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蜂记

书名:寻蜂记一位昆虫学家的环球旅行
作者:[英]戴夫·古尔森(DaveGoulson)
译者:王红斌/冉浩
ISBN:978754478812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0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机智幽默、对大自然充满孩童般热爱的昆虫学家戴夫·古尔森绝对是理想的旅行伴侣,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到萨塞克斯郡的灌木丛,从东欧的波兰到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得以发觉,原来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丰富多样的蜂儿正嗡嗡谱写着生命的乐章。非凡的昆虫世界里,隐藏着令人着迷的博物学真相。这是一段纵贯全球的寻蜂旅程,也是献给坚韧自然的生命赞歌。

作者简介:

戴夫·古尔森

英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英国皇家昆虫学会及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他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生物学,现为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生物学教授,并于2006年创立熊蜂保护基金会。著有多部书籍,其中《螫针的故事》被评为《西雅图时报》年度☆佳图书,入围2013年塞缪尔·约翰逊奖。2015年入选《BBC野生动物杂志》评出的“五十位环保英雄”榜。

译者简介

王红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英语译者、科普作家。

冉浩,动物学者、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动物王朝》《蚂蚁之美》《寻蚁记》等书。

审校者简介

三蝶纪,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书友短评:

@ 后天的方向 印象里关于身边熊蜂最早记录是小时候,一群大年龄的孩子带着我们去找熊蜂蜜吃,当时第一次看到熊蜂的巢竟然在地面洞里,潮湿而又黑暗。而第一次也成为了最后一次,随后几十年再也没有见过。后来去流石滩看鸟,发现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熊蜂竟然是高海拔花朵的重要传粉者之一。我一直遗憾于自己对周围的一切都一无所知,更心痛很多物种再没关注到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它们活了千万年,为各种植物的繁衍贡献了无数了声明,消失的却是那么悄无声息。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关注周围的所有一切生物,并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去介绍它们。虽然大部分现在连种都定不出来,但是希望照片足够多,能为美丽的它们留下一份影象。 @ ᐈEspérance 所有的蜂、蚂蚁和胡蜂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它生活在两亿四千万年前,是独居生物。从那时算起,完全社会性的物种(众多不具备生育能力的成员协助一个或多个蜂王或蚁后)经历了至少11次独立的进化,产生了现在的蜜蜂、熊蜂、蚂蚁和普通黄胡蜂等生物。 @ 以惟 作者是昆虫学家(研究熊蜂的专家),跟着他的脚步,探寻世界各地的熊蜂(已经很稀少)。但愿我们周围多些花草,保护昆虫、蜜蜂的多样性。作者的序讲到儿时经历很有趣 @ 那希索斯 天际线系列水平稳定(这不得纳入关爱下一代选书范围)(托腮) @ 蔷薇的果果 看过作者《草地上的嗡嗡声》,加之这书是大佬冉浩译的,迫不及待地开始读。才看了第一章,里面提的几类熊蜂,没想到熊蜂里还有盗蜂,习性和红蚁的奴役性有点像。里面还讲了大鸨和丰年虫等,很开眼界。突然想到书名,想起冉浩老师的《寻蚁记》 @ 阿尔达的星空 有些乏味,在全世界寻找各种蜂,除了蜂的种类不一样,其他内容很同质化。 @ 熊猫箫迢-VESCA 说是熊蜂研究,但实际上几乎没有知识性的信息量,更多的是一个个物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而不断追寻和抗争的人总是强大而值得钦佩的 @ 羊护法 天际线系列中比较喜欢的一本,开始很怕是一本专门写昆虫的科普,实际上更多的记录了作者寻找熊蜂过程中对动植物、对人类生活、对生态系统的观察与思考,毕竟,“熊蜂喜欢的地方熊也喜欢的”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索尔兹伯里平原和尖叫熊蜂
第二章
本贝丘拉岛和卓熊蜂
第三章
戈尔茨山脉和黄腋蜂
第四章
巴塔哥尼亚与金巨熊蜂
第五章
加利福尼亚和富兰克林熊蜂
第六章
厄瓜多尔和挣扎的熊蜂
第七章
泰晤士河口的棕地雨林
第八章
奈颇城堡与被遗忘的蜂
后记
后院的蜂
注释
索引
本书中出现的主要物种名称
译后记
· · · · · ·

  • ……我们找到了一直在搜寻的熊蜂。然而,那里只有藓状熊蜂,而且大部分是雄性。我无法理解它们是如何在资源如此匮乏的情况下熬过来的,或许它们只是一个垂死种群的残余。我们采集了蜂腿的样本,本把它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许多雄蜂是二倍体。蜂类的性别决定方式非常奇特,与人类大不相同。雄蜂通常由未完成授精的卵发育而来,染色体是正常的一半,所以DNA数量也是正常值的一半。如果以科学术语来称呼,那它们就是“单倍体”。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它们有完整的DNA和成对的染色体,是“二倍体”。拥有遗传多样性的健康种群都是以这种方式运行的,但是,在近亲繁殖的种群里则会出现问题。这是因为蜂类没有性染色体,只有一个基因决定性别,这个基因在一个种群中会以几十甚至几百种形式出现,它们被称为“等位基因”。只有一个等位基因的个体会成为雄性,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则会变成雌性。单倍体个体的染色体都是单份的,所以它们会自动地成为雄性。二倍体通常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因为从父母处获得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二倍体通常是雌性。当种群数量很小时,问题就来了。在小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消失了。某个基因的不同副本数在稳定地减少,这一过程被称为“遗传漂变”。如果决定性别的基因失去了基因多样性,那么种群中就会仅剩几个不同的等位基因,蜂王和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雄性交配就会变得非常常见。蜂王产下了本该成为雌性工蜂的受精卵,但是其中一半因为遗传了完全相同的基因副本,从而变成了二倍体雄性。这些雄性在种群中不负责任何劳动(雄性熊蜂不承担任何工作,除非你把交配也算成一种工作),因此,该种群将会失去一半劳动力(工蜂),使蜂巢面临灭顶之灾。莫纳赫群岛上出现了如此多的二倍体雄性,对于这些存量不多的藓状熊蜂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 引自章节:本贝丘拉岛和卓熊蜂
  • 想象一下,如果英国的每座花园都是野生动植物友好型的,种着村舍花园里的香草、野花,以及自己种植的健康蔬菜,或许在角落里也有一座自制的供独居蜂筑巢的地方。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花园和城市中禁用杀虫剂呢?世界上有一些城市已经这样做了,而且并没有出现害虫泛滥成灾的情况。再想象一下,如果用市政厅的土地来养育野生动植物:路旁草坪和环岛不需要五分钟就割一次,而是种上野生花卉;公园中的草坪可以长时间生长。我们应当说服本地有关部门不要在每个春季摆放一年生的花坛植物,而是在公园的狭长花坛中种植能吸引蜂类和蝴蝶的多年生植物。在大学和中学的校园中,我们还可以建一些长满花的干草草地。在工业区和科技园区中,不要再种植常绿的外来植物,而是种植能开花的本土灌木,这样就可以为蜂类提供食物,也能为鸟类提供浆果。为什么不能在郊区的街道旁种植苹果、梨和李树呢?这样,居民就能在街道旁采摘水果,孩子们也能在上学的路上品尝苹果的味道。我们可以在建筑的屋顶和墙体上种满绿植;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丰富的棕地,让它们对公众开放,而不是把它们都铺成柏油地面;可以绿化城市,让野生动植物生活其中,并创建英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而这些根本不需要额外花钱。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更加亲近自然,更加尊重自然,能够在高高的草地里用手捕捉蚱蜢,能够观察蜜蜂在荷包豆间飞舞,能够在本地的河渠中寻找蝾螈和边纹龙虱。如果这一切是我们想要送给他们的礼物,那么现在就该采取行动了。我热切地希望我们的后代能有机会亲近自然,这样他们才能爱上自然。我最恐惧的是我的孙辈们(如果我有的话)在一个灰色、枯竭的钢筋混凝土世界里长大,根本无法亲近自然,也无法知道和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因为自然几乎已经消失殆尽。情况可以不必如此,因为我们能够做到绿化城市。既然与日俱增的城市化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应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城区变成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在那里,人类与野生动植物可以和谐地并肩生活在一起。或…
    —— 引自章节:译后记
  •   天际线(共23册),这套丛书还有《杂草的故事》《卵石之书》《云彩收集者手册》《无敌蝇家》《鸟鸣时节》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寻蜂记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