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病”文库本系列

书名:“人类与病”文库本系列
作者:朱石生
译者:
ISBN:9787513350938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600
豆瓣评分: 9.4

书籍简介:

任何疾病都不是患者本人的专属,而是全人类的公敌。《人类与病》讲述的是整个人类千百年来与十四种重大疾病相克相杀,甚至不得不相伴而行的故事。 本书是一套大众读物,包含十四个分册,分别针对血吸虫病、麻风、鼠疫、肝炎、艾滋病、流感、癌症等病种,以总计一百万字、两千六百个内页的篇 幅,书写各国先辈与疾病的斗争历程,描摹现代医学救世济民的宏伟成就,呈于纸面的是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散播其中的是人体生理、健康理念等医学常识,以及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思维工具。 “人类与病”与 “医学大神”系列互为姊妹篇。“医学大神”对应时间主要在1540年代至1940年代之间的四百年,重在写人,“人类与病”时间跨度主要在1850年代至今的一百七十年,重在写事,两个系列一先一后,一经一纬,合力构建现代医学发展史,共同点亮人类智识之光。

作者简介:

朱石生,1961 年生于南宁,1982 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从医近十七年,后移居加拿大,转行IT 业十五年,现专职从事写作。长期致力于医学史挖掘和医学常识传播,曾于《读库》刊发《话说晏阳初》《送瘟神》《天花旧事》《巴斯德的故事》《知与名的奔突》等文,在“人类与病”系列十四册之前,已出版“医学大神”系列十四册。

书友短评:

@ 卡肉老师 曾经让亿万人惨死并闻之色变的传染性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出现,不再让人们焦虑;难分敌我的“内源性”疾病一直困扰着人们,面对这些疾病我们一度束手无策,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人体与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逐渐揭开了这些疾病的迷雾,即使是癌症这个“不治之症”也逐渐变成了“普通疾病”。这一切都得益于科学家们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日夜不分的努力研究和深入骨髓的敬业精神,当然战胜疾病不能只靠医学,还需要政治支撑和人们观念的转变。 @ Zananas 在读第一册,意犹未尽,在揭秘血吸虫病的路上许许多多的医学界大佬以身试法,才换来我们今天治疗方案,虽处在血吸虫病疫区,到管好自己,不害怕,不恐惧,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第二册麻风的诅咒与救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橙沙之味》中的老婆婆,为了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失去了很多很多,好在一切都在慢慢进步,减少偏见与傲慢无礼。…………从草长莺飞到落叶缤纷,这套《人类与病》才缓缓看完,现实生活中,其实有更多的此类医学科普跟我们息息相关,但真正有营养不偏颇不失真的少之又少,对于疾病与医学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值得一读的一套书。 @ 阿土伯 向所有为医学研究献出生命的人们致敬!

书籍目录

《人类与病》册目
01 小虫大患:血吸虫病的治理
02 天刑可免:麻风的诅咒与救赎
03 瘴影重重:疟疾防治古今
04 大功垂成:结核控制与回潮
05 暴烈传播:霍乱发端与流行病学
06 死亡掠影:鼠疫肆虐与人类抗击
07 花间柳下:战争、风月与梅毒
08 为有牺牲:黄热病攻坚的生命代价
09 魔症乱魂:围绕癫痫的迷信与科学
10 祛灰拂尘:脊髓灰质炎与暖泉基金会
11 脏腑之乱:肝炎机制与疫苗故事
12 绝处逢生:艾滋病理与治疗
13 魔道争锋:流感变异与防控
14 奔马脱缰:癌症起因与对策
· · · · · ·

  • 《科学》杂志那篇论文发表之后不久,陶本伯格太太生了第二个孩子。按美国法律,女职工的产假可以由夫妻分着用,于是陶本伯格休假两个星期,在家照顾太太,一直到1997 年7 月才回到办公室。回来第一件事,是查看堆积的邮件。大多数信件是日常公务往来,但有一封信让他愣在原地,内心的感觉大概有点像当初瑞德第一次在胶片上看到黑色条纹。写信的人叫赫尔廷,自称是个退休的病理学家。信里说他1951年曾经到阿拉斯加挖掘因纽特人的群葬坑,试图从里面找到活的1918年流感病毒。当时他没能找到,但看到《科学》杂志的论文,他产生了一个想法。那些群葬坑里的尸体或许没有活的病毒,但很可能有病毒的基因,这些基因没经过福尔马林的浸泡,而且是病人刚刚去世就进入冷冻状态。既然现在的技术能从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里找到病毒残片,就很有可能从那些冷冻尸体里找到完整的基因。赫尔廷说,如果陶本伯格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他可以再去一次阿拉斯加。他知道群葬坑在哪里,而且跟村民关系很好。虽然住在那里的已经是下一代人,他认为可以说服村民同意他再次挖掘,为陶本伯格采集样本。这个叫赫尔廷的人看来很体贴,知道陶本伯格是“体制内”的人,做事需要考虑的政治因素比较多,就明确指出此事如果可行,会是自己以个人名义去做,连钱都是自己掏,陶本伯格不需要申请经费,也不需要参与挖掘,只要愿意分析找到的样本就行。陶本伯格兴奋得心跳加速,他立即跟赫尔廷通电话,讨论了一些细节,表示非常有兴趣分析这些标本。然后问赫尔廷什么时候可以启动这个计划。赫尔廷说:“这星期不行,我下个星期动身吧。”陶本伯格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从一开始工作就待在国立机构里,天天跟那些有官方或是半官方背景的人打交道,这几十年里,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项目,准备时间至少几个月。他知道一位叫邓肯(Kirsty Duncan)的加拿大地质学家也有一个类似的计划,打算到挪威北…
    —— 引自章节:13魔道争锋:流感变异与防控
  • 曹操为何兵败赤壁?政治家、军事家或文学家各有不同解读。后来有医学家研读这段战史,又生出一种新视角,以为曹操之败,殊非用兵有误,而是遭了瘟疫。若从医理来看,那场战事里的若干细节,的确符合瘟疫流行的特征:曹军在巴丘扎营歇息,之后去到乌林,大约三个星期之后,全军将士大面积发作瘟疫,战斗力严重受损,以至于战船被烧之时,官兵连救火的力气都没有,人在水边,就眼睁睁看着满江“樯橹灰飞烟灭”。至于是哪种瘟疫,古人没能提供确凿诊断。如今回顾史料,值得注意的有这么两点:第一,巴丘相当于如今的岳阳地区,此地向来是血吸虫重灾区,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钉螺面积依然有七百平方公里;第二,人染上血吸虫之后两个星期会出现高热、寒战、肌肉痛、疲乏、恶心、腹痛,症状持续两个月,病情严重的会直接死亡。曹军南下之时曾在巴丘湖区扎营,那么军士们必然会到湖里洗涤甚至饮水。这种疫区的水里,一年四季都有血吸虫尾蚴,尾蚴一旦粘上人的皮肤,几秒钟就可以钻入毛孔。士兵短时间内大量发作同一种病症,这显然是传染病。之前他们途经血吸虫疫区,从接触疫水到发病的时间间隔也很吻合血吸虫病的发病节奏。根据这些迹象推测,曹军大面积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相当大。李友松1981 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文章就持这一看法。如今我们说到传染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艾滋病。往前推半个世纪,人们容易想到的是鼠疫或者霍乱。这几种病确实暴烈,但十九世纪现代医学成形之后,这些烈性传染病已经极少发生。而血吸虫病是个慢性病,类似温水煮蛙,势头迂缓,危害却不可小觑。根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仍有两亿人患血吸虫病,每年大约二十万人因此死亡,丧失劳动力和生活功能的更是不计其数。发病地区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美地区,中国仍有偶发病例的报道。血吸虫是吸虫的一种。所谓吸虫,是一大类寄生虫,共同特点是有…
    —— 引自章节:01小虫大患:血吸虫病的治理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人类与病”文库本系列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