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居民

书名:太空居民人类将如何在无垠宇宙中定居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万杰克
译者:李平
ISBN:978752018522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44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 航天工程管理与测控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领域首席科学家、原国家高技术(863)航天航空领域专家组组长袁建平专文推荐 ★ 郑永春、毛新愿、大卫 · 布林等中外著名学者专家倾情推荐 ★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资深作家克里斯托弗·万杰克又一力作 ★ 系统地回答了人类要想在月球、火星、小行星、木卫四、土卫六……这些星球上定居,将要面临的挑战,深入分析了人类离开地球的安全界限、实际挑战或合理动机 ★ 人类探索太空的真正理由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多行星物种?马克 · 沃特尼能靠种土豆在火星上生存吗?宇航员在空间站里为何每天都要锻炼?一名宇航员在空间站待一天需要花多少钱?这本书都会告诉你答案 ★ 《每日电讯报》2020年度推荐图书 —————————————————————— 在阿波罗11号登月50多年后,为什么太空中人类的身影如此之少?我们会到达火星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殖民太阳系并前往其他恒星? 本书将直面这些问题。 本书对离开地球的安全界限、实际挑战或合理动机进行了深入探讨。克里斯托弗·万杰克认为,考虑到潜在的科学和商业宝藏,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将重返月球并探索火星,这一点毫无疑问。其中私营企业已经发挥了主导作用,并从人类的太空活动中获利。万杰克认为,这可以是一个可持续的项目,是地球科学、商业和休闲活动的自然延伸。他设想在近地轨道上建造旅馆,在月球上采矿、发展旅游和科学探索。他还建议在火星上缓慢而稳定地建设科学基地。如果火星的重力能够允许生育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那么人类将在火星上建立定居点。 对奇迹的渴望会带领我们走得很远,但如果我们真的想在新世界定居,则需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筹划。万杰克向我们介绍了那些规划者,他们正在努力使太空生活成为现实。

作者简介:

【美】克里斯托弗·万杰克(Christopher Wanjek)

科普作家、科学记者,曾担任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资深作家,报道宇宙的结构与演化。先后为《华盛顿邮报》《史密森尼杂志》《天空与望远镜》《天文学》《水星》和《生命科学》等报刊撰稿500余篇。已出版有《这才是医学》《工作中的食物》等作品,其著作已被翻译成近10种语言。

译者

李平

高级工程师、情报工程学学士、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长期从事航天类科技期刊编辑、航天领域科技信息研究、文献资料翻译以及国内外航天技术发展史研究工作,曾参与《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阿波罗计划——权威原始资料》等译著的翻译和审校。

审校

王加为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现为航天工程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学术翻译工作,主要涉足领域有国防采购、文学评论和语言学。主要译著有《文学论著》《文化与权利》《表达与意义》等。

郑子轩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应用科学与工程、飞行器设计等。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Astronautica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并出版有英文专著Autonomous Mission Planning for Multiple Satellite Systems。

书友短评:

@ D_宗师 《太空居民》豆瓣9.1。不过我读的时候只有 得到听书太空旅行的风险很多,主要包括零重力环境、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未来的人类或许可以长居在近地轨道的太空城市,前往月球旅游,甚至在火星和小行星上定居,但都要克服重重的阻碍与挑战。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人类甚至有可能乘坐小行星这样的“宇宙方舟”,飞出太阳系,就像数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那样,创造更广阔、更智慧的文明。地球有森林、湖泊、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你可以尽情地呼吸,而不用担心氧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无论我们最终选择探索还是驻守,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这颗蓝色、迷人的星球早已经刻进人类的基因,即便是千万年后,人类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不得不离开这里,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地球才是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母星”。 @ 老五 探讨在太阳系各行星及卫星以及小行星带定居的可能性。宇宙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件太为遥远的事。作者是美国太空中心的科普作家,信息源自然是没问题。不过此书写得并不有趣,太过平淡。更适合于报刊上的专栏科普文章,作为一本太空科普读物,比起同题材的《赶往火星》差了许多。另外,作为科普作品,作者政治倾向及党派意识过于浓厚了,字里行间不时都流露出来。如对美国历届总统太空政策进行点评,相当不客观。对有的总统甚至连名字也不愿提,很是情绪化。更有甚者,他认为美国总统任期制妨碍了太空探索的发展,对于彼岸的长期执政充满倾慕,断言此边政策会使太空探索领先于美国。同时,他对西方私人公司太空开发也是不屑一顾,对马斯克冷嘲热讽,并称其为殖民主义者。几年过去,现实给了他最好的回答。 @ 灰色气泡 这么厚..是否有点过于能写了… @ Shweis 什么叫硬核科普,务实而浪漫||能从拙劣的翻译中感受到作者原生文字想要表达的幽默和内涵,你朝航天强国科普作者们加油吧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译者的话
引 言 发射之前
1 – 生活在地球
2 – 倒计时前的检查
3 – 生活在轨道
4 – 生活在月球
5 – 生活在小行星
6 – 生活在火星
7 – 生活在内外太阳系及无垠宇宙
后 记 欢迎回家
注 释
扩展资料
致 谢
图片版权
索 引
· · · · · ·

  • 实际上1962年11月,肯尼迪本人在白宫总统办公室对NASA局长詹姆斯·韦伯(James Webb)说:“我对太空没那么感兴趣。”而此时距其在莱斯大学发表呼吁1969年底实现人类登月的著名演说不过两个月。这句话说明了他和其他领导人当时对登月计划的真实看法,也暗示了为什么今天没有月球村。我们应当争夺的是地球上的核心地位,因为在肯尼迪看来,登月竞赛显然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击败[苏联],并证明虽然起步晚于苏联数年,但上帝保佑我们超过了他们”。他对韦伯说:“我觉得这件事就是胡闹。”肯尼迪在总统办公室和内阁会议室录制了260小时的秘密录音,甚至连他的助手都不知道,这个胡闹论断正是这些秘密录音的一部分,而我们却以为肯尼迪对登月野心勃勃。这些秘密录音直到2009年才完全公开。苏联人的想法和肯尼迪一样。对于苏联领导人来讲,太空探索只有达到一个目标,才配得上它的巨大开销和重重危险。苏联的目的主要与军事有关:运载火箭可以将货物送入太空,也可以将核弹头运送到全球任何地方。太空竞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美国之间基于导弹的核军备竞赛的延伸。打个比方,太空竞赛就是要在更高的地方夺得优势。随着美国击败苏联,实现了人类登月,并且无意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苏联人也不再有任何理由去追逐月球——美国也没有。
    —— 引自章节:引言发射之前
  • 从历史上看,国家或个人为大型项目提供大量资金的原因有三个:崇拜神或王权,战争,或经济回报的期盼。注意,“我们骨子里就这样”并不在这三个原因之内。
    —— 引自章节:引言发射之前
  •   方寸·新知课(共30册),这套丛书还有《凤凰》《园丁拯救地球》《垃圾去哪了》《正在消失的物种》《人类世的遗产》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太空居民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