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直面的人生

书名: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作者:王晓明
译者:
ISBN:978753211094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49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作者简介:

王晓明,1955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兼该校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当代文化分析和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研究。

书友短评:

@ 胡不归 非常非常感动。以前读鲁迅,总是一股脑陷入他的各种尖锐言论中去,却没能好好思考这些不同言论间存在的矛盾,其中蕴含着鲁迅一生的挣扎苦痛。这本书好就好在真正去分析鲁迅而不是吹捧鲁迅,即使如陈丹青式的“还原鲁迅”,也不过把他社会意义上的政治包浆剥开,从神拉回了凡人,还是欣赏意味浓厚。夏志清刻薄的评价,也许比敬重他的人更靠近真正的鲁迅,但还是怨气太重,带着这种情绪去看总归有层隔膜。而王晓明像谈论一个多年好友一样靠近鲁迅,剥开肉体的包浆,触碰到一个痛苦的灵魂。中国知识分子,即使如鲁迅,也没有彻底坚守自己确信的可能。鲁迅不是战士,但也不是一个有滋有味的生活家。他身上包含的可能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多的矛盾和最深的痛苦。读罢仔细想想,以鲁迅注我的痕迹还是太重。但应该已经是国内最好的一本鲁迅传记。 @ 1997xhp 第二次读。颇有90年代风格,或者说王晓明风格的传记。与其说是以生活细节窥探鲁迅,不如说是从内心的彳亍角度把鲁迅拉下神坛。虽然王富仁早在1985年就提出“回到鲁迅那里去”,但随后涌现的《反抗绝望》,《心灵的探寻》等作仍将其视为高高在上的启蒙者,充满宿命论的奇异,不过是相对50-70年代的另一种神。王晓明则专挑鲁迅的惶惑处着笔,以三次“逃离”来绘制无法直面的人生,最后的结论与日后王岳川的如出一辙:直面人生惨相的那扇门,中国作家无人曾打开过。鲁迅叩响了把手,但最终转头离去。 @ 猫姆 中国的文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愿意长久的正视事实,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真实命运。他们总要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消解自己对命运的真实感受,来减轻这感受对自己的精神重压。鲁迅的一生,是逃离的一生,虚无主义的一生。他是一个竭力要拒绝命运的人。 @ 美丽夜上海 可以一读,全面的了解鲁迅 @ 苏麼滴 过于愤青了。都分不清是传主还是作者 @ 你布哥当了錦依 以传记为题,却对鲁迅的阅读史和写作史提及甚少(虽无意面面俱到,但既然分析鲁迅的虚无和苦闷,难道只提日常生活吗)。精神分析,也太重视鲁迅个人的角度,对彼时代知识界的思潮,以及其鲁迅所承续的思想传统关注不够,这就使得很多地方不免流于臆断。此外,有文笔,但莫名有种初高中的学生味。 @ 不是江湖骗子 我恨不得把这本书抄一遍不管这是不是最真实的鲁迅这都是我最希望的鲁迅 @ 宋叶舟 鲁迅的小说创作中世俗的目的意识和审美的情绪表达的冲突,前者常常影响后者的表达,文人的现实关切影响了鲁迅在小说中抒发内心苦闷的企图。

书籍目录

再版自序
一九九三年版自序
第一章幸运儿
第二章天突然坍了
第三章离乡者的凄哀
第四章初皈神灵的狂喜
第五章犹豫不定的灵魂
第六章待死堂
第七章戴着面具的呐喊
第八章小成功和大绝望
第九章从悲观到虚无
第十章驱逐“鬼气”
第十一章魏连殳的雄辩
第十二章女人、爱情和“青春”
第十三章没完没了的“华盖矿
第十四章局外人的沮丧
第十五章一脚踩进了漩涡
第十六章新姿态
第十七章“还是一个破落户”
第十八章“横站”
第十九章《死》
第二十章面对命运的启示
附录一
鲁迅生平提要
附录二
鲁迅: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
双驾马车的倾覆――论鲁迅的小说创作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1993年版后记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韩文版序
《中学生读本:鲁迅小说》导言
· · · · · ·

  • 直到经过了最近这一二十年的人生波折,我才渐渐明白了,人世间的确有“命这一样东西。当然不是算命先生说得口沫横飞的那种神秘的主宰,它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指你在什么时候,出生在什么地方。一个人的出生,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任何人来征求他的同意,他也完全没有可能为自己作哪怕是一点点的选择,就是由于某个偶然的机缘,甚至他的父母也没有料到,他一下子获得了生命,赤条条的站到了人世间。仔细想想,这实在荒谬,我们每一个人,竟都是这样被胡乱推到了人生的起点,开始长长短短,各不相同的跋涉。当然了,谁都想尽快踏进乐园,享受为人一世的生趣,可人寿那样短暂,倘若你一睁开眼睛,就已经被扔在了废墟的门口,就是身手再怎样矫健,恐怕也跑不了多远,只能遥遥地看着别人奔向乐园,自己在一旁哀怨吧。有多少次,你用力鞭打着生存意志的快马,在人生道上纵兴驰骋,终至于人疲马乏,滚鞍下马,却吃惊地发现,你其实还是在离起点不远的地方打转转,不过像如来佛手掌上的孙行者,自己做一个好梦罢了。你当初的诞生时间和地点,正牢牢地把你攒在手心里:这就是你的命。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幸运儿
  • 比方说,还在一九一八年冬天,他就对《新青年》式的启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倘若有人偏向别处走,再劝一番,固无不可;但若仍旧不信,便不必拼命去拉,各走自己的路,接着还引耶稣和尼采的话:“耶稣说,见车要翻了,扶他一下。Nielzsche说,见车要翻了,推他一下。我自然赞成耶稣的话;但以为倘若不愿你扶,便不必硬扶,听他罢了。……倘若终于翻倒,然后再来切切实实地帮他抬。这些话的整个的意思,当然是积极的,“各走自已的路”也好,“切切实实地帮他抬”也好,都是主张有为的。但是,你再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放弃——倘若他们不肯听劝,那就随他们去吧,这就和《新青年》的基本立场不一样了。既是想改造社会,那就不能讲放弃,倘若这个“他”不止是代表一群遗老遗少,它更意味着形形色色的愚昧的人群,意味着从赵太爷到阿Q的社会的多数呢?“他”将使整个民族都坠入灭亡,你还能放弃吗?可是,从鲁迅这话的逻辑来看,他的回答应该是:“不错,也一样放弃。”
    —— 引自章节:第七章戴着面具的呐喊
  •   世纪回眸·人物系列(共15册),这套丛书还有《学人魂》《死神唇边的笑》《天地间一个读书人》《信念的旅程》《人性的治疗者》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无法直面的人生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