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书写与存在

书名:西蒙娜·德·波伏瓦:书写与存在
作者:沈珂
译者:
ISBN:9787568069564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6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76
豆瓣评分: 8.0

书籍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她的小说《名士风流》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她的代表作《第二性》到今天仍然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妇女,本书从波伏瓦的家庭、交友、求学经历、写作历程、爱情等多方面入手,在介绍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人生经历时,将其个人自传作为展现西蒙娜·德·波伏瓦人生经历的主要素材,辅以萨特等人的作品、言论,更为准确、感性地展现了这位至今仍对全世界女性产生着巨大影响的伟大女性作家、哲学家的人生和思想,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简介:

沈珂,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法语系讲师。多年来从事西蒙娜·德·波伏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于国内核心期刊。独立或合作出版《战斗的海狸》《领事先生》《超现实主义》等多部译著。 (正在采用)

书友短评:

@ 瓶装江湖水 有些让人失望。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曾写道:“有个作家对我说:‘女人从来不超越机遇。’这十分正确。她们仍然惊异于得到允许探索这个世界,她们列出探索的清单,却不想发现其中的意义。她们有时擅长对既定事物的观察……她们善于描绘气氛、人物,指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让我们看到人物心灵的秘密活动……但她们时常成功地描绘出她们自己的内心生活、经验、世界;她们热衷于对象的隐秘内容,迷恋于自己感受的特殊性,以美妙的形容词和肉感的形象传达她们最新的体验,她们的词汇一般比句法更出色,因为她们更关注的是事物而不是它们的关系”,遗憾,作者正是如此讲述波伏瓦的。再次借用波伏瓦的话,“为了成为一个创造者,自我培养,也就是说把看戏和知识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中是不够的”,而当代女性单把“女性主义”作为一个存在符号也是不够的。 @ 木子瑞雯 接近四星,2/3的篇幅引用只来自于波伏瓦自己的回忆录,与《成为波伏瓦》重合的部分太多,后面参与政治又很泛泛,所以整体读下来好像是波伏瓦和她的朋友们,很多是关于萨特,关于情感,著作也有提及,篇幅不长。好在行文流畅,好像在重温波伏瓦的故事。“写一部作品,说到底是向读者展示世界”,是的,所以几乎读什么书我都会想到主角的经历和世界的变化。“个人不能超然于他所处的社会,在容忍这个社会的同时,个人也影响社会,哪怕他的表现无动于衷”,波伏瓦和萨特是在二战时开始顿悟的,所以他们的整个后半生跟政治生活挂钩了,前面都是在情爱中写作,特别是这本书里关于哲学方面涉猎好少。波伏瓦是个有时代特色的人,对性的感受,对感情的处理,就安在那个环境里特别适合。好久之前想读她的作品,现在又读了一遍她的生平,作品还是没读。 @ 火蚕鱼 人都是从一无所知开始思考自己的。从少时的迷茫痛苦到老年时的从容激情,不知道有几分是因为目光从自身转向更大更广阔的他人与社会。学者身份之前是有情感的个人,情感是不可剥解的。 @ 仿真东北人 一窥二战期间法国知识分子圈子的入门书籍,可读性强 @ _lilian_13 这位作者翻译了不少波伏瓦的作品,对她的人生十分了解,但这本传记还是太过于外部了,太过于常规审视,体会不到对波伏瓦的思考。

书籍目录

1第一章 初入文学之境
1 一、“只要人家把我当孩子对待,我就觉得是对自己的伤害”
21二、“我的孩提时代结束了”
39三、“我不再信奉上帝”
58 第二章 友情与爱情
58一、“我只愿意是我,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74二、“一颗女人的心和一个男人的头脑”
83三、“等到有一天一个男人以其才智、修养和威望征服了我,我就会坠入爱河”
101第三章 偶然与必然
101一、“一种新的热情充实了自己的心灵,成功地经受住了所接受的考验”
118二、“不是二人组,我们从此以后就是‘三重奏’了”
142三、“我彻底地投身到文学创作之中”
149 第四章 写作,战争里的希望
149一、“无论我们做什么,当然首先是活着”
163二、“恐惧、愤怒、盲目、软弱,这就是我生活的底色,但有时候也会有希望的闪光”
178三、“未来会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
193四、“我好像复活了,生活再次让我目眩神迷”
207第五章 文学的魅力:鲜花与诱惑
207一、“我的生活冲破了旧有的界限。我被推到公众的视线中来”
224二、“从一开始,这种关系已经一锤定音了”
249第六章 行动与文字的永恒
249一、“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来为人所爱”
273二、“今晚,我无法独自待在一旁不闻不问:这事关共和国的命运”
298三、“我为了帮助他们而做的每一桩事都不会让我感到懊悔”
317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作”
330尾声
335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平大事记
341西蒙娜·德·波伏瓦著作年表
343后记
· · · · · ·

  • “父亲在她眼里享有很高的威信,她觉得女人就应该顺从男人”。认识上的理所当然,消解了一切现实矛盾存在的必然性。
    —— 引自章节:1 一、“只要人家把我当孩子对待,我就觉得是对自己的伤害”
  • 她和萨特并不在意金钱的多寡,更看重身体的体验,他们依然坚持着打破常规,渴望感情上的自由,依然时常徒步旅行,不在乎吃什么、睡哪里,她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我慢慢讲给自己听的过程中变得真实”,而这样的真实在她的创作中越来越显现出来,她也由此摸索到自己想写什么,可以如何去写,尽管她热切地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出版并得到读者的喜爱,而事实是整整五年之后,波伏瓦才看到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女宾》得以发表,但文学在她生活中的位置,却还是那么重要。为此,她感到快乐,感到满足
    —— 引自章节:142三、“我彻底地投身到文学创作之中”
  •   女性天才:生命、思想与言词系列(共8册),这套丛书还有《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的暗房》《苏珊·桑塔格:大西洋两侧最智慧的人》《艾丽斯·沃克:妇女主义者的传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弗吉尼亚·伍尔夫:永恒的英伦百合》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西蒙娜·德·波伏瓦:书写与存在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