将变得更为频繁和激烈。本书以谋杀、宿怨、复仇、革命以及日常纠纷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事件为例,对上述原创性思想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将冲突重新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作者简介:

罗杰•古尔德(Roger V. Gould , 1962—2002),生前为耶鲁大学社会学暨政治学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社会学报》(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主编,在历史社会学、社会运动与社会网络分析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书友短评:

@ Mark 又一本突破想象的书,看副标题以为是讲阶级固化的,实则围绕“支配”展开,而且语言偏学术,但读起来没什么困难,甚至还颇有乐趣,书的着眼点相对微观,关注点不是社会,更像个体心理学,前半部分尤其如此,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掩卷反思日常人与人的平等关系原来如此之少,大多数的交互都是在潜在威胁语境下、以彼此认同“平等”的模式进行着,似乎很不近人情,但这种被习以为常的策略好像非常适应当前的社会和家庭关系,是一种动力。再怎么谈尊重,人和人对事物估值的不一致是事实,当然这也引向书里另一个结论,即人类甘于甚至乐于为之付出生命的,远远超越想象。虽然是本严肃的社会科学书籍,竟然有了个人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启发,综合来讲不错。 @ Mitsuo 页57,1、冲突,包括暴力冲突,尤其可能发生在明显对称的关系中;2、暴力冲突尤其可能发生在与等级不一致的关系中;3、冲突更可能发生在与之相邻的其他关系正经历动荡的关系中。。。一些反思还是蛮值得深思的:页9,如果过分关注多样性,我们就有可能无视不同时空背景下导致严重伤害的各类纠纷的相似性;页30,国家行动者对公民的支配或成人对儿童的支配都可能是剥削性的,都可能造成伤害,但这并不是支配的本质。。。作者行文论述蛮恣意的,译者应当是尽力了XD。。。译者好像就是豆瓣上的 Eating Pineapple博士吧?有朝一日,中国学术界肯定会出现「豆瓣学派」!哦耶! @ 嗯. 赵鼎新:“顾尔德对斯诺等人运动动员分析法的批判是,这种计量个体与运动积极分子之间网络数目的做法,错误地把社会运动的动员结构当作个体水平上的变量来处理,从而忽略了网络结构这一问题(比如a认为他是b的朋友不等于b也认为a是他的朋友;a对b的影响力取决于a与c的关系;等等)。”这本书就充分体现了古尔德研究的这种特点:将个人冲突置于等级网络中分析,将群体冲突置于群体内团结意识中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个人冲突常常发生在等级意识不清晰的对称性关系之中,群体冲突常常发生在团结意识不清晰的群体之间。 @ 小宝 @2019-03-12 00:40:16 @ 电驭叛客 在学校图书馆读过的最后一本书,没能读完就毕业了(太懒啦)。对我是个很新的视角,社会学研究的清晰感印象很深。李钧鹏老师主编的书系,读这本的时候还混迹在李老师开设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课QQ群里。


第一章 冲突、荣誉与等级
第二章 支配关系
第三章 对称性冲突
第四章 团结与群体冲突
第五章 冲突与社会结构
第六章 荣誉与个体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意愿的冲撞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