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仪式

书名: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
作者:段晴
译者:
ISBN:978710807413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80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五块神秘的毛毯,三行难解的于阗文,十年破解寻真之路 丝绸之路研究最新成果,西域古语言专家、季羡林高足段晴的重要遗著 古毛毯编织出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恩基都、伊什塔尔、赫尔墨斯、佩尔塞佛涅等多民族神祇一齐登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叙事 段晴教授是位非常特殊的学者, 她是季羡林先生最重要的学术传人之一,也是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独一无二的古语言支撑者,与西域密切相关的梵文、佉卢文、于阗文、粟特文、叙利亚文等,她都能解读,这些学问在中国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冷门绝学,她可谓是当代中国继承“绝学”并无私奉献自己一生的标杆式人物。段晴教授因病于今年三月去世,她的离世震动了学界,很多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学人,都在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学者,也是在纪念她为我们留下的、求真不息的学术精神。 这样一位绝学专家,在离世前完成了她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这本《神话与仪式》。这本书看起来是个小题目,但实际上背后调动了大量不同学术背景的资源——不仅充分利用了历史语言学对多种语言比并辨析、分流溯源的方法,还融汇了图像分析、考古发现、神话民俗、历史文献的相关研究,可以说,这本书是最尖端的“绝学”,具有极高的原创性。同时,此书还是一部把“以小见大”的学术思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作品,通过几幅特殊的于阗毛毯,最终呈现出来的,是自古以来我国新疆地区“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这样的研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独树一帜的,它站在了西域研究学术创新的最前沿,是只有段晴教授这样的绝学专家,才能做得出来的学问。 新疆,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东西文化的交汇点,也是世界上出土古代纺织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07—2008年,挖玉人在新疆和田的山普拉找到了几幅毛毯——氍毹。这些氍毹色彩鲜艳,其上织有古代于阗的文字与图案,仿佛诉说着昔日传诵在于阗故地的传说。 本书是北大外国语学院南亚系教授段晴,针对和田出土氍毹展开的一场解密之旅。利用历史语言学和图像分析等方法,作者破解了氍毹上于阗文的含义、解读出氍毹图案上的苏美尔、希腊神话,由此揭示氍毹“起死复生”的主旨,并将之与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龙鼓传说”相结合。氍毹上的神话叙事与其所供奉的人祭祈雨仪式,使古代于阗文明独特的宗教信仰——苏美尔女神伊楠娜崇拜——得到了充分呈现,凸显出新疆作为多文明汇集之地的得天独厚。 这项研究是名副其实的“绝学”,而段晴教授自2008年投入到山普拉氍毹研究,至今已逾十年。本书忠实保留了她十年研究的整体历程:从灵光一现的猜想,到大胆细致的成说,其间伴随着她不断的自我扬起与自我推翻。通过这本书,我们也见证了一位学者孜孜不倦寻找答案的求真精神。

作者简介:

段晴(1953—2022),历史语言学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系、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出生于北京。1971年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学习。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师从季羡林、蒋忠新学习梵语以及印度历史文化,获硕士学位。1982年赴德国汉堡大学留学,师从著名伊朗语教授恩默瑞克(R. E. Emmerick),1986年获博士学位。1987年回到北大任教。带领团队翻译、整理了大量梵语和西域的稀见文书,于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段老师是一位极纯粹的学者,她在西域古语言等相关领域的“冷门绝学”中耕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主要作品有《于阗语的无量寿经》(德文版)、《波你尼语法入门》、《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于阗语卷》(一)、《于阗·佛教·古卷》等。

书友短评:

@ 文禾斗 真是大开眼界啊!在和田文物展上看到了3号氍毹,万没想到这件文物见证了文明传承的奇迹。在读到第二章其实有不解,为何不能把问题一次讲清楚,有必要把阶段性发表的文章一一罗列吗?对于普通读者确实不太友好,各种佉卢文、梵语、于阗语、巴利语的解读的确坚深,坚持读完一章,后面发现作者推翻了自己之前的部分结论,重新解读。有点像爬到山顶被告知走错了,要返回半山腰继续冲击另一个山头。但读完第五章似乎理解了这样的安排。作者探索氍毹密码的过程好似吉美伽美什不懈求索的过程,并非坦途,但学者和氍毹故事主人公一样不畏艰辛,最终向我们展现了文明的伟大传承! @ 皓月 新疆和田洛浦县出土的五块氍毹(羊毛织成的绒毯)两大幅经过解读是吉尔伽美什向众神求助拯救进入冥界的好友恩基都的求助型故事。另外三块方形都记录了同一句话“苏摩献给萨波梅里”。这五块氍毹呈现出古希腊、苏美尔、伊斯兰、古印度、犍陀罗、中原文化体系跨域性与地方性共存,已消失的于阗文化也融渗在跨域的图像之中。于阗作为斯基泰人/塞种人,山普鲁作为传说最后的遗传,在此有着英雄献祭的可能性,氍毹讲述了起死回生的神话,并用于祭祀的仪式。图像上有着古希腊神的图像,最后求助苏美尔女神伊楠娜和伊朗圣树,公元6世纪的绒毯图像可以说呈现了世界性图像,其跨区域跨文化的交流,以及语言的形成融合梵语、犍陀罗语、粟特语、于阗语等融合。书中的跨学科和语言不可企及,图像解读部分木球落入冥界与砍树工具的矛盾也许要想象力来进一步阐释。 @ Belgium 感谢和田地区的干燥气候,为这几块氍毹的保存至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我们有机会一窥上古苏美尔文明对斯基泰人分支的文化影响,去畅想几千年前文明传播、生存、因袭和嬗变的历程。人文学科的研究,除了需要有逻辑思维和深入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联想能力和广博的知识背景,本书作者显然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当然,不同的学科视角也会对这几块氍毹上的故事做出新的解读。看完此书,我更加好奇,处于几大文明交汇之地的、边缘上的于阗人,他们的身份认同又是怎样的? @ 叶玄华 作者的浪漫与热情喷薄而出,对于阗爱意真切,而且其实非常自信,“如果你没有别的确凿的证据来推翻我的逻辑,那你就只能接受它”。所长应是语言学,学力贫瘠,许多词语演变只能跟着走。图像分析上,伊南娜、伊什塔尔、阿芙洛狄忒与冥界的故事几乎是同一原型,很难想象一个非本土国能顺利接收三个定位相似故事也相似的女神,特别前两位在故地是以大母神地位存在,这样的宗教是成体系的?还是不管不顾全盘接收的?还是她们根本不是有名字的精确形象,而是“在树下的女神”“吹笛的女神”“与工匠神为伴侣的女神”……像素级的纺织使细节物很难辨认,而且如此庞大的作品,先前应当有粉本,要能有更多类似图案出土则更有说服力。本以为主人公在每一层的位置是按照长毯裹在柱上的螺旋动线来的,结果最后推断是以神灵不着地作为地毯使用,有点意外……

书籍目录

自序 对新疆洛浦县山普拉乡出土的五块氍毹的探寻
引子 最后的斯基泰人:从古于阗看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
一 谁是斯基泰人/塞种人
二 塞语的发现以及于阗语的确认
三 重新认识古代于阗
第一章 “山普鲁”的传说:3—5号氍毹上的于阗文字
一 三条方毯上的于阗文
二 关于Sūmapauña的传说
三 来自于阗文书的印证
四 古今之间
第二章 氍毹上的《吉尔伽美什》神话:1—2号氍毹上的图像解读(上)
一 氍毹图像源于印度之说不成立
二 波头纹的提示
三 文明的奇迹:氍毹上的苏美尔和巴比伦史诗
四 “山普鲁”的奇迹
附文一 木球之喻
附文二 飘带来自吉祥
第三章 织入氍毹的希腊与两河神谱:1—2号氍毹上的图像解读(中)
一 求助神灵:氍毹图像的叙述逻辑
二 希腊蛇神“赫尔墨斯”
三 冥界的王后与王
四 工匠大神“赫菲斯托斯”等
五 天树下“伊楠娜”女神的宣言
第四章 神话的跨域性与地方性:1—2号氍毹上的图像解读(下)
一 揭开氍毹的真面目
二 非文字的表述传统
三 起死复生:氍毹图像叙事解析
四 结语
第五章 神话与仪式:探秘古代于阗的原始宗教信仰
一 氍毹神坛:格里芬隔开神俗两界
二 “苏摩献给萨波梅里”
三 苏摩(sūma)与山普拉(Sūmapauña)传说
四 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龙鼓传说”
五 人祭:祠祭河龙的仪式
附文 答问与评议
外编 于阗丛考
于阗王国之名新考
失落的文明:于阗故地的诉说
于阗语“四象”以及龙王“热舍”
关于氍毹
参考文献
段晴相关作品年表
· · · · ·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共40册),这套丛书还有《时空中的美术》《武梁祠》《美术史十议》《万物》《知识生成的图像史》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神话与仪式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