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我是炸药!尼采的一生
作者:[英]苏·普里多
译者:刘翔
ISBN:9787305259425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72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作品摧毁了西方思想的基石。上帝之死、超人和奴隶道德或多或少地渗透进我们的文化当中,而他也是历史上被误解最深的哲学家之一。 尼采本人认为,所有的哲学都是自传性的,而在这本祛除神话的书中,苏•普里多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才华横溢、怪异非凡且厄运缠身的人的世界,并照见了那些塑造其生命及作品的人物与事件。 从他早年平静虔诚而又笼罩在其父亲的神秘死亡之下的基督教成长经历,到他在高山之上孤独的哲学沉思,再到他最终陷入疯狂的恐怖与悲怆,普里多以其洞察力和敏感性探索了尼采的心智、情感和精神生活。 本书深深勾勒出尼采生命中那些重要人物的肖像,令人难忘:理查德•瓦格纳和科西玛•瓦格纳,露•莎乐美——让他心碎神伤的蛇蝎美人,以及伊丽莎白,他那位狂信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妹妹,她背叛他,篡改他的文本,任由纳粹肆意滥用。 今时今日,尼采的思想仍然同时为左派和右派所采纳。要了解这位预见了我们所处的这个动荡时代,并为之寻求解决方案的哲学家,《我是炸药!——尼采的一生》绝对是一部无法绕开的传记。 ********************* “此书对于尼采生平的鲜活描述,既是对这位哲学家的探究性侧写,也是对其作品的敏锐评价……尼采常常担心自己会被误读和误用,事实上,误读和误用在过去与现在都从未停止,而这更凸显了如此书般明晰解读的价值。” ——《纽约客》 “一部杰出的传记,其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 ——约翰•凯里(John Carey),《星期日泰晤士报》 “典范性的传记作品……尼采被生动地唤醒,并走出了混乱与流言的迷雾……一帧细腻严谨的肖像。” ——帕鲁尔•塞加尔(Parul Seghal),《纽约时报》 “自1889年弗里德里希•尼采在都灵广场上抱住一匹马并失去理智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在呼唤这样一部传记。普里多向这位最炽烈的哲学家-诗人投以平静而安宁的光束,并产生了极富启发性的效果。” ——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卫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苏•普里多(Sue Prideaux,1946— ),英国小说家、传记作者。代表作有《爱德华•蒙克:呐喊背后》(2005年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传记奖)、《斯特林堡:一生》(2012年获“达夫•库珀奖”,并入围“塞缪尔•约翰逊奖”的候选名单)、《我是炸药!——尼采的一生》(2019年获“霍桑登文学奖”)等。
译者简介
刘翔(1982— ),女,四川成都人,哲学博士,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消费社会理论、法国哲学、后现代主义思潮。
书友短评:
@ 陆钓雪de飘飘 人们曾说,“我”是条件,“思”是谓语和被决定的——思维,是一种活动,为此,就必须把一个主体设想为其原因。如果反过来才对呢?如果“思”是条件,而“我”是被决定的呢?这样一来,“我”就是一个综合体,是通过思考这件事本身而生成的。我们不可能确定有一个思着的“我”,不可能知道这个“我”必须是在思着的某个东西,而“思”是被认作原因的某个实体的行为和活动。我们不可能知道被指定为“思”的东西已然被确定了一一我知道什么是思。难道“我”不仅仅是一个由思考生成的综合体吗?无论是谁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援引某种直观的知识来立即回答那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就像说出“我思,并且知道起码这就是真的、实际的和确切的”的那个人一样一一此人将在今天的哲学家那里看到一个微笑和两个问号。 @ 涅奇卡维奇 非常精彩,极佳的传记!文字优美,译笔流畅,资料丰富(尤其是书信),比萨弗兰斯基的那本要好很多(尤其好在「把尼采与其他人和事联系起来」)——不过不要幻想靠读传记就能搞懂尼采的哲学。但编辑应该完全不懂德语,所以有好几处明显的单词拼写错误。主要收获:1. 了解了尼采与瓦格纳「决裂」的前因后果,尤其是瓦格纳与尼采的医生的通信,之前不知道还有这回事;2. 关于感情纠葛,莎乐美实在「等级太高」,尼采完全不是她的对手,确实有点惨,读下来只能苦笑着摇头;3. 尼采的长期病痛比我以为的要严重得多,尼采真的精神强健;4. 伊丽莎白利用尼采为自己谋利(甚至在尼采去世前!),而且肆意篡改尼采的文本,歪曲尼采的原意,无耻到这个程度实在令人气愤。这些事情,好也罢,坏也罢,历史会给出评价。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初晓 我不是人,我是炸药。这是尼采《我为什么就是命运》开篇中的名句,也是后来最为人利用和误读的一句,特别是被理解为对第三帝国的某种诡异的预言或预兆。但这其实只是尼采为自己设定的挑战既往一切道德的任务。正如在他自传里所说,哲学就是选择生活在冰雪之中,高山之上,是探寻现实中一切陌生和可疑的事物,任何仍被道德禁锢的事物,而在哲学层面,自己就是要把人类历史轰炸成两半的最高强度的炸药。之所以被利用或误读,与尼采一生的交往和思想形成及遗产都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尤其与瓦格纳、伊丽莎白、莎乐美等人的互相影响。特别是妹妹伊丽莎白作为尼采遗产执行人,与国家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不谋而何,和对第三帝国的主动拥抱和刻意迎合,让尼采顺利成为后者的炸药。这当然早已悖离了尼采本意,而真相为何?都在书中。 @ North Laker 太注重叙事了,废话有点多。涉及到重要作品的部份,又着墨太少了。只能提炼一个大概的要点:前期在瓦格纳的影响之下创作了《悲剧的诞生》以探讨日神与酒神;接下来是《不合时宜的沉思》系列,里面有我最喜欢的《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这本书激情而流畅;接下来是我想读的第二本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文风会少一些暴力和说教;最后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为瓦格纳时代的接力。最后发现原来尼采非常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双厨狂喜! @ 玉君 基本对于尼采每一本书的创作背景作了介绍。 也着重描写了尼采与其生命中几位重要人物的关系。最让人唏嘘的还是最后的章节-尼采逐步到彻底发疯后的最后岁月。当看到他被妹妹当成展品展出的桥段…我想尼采如果看到他的主要思想如何被人误解利用,自己的作品如何被最不懂他的亲妹妹掌控后出版,也真的会气到爆炸吧!他曾预见“也许有朝一日,会有完全不够格且不适合的人群动用我的权威,一念及此,我就深感恐惧。但这是人类每一位伟大到导师必经的痛苦…”所谓的“权力意志”和“超人”,是指如何战胜自己…而尼采并不会为读者提供答案,人要为自己找到意义和答案。而面对当今的世界,我又想借鉴这一句「关于人类如何成就伟大,我的公式如下:愛命远。不期许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东西,未来不要,过去不要,永近都不要。不仅仅是忍受必然性一而且要爱它⋯」
致谢/1
第一章 音乐之夜/1
第二章 我们德国的雅典/25
第三章 成为你之所是/43
第四章 纳克索斯岛/65
第五章 悲剧的诞生/94
第六章 毒屋/119
第七章 观念地震/133
第八章 最终的门徒,最初的门徒/151
第九章 自由又没那么自由的精灵/165
第十章 人性的,太人性的/180
第十一章 漫游者和他的影子/192
第十二章 哲学与爱欲/210
第十三章 哲学家的门徒223
第十四章 我父瓦格纳已死。我子查拉图斯特拉降生。/241
第十五章 有坟墓之处始有重生/254
第十六章 他偷袭我!/271
第十七章 向虚空宣告/284
第十八章 羊驼之地/300
第十九章 我是炸药!/310
第二十章 都灵的黄昏/328
第二十一章 洞中弥诺陶/354
第二十二章 精致的房间,茫然的住客/370
格言录/409
生平年表/427
参考文献选录/435
引文致谢/439
译名对照表/441
· · · · · ·
守望者·传记(共17册),这套丛书还有《企鹅与莱恩兄弟》《罪恶之城的骑士》《安托南·阿尔托》《加缪传》《卡特制造》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