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現象學的蹤跡
自從一九八○年代初筆者負笈法國巴黎進修,眾多當代法國哲學家的著述,成為筆者思考人類處境的重要思想資源。然而,要正確運用這些思想資源,意味著我們既要準確地理解相關哲學家的論說,也要能夠與這些論說保持一種批判性的距離,以防自己躲在名家論斷的舒適中,逃避了把這些論說與千變萬化的世界互相對照而產生的思想衝擊。思想上的安逸感,是哲學學習的終結!──劉國英 本書是作者三十多年來學習準確理解五...
自從一九八○年代初筆者負笈法國巴黎進修,眾多當代法國哲學家的著述,成為筆者思考人類處境的重要思想資源。然而,要正確運用這些思想資源,意味著我們既要準確地理解相關哲學家的論說,也要能夠與這些論說保持一種批判性的距離,以防自己躲在名家論斷的舒適中,逃避了把這些論說與千變萬化的世界互相對照而產生的思想衝擊。思想上的安逸感,是哲學學習的終結!──劉國英 本書是作者三十多年來學習準確理解五...
本书自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始,至里夫金、霍华德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止。既有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伏尔泰《哲学辞典》、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黑格尔《论精神》、马克思《<</SPAN>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近代哲学大家的传世名篇,亦有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阿伦特《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