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战争史

书名:三十年战争史欧洲的悲剧
作者:[英]彼得·威尔逊
译者:宁凡/史文轩
ISBN:978751089291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904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获奖作品 当下最全面、最前沿的三十年战争史研究专著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英语世界神圣罗马帝国史、中欧史、军事史权威专家,本书荣获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 ☆全书分开端、冲突、后果三部分,细致全面地将三十年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斗过程全景展现 ☆批评了以往三十年战争研究的粗疏错漏之处 ◎ 内容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它蹂躏了整个中欧地区,令数百万人死亡,将城镇和村庄夷为平地,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以比例而言,三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甚至超过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三十年战争给后来的德国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彼得·威尔逊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这场战争,内容广泛,不仅囊括了军事、政治方面,还涉及了文化、社会层面。威尔逊分析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细致描绘了战争的进程,还分析了战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媒体推荐 一部杰出、全面且详细的著作。 ——蒂姆·布兰宁,剑桥大学欧洲现代史教授 一部权威、明智、视野广阔的著作,研究得极为细致。 ——劳罗·马丁内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极为成功,作者的学识令人钦佩,文笔轻快优雅,持论公正。 ——保罗·肯尼迪,耶鲁大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需要这样一部博学多识……一锤定音的历史著作。现在彼得·威尔逊提供了这样一部作品。 ——杰弗里·科林斯,《华尔街日报》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彼得·威尔逊(1963—),英国历史学家,自2015年来一直担任牛津大学万灵学院战争史奇切勒教授。彼得·威尔逊主要研究中欧史、战争史,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史。除了本书,他的著作还有《神圣罗马帝国,1495—1806》《从帝国到革命:德国历史,1558—1806》等。

◎译者简介

宁凡,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世界历史》杂志编辑。

史文轩,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编辑、译者。

书友短评:

@ 尤大木 这是一本复杂而丰满到极致的著作。政治,军事,宗教,经济……威尔逊几乎把这场战争所有的影响因素都纳入到他的叙事框架中,同时干净利索地将纷繁复杂的线索梳理成这本“三十年战争”研究的集大成者。在书里,威尔逊不断挖掘史料背后的真实历史,对于过去学术界片面化的定论进行一一驳斥,并揭露出了整场战争的复杂动机与内核:宗教冲突(但远非决定因素)、政治博弈、个人野心、金融危机等等。这是并非是一场必然的战争,而是在各类因素交织与偶然促成的,而其结果则是彻底形塑整个近代欧洲的政治格局,推动民族国家的诞生与宗教掌控的瓦解。而整场战争所带来的创伤也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反思。 @ 以明读书会 这本厚达900页的砖头巨著,讲述了三十年战争漫长的持续时间被用来论证人们是多么容易偏离正轨。人们被鼓励加倍努力,过上正直、节俭和富有成效的生活,以得到上帝的青睐。新教游行把学童放在了突出位置,这反映了对未来良好行为的强调。和平是上帝给路德宗信徒的一个机会,让他们证明自己配得上上帝的恩典,并通过良好榜样向误入歧途的天主教徒展示什么是真正的救赎之路。虽然这些仪式是独特的路德宗特色,但对罪的强调也减少了关于教派的争论。战争是因为人民自身未能达到要求,而非他们天主教邻居的侵略。这一信息不仅符合帝国内部和谐的需要,也符合战后重建的强调社会纪律的议程。教派之间的对抗因对当局的服从而得到升华。统治者能够逃避对战争的责任,同时表现得有助于减轻战争的最坏影响,并有助于加快和平进程。 @ 德意志的仰慕者 作者就是那本神圣罗马帝国1495-1806的作者啊。太详实了,正文800页,几乎囊括了所有三十年战争中的历史事件,而且还有对参与各方的国情介绍以及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分析。就是对具体战役经过的描写普遍较少,不过这也确实不是本书的重点。 @ 大风起 太详实而不讲编排,只追溯事实而缺少人道关怀,就很难读难看。迄今唯一的感想:就那么大点地方,都1618年了,努尔哈赤都要入侵中国建立最后一个王朝了,二十来个势力的国王、大公、教士、士兵还披着宗教的外衣,像动物一般在那儿撕咬不休,各行其是,毫无道德廉耻,遑论社会理想。匆匆翻到第三部分开头,这段历史和这书都给自己做了总结:“道德颠覆、经济崩溃、社会堕落、原因混乱、过程曲折、结果徒劳”。 @ halt man 很细很全,但是阅读体验不太好 @ 宫胁咲良 全是门槛,看得想4️⃣,味同嚼蜡,我这样稍微有点读史经验的都感觉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 哈尔乔丹的绿箭 非常典型的现代水作,看似作者要站在不左不右的所谓客观立场,实则是毫无洞见的流水账。不能说它是一本文字垃圾,但是作为一个花了不少时间去阅读并希望有所得的读者,目前的情绪是不满的,浪费时间。 @ 今夕是何年💤 相当详细的三十年战争史参考书,遗憾的是可读性不可兼得,泛而不精是这本书最大的问题 @ 波洛 鸿篇巨制,但对于没有通识基础的我来说依旧困难重重,主要是人名地名层出不穷,分不清哪个是哪边的,加上在叙事上非常的简洁(说的难听点就是流水账),看多了显得更加混乱。看完我也只知道三十年战争是由宗教分歧(表面上的)引起的权力斗争,由一系列小的战斗组成,期间各方势力来回登场,更多的不是为了消灭战斗力而是扩大占领区,期间还不断的插入各种和谈,确实和古代的战争不太一样,有点现代战争的雏形了。

书籍目录

哈布斯堡家谱,1500—1665
1618 年中欧地图
地图和战场平面图列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开 端
第 1 章 序 幕
三个男人、一扇窗
多种解读
本书论点
第 2 章 基督教世界核心地带的难题
帝 国
教派化
宗教与帝国法律
第 3 章 奥地利王室
领地和王朝
等级会议和教派
天主教复兴
第 4 章 土耳其战争及其后果
土耳其的威胁
战争的方式
长土耳其战争
兄弟之争
第 5 章 西班牙和平
西班牙君主国
尼德兰叛乱(1568—1609)
西班牙之路
西班牙缔造和平
第 6 章 波罗的海霸权
丹 麦
分裂的瓦萨王朝
波兰 – 立陶宛
第 7 章 从鲁道夫到马蒂亚斯(1582—1612)
宗教与德意志诸侯
至 1608 年的教派与帝国政治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1608—1609)
于利希 – 克利夫斯危机(1609—1610)
第 8 章 一触即发?
皇帝马蒂亚斯
乌斯科克战争与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1615—1617)
普法尔茨的边缘政策
第二部分 冲 突
第 9 章 波希米亚叛乱(1618—1620)
为了自由和特权
一个国王换一顶王冠
费迪南德集结力量
白 山
失败的原因
第 10 章 费迪南德的胜利(1621—1624)
普法尔茨事业
新教圣骑士
天主教占优势(1621—1629)
第 11 章 奥利瓦雷斯和黎塞留
奥利瓦雷斯
黎塞留
瓦尔泰利纳
第 12 章 丹麦对皇帝的战争(1625—1629)
下萨克森的麻烦
瓦伦斯坦
丹麦的失败(1626—1629)
第 13 章 欧洲战争的威胁(1628—1630)
波罗的海
尼德兰
曼托瓦和拉罗谢尔
《归还教产敕令》
雷根斯堡选帝侯大会(1630)
第 14 章 北方雄狮(1630—1632)
瑞典的干预
在狮子和老鹰之间
瑞典帝国
呼吁援助
顶 峰
第 15 章 没有了古斯塔夫斯(1633—1634)
海尔布隆联盟
莱茵河沿岸的紧张局势
西班牙的介入
瓦伦斯坦:最后一幕
两个费迪南德
第 16 章 为了日耳曼自由(1635—1636)
黎塞留决定开战
西方的战争(1635—1636)
《布拉格和约》(1635)
唤起爱国主义
为和平作出新的努力
第 17 章 哈布斯堡高潮(1637—1640)
僵 局
争夺莱茵河的决心
德意志北部的和平?
第 18 章 均势(1641—1643)
法国 – 瑞典联盟(1641)
帝国内部的战争(1642—1643)
西班牙日益严重的危机(1635—1643)
从布雷达到罗克鲁瓦(1637—1643)
第 19 章 谈判压力(1644—1645)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法国在德意志(1644)
瑞典支配波罗的海(1643—1645)
1645 年:可怕和诞生奇迹的一年
第 20 章 战争或和平(1646—1648)
信心危机(1646)
达成共识
西班牙与尼德兰议和
最后一轮(1648)
第三部分 后 果
第 21 章 威斯特伐利亚协议
国际层面
基督教和约
复 员
帝国复苏
第 22 章 人力和物力损失
一场毁灭性的狂怒?
人口影响
经济影响
领地国家的危机
文化影响
第 23 章 经历战争
经验的本质
军事 – 民事关系
认 识
纪 念
缩略语
注 释
出版后记
· · · · · ·

  汗青堂(共137册),这套丛书还有《闽国》《季风帝国》《壬辰战争》《战争的试炼》《欧洲的创生》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三十年战争史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