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

书名:清醒摆脱工具主义,活出真实自我
作者:斯文·布林克曼
译者:黄菊
ISBN:978752174595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48
豆瓣评分: 7.7

书籍简介:

总是在追求进步?那不过是一种社会的惯性; 应时时反省自己?那不过强化对自己的不满; 凡事要积极思考?那不过是一种不讲理的暴政; 事事爱率性而为?那不过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热衷培训与提升?那不过是种无聊的心理安慰…… 在加速文化的碾压下,现代人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处。我们就像转轮里面的仓鼠,拼命努力挣脱现实的牢笼,却永远只能在原地打转;我们总是告诉自己,当我实现目标之后,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是只要我们还身处加速文化这个“转轮”当中,就永远不可能摆脱越努力越焦虑的人生怪圈,清醒地活。 针对这种人生困境,本书作者用古希腊斯多葛哲学对症下药,提出7种对抗工具主义的原则,帮助我们挣脱环境束缚,活出清醒的自己。

作者简介:

【丹麦】斯文·布林克曼(Svend Brinkmann)

丹麦奥尔堡大学心理学教授,非典型哲学家,罗森凯尔奖获得者。他的研究主要关注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哲学、伦理和方法论议题。

凭借《清醒》成为知名文化批评家。

书友短评:

@ 今小慢 译者的名字让我迟疑了一下。这是一本以斯多葛主义为核心的小册子,主要是劝大家生活不要太积极,不必习惯性反思自己哪儿做的还不够好,不要卷,接受自己而不比刻意“发现自我”,不需要泛滥情感,多和外界说不……有些吐槽很好玩,例如说励志书籍的作者许多是经历过身体和精神的病痛,所以才会积极光明而这未必适合所有人,而且对有的人这更残酷(大意如此,原话p32)。中译本序言感慨斯多葛哲学在国内“非常需要但客观上高度缺乏”,这对斯多葛哲学本身来言或许如此,但此种消极主义精神,空幻虚无之境,此地并不缺乏,这大概是不必踵事增华的原因之一吧。 @ 周眠 “我们现在全都关注流动和前进。”没想到,世界上还有一个人,专心于回顾过去,如我在《刹那》一书中描述的,李商隐式的,回溯时间,逆时流而上,向过去寻生活,去反思这些鸡汤:“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追随自己内心,积极向上,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一定要幸福哟”…这是人间《清醒》书。 @ 顾大海 我们欲壑难填。我们都想做成功的商人、出色的运动员、伟大的征服者。我们渴望无所不知,渴望富甲一方,渴望实现伟大的成就。这是事实,然而伟大的成就还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变得更开心、更平和、更满足、更谦虚无私。 @ 勇敢的K 每次在地铁上读一点儿,要素过多以至于很多输出难以用具象和完整逻辑的案例去支撑,但依然很多辩证的法则很有实用 @ lily young 前半部分四星,后半部分有点强行灌输。 @ 难瓜 现今社会自有斯多葛主义 @ stonywall 就内容而言,是年度改变自己人生态度的书之一。有一处翻译应该是有问题,page130的“自然语言处理”,估计是错译了NLP,应该指的是——神经语言程序学。 @ 风铃lllll 斯多葛主义现代入门书籍,有点心理学知识会更好理解。篇幅挺短,内容也简单,但是文字表达总感觉有些绕,不够爽利。适合案头减压,了解一些概念和实用建议。除了鼓励读多角色小说来理解生活的复杂,其他的建议并不是太推荐,仅供参考。

书籍目录

目录:
推荐序 一锅北欧风味儿的“反励志” 喻颖正
导读 清醒地面对快节奏的滚滚红尘 徐英瑾
前言 快节奏的生活
第一章
停止省视内心
直觉
找到自我,还是学会接纳自己?
悖论机
我们该怎么做?
第二章
注重生命中消极的方面
积极主义的暴政
积极心理学
积极的、感激的、会欣赏的领导者
归罪受害者
吹毛求疵
接受生活的给予
我们该怎么做?
第三章
学会说“不”
何为“是”的帽子?人们为什么需要它?
在风险社会中怀疑的正义性
我们该怎么做?
第四章
抑制自己的情感
情感文化
情感文化的后果
我们该怎么做?
第五章
解雇你的培训师
生活培训法
培训的危险之处
培训和友谊
我们该怎么做?
第六章
读一本小说
——不是励志书,也不是传记
当今最流行的文学体裁
将小说作为一种自我技术
不抱有幻想的文学
我们该怎么做?
第七章
回顾过去
过去对个人的重要性
我们该怎么做?
结语
最后的一些想法
附录
斯多葛主义
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
古罗马的斯多葛学派
致谢
注释
· · · · · ·

  • 名人传记总是能占据畅销书榜的榜首,但它们往往只是颂扬名人的琐碎生活,并强化生活受我们自己掌控的理念。励志类的书籍也是如此。书中那些关于幸福、财富和健康的许诺很难实现,所以我们面对失败会心生沮丧。相反,小说能让我们懂得人类的生活既复杂又难以驾驭。每个月至少要读一本小说。
    —— 引自章节:读一本小说
  • 屡获殊荣的美国心理学教授芭芭拉·赫尔德长期以来一直在批评她口中的“积极的暴政”。1她认为,积极主义不但在美国尤为普遍,而且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球口袋心理学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思考,应该具备资源导向型思维,应该把难题视为有意思的挑战。这种现象如今已经发展到有人认为重病之人应该“从疾病中吸取教训”,进而成为一个在其他方面更为强健的人。2大量励志书籍和痛苦生活的回忆录都出自身体和精神上有疾病的人之手,他们都会谈及自己是多么庆幸能经历一场危机,因为他们从中学到了太多的东西。我认为真实的情况是,在一个人身患重疾或发现自己陷入某种其他形式的生存危机之时,如果还被要求往光明的一面去思考,这会让他不堪重负。几乎没有一个作者会坦然承认自己的疾病自始至终都很可怕,他宁愿自己永远不要有这样的经历。励志类书籍的典型书名很可能会是“我如何经受住了煎熬一我从中学到了什么”,但我们几乎不大可能找到一本名为“我还是很煎熬一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噩梦”的书。我们现在不光要忍受压力和疾病,并最终死亡,还要被其他人认为,应该觉得这一切会带来美妙的启发和回报。
    —— 引自章节:积极主义的暴政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清醒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