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时间与自由意志
作者:[法]亨利·柏格森
译者:吴士栋
ISBN:9787100005173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58-8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65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时间与自由意志》内容简介:亨利·路易·柏格森于1859年10月18日生于巴黎。1878年他进师范学校,1881年得哲学学士学位,1889年得文学博士学位。他在法国各省立中学和巴黎各公立中学主持各种讲座之后,于1897年担任高等师范学院的主任讲师;自1900年起一直在法兰西大学当教授。1901年他当选为伦理政治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因而荣任法国科学院的院士。
作者简介:
书友短评:
@ 四不象 十九世纪哲学家从人文角度来解释心理学和生物学,有点勉为其难了。其中观点已经是很落后了。 @ danyboy 我的确已经过了认为不看懂这书就读不懂追忆似水年华的年龄了。。。 @ Cambrian 破开不少执迷 @ 休·D·天然兽 梁漱溟吸收柏格森等,王国维吸收叔本华,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儿!!! @ 康总好 科学既从外物界去掉绵延,则哲学必得从内心界去掉空间。 @ Lumen 绵延,即时间的灵魂意味。柏格森将时、空分而论之,而特于“时间”浓墨重彩,其形宛如莫奈的印象笔触,笔笔都是时间的太时间的法式细腻,承传自赫拉克利特的那条河流。1.关于因果论:本自无有,因缘和合。2.绵延即活生生的同时性,即阅后即焚。3.绵延即参与其中的一合相,而一合相即是不可说。4.据元吾氏,“空间也是一种生物”,这一点或许能补充柏格森对“空间”和对莱布尼兹的简单化。由此看来,芝诺悖论的问题在于没有… @ carpe diem 每个人的绵延都是一种孤独,我们常用因果观来寻求必然性,这是不可能的。科学去掉绵延,使时间纯一化。单一性经验体验在符号操控下,让人感到虚无。时间空间化,时间的量化,反映了空间对时间的入侵,我要寻求绵延,我要挣脱掉这时间栅栏,伯格森也批判的语言,认为其不能表现出体验的丰富性。 @ Dreams 对现代科学发展造成的时间空间化或者说是空间化了的时间进行反思,重建人意识中对于时间的直接感受,提出“绵延”的概念,并认为自由依然是可能的,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 @ 无湖 绵延的柏格森 @ [已注销] 有形的空间与中断属阿波罗与诸日神,无形的延绵与质量属狄俄尼索斯及欧顿。对意识的空间性误解亦是日神精神的延伸,包括朴素的想法,譬如对词语的多意性理解不足,限制其于一个狭小的范围浮动,如树马斯克宣称直接脑内成音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于是悲观的预测,读表意识脑内音技术的出现也只是时间问题。如若诚如马斯克所言,neuralink能如突触一般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元干涉激素释放,那真正不可知的无意识帝国便通过机械被…
英译者序言
作者序言
第一章 心理状态的强度
数量差异适用于大小而不适用于强度
企图用客观原因或原子运动以估计强度
各种不同强度
根深的心理状态:愿望、希望、欢乐、悲愁
审美感:优美,美,音乐,诗歌,艺术
道德的情感,怜悯
意识状态涉及物理朕兆
肌肉努力
注意力与肌肉紧张
强烈情绪:愤怒、恐惧
情感性感觉:快乐与痛苦,厌恶
表象性感觉:与外因,音觉,强度,音调,肌肉努力,冷觉热觉,压力感觉与重量感觉,光觉,测光实验,德尔波夫的实验
心理物理学:威伯尔与费赫涅,德尔波夫,把感觉当作大小的这个错误
表象性状态与情感性状态的强度,强度与众多性
第二章 意识状态的众多性 关于绵延的观念
数目及其单位,数目与相伴随的空间直觉
两种众多体,物质东西与意识状态,物质的不可入性,纯一的时间与纯绵延
空间及其内容,经验派的空间学说,对于空虚纯一媒介的直觉为人类所独有,时间作为可还原为空间的纯一媒介
绵延、陆续出现、空间,纯绵延
绵延可测量吗?
运动可测量吗?
伊里亚派的僻论
绵延与同时发生
速度与同时发生
唯有空间是纯一的,绵延与陆续出现则属于有意识的心灵
两种众多性,性质式的与数量式的,表层心理状态具有其外因的无连续性,在这些状态被去掉后真正绵延被感觉为一种性质
自我的两方面,表层意识状态轮廓清楚,深层意识状态互相渗透并构成一整体,语言对于感觉的凝固化影响,分析歪曲情感,深层意识状态是我们自己的构成部分
只有借助于具体的、活生生的自我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章 意识状态的组织 自由意志
结论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