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资本论》

书名:马克思与《资本论》
作者:[英]大卫·哈维
译者:周大昕
ISBN:9787508686332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8-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52
豆瓣评分: 8.9

书籍简介: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近代世界最重要的著作,深刻改变了许多国家、政党和人民的命运,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1867年至1883年间出版的三卷《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和历史的深入思考。大卫·哈维在本书中将阐述如何用《资本论》的视角来理解当下世界。哈维以凝练的写法概述了马克思对资本的分析建构。哈维不仅解释了马克思的睿智见解和深远影响,而且他根据过去一个半世纪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拓展了马克思的叙述。因此本书不仅是对人类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导读,也是一位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研究生涯的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构和发展。通过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洞察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更好地理解当下货币疯狂的原因。

作者简介:

书友短评:

@ [已注销] 在第三卷就已经揭示出抽象劳动了 @ GrootJiang 哈维显然并没有循规蹈矩地对《资本论》进行解读,而是融入了很多他对于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思考和解释。从这一点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一是负价值,虽然这个概念很奇怪,但作者对于代表负价值的债务问题的观察是自洽的,尤其是消费贷款的解读很透彻;二是技术拜物教,马克思提到商品拜物教,我们对技术的宗教狂热式崇拜仍然是普遍的,这和阿尔都塞谈生产关系的优先性遥相呼应;三是知识产权,作者将资本对于知识… 哈维显然并没有循规蹈矩地对《资本论》进行解读,而是融入了很多他对于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思考和解释。从这一点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一是负价值,虽然这个概念很奇怪,但作者对于代表负价值的债务问题的观察是自洽的,尤其是消费贷款的解读很透彻;二是技术拜物教,马克思提到商品拜物教,我们对技术的宗教狂热式崇拜仍然是普遍的,这和阿尔都塞谈生产关系的优先性遥相呼应;三是知识产权,作者将资本对于知识产权的寻租归类为“地租”,非常具有进步的现代性,耳目一新,值得思考;四是资本对免费物的掠夺问题,比如科技公司的数据侵占;五是金融体系的反思,资本会倾向于从生产过程转移到流通过程,这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行业均具有说服力。总的来说,“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但资本确实是对社会关系的扭曲。 @ 苦茶 大卫哈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本书是其撰写的马克思《资本论》导读了,有点类似于徐禾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是对于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当然,本书的篇幅和结构是徐禾完全不同,他估计是按照自己对于《资本论》的理解出发,择要讲述了资本论的内容。当然,还是从货币开始讲起,然后进入到资本环节,然后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反价值”。这个概念,其实是指资本循环过程,如果出现断裂,就会出现反价值。当然,这个恐怕是他自己总… 大卫哈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本书是其撰写的马克思《资本论》导读了,有点类似于徐禾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是对于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当然,本书的篇幅和结构是徐禾完全不同,他估计是按照自己对于《资本论》的理解出发,择要讲述了资本论的内容。当然,还是从货币开始讲起,然后进入到资本环节,然后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反价值”。这个概念,其实是指资本循环过程,如果出现断裂,就会出现反价值。当然,这个恐怕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至于技术革新问题,其实是熊彼特的革新理论,但是他把资本论的注释作为一章加以讨论。至于价值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大卫哈维自己的内容,也就是他将资本汇聚在城市,作为研究的对象。经济逻辑的疯狂,则是摆脱了马克思经济危机,而直接分析了08-09年的经济危机,并将中国作为分析的案例。建议先看徐禾的概论。 @ hunr 终于找到了一本对胃口且我能看懂的马克思导读。 @ 雾月尤凛 哈维的书写的都不晦涩,哈维教授希望可以让大众都认识到马克思的理论。我也希望利用哈维的大众化讲解来宣传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 fairy 水循环 @ K.HY @ Cohen 在美大选的激烈角逐中读完此书,竟有种奇怪的上帝视角加持,仿佛无论鹿死谁手,马克思的幽灵始终俯视着这片大地及其子民。如何让资本不再成为主义,金融不再编织反价值的罗网,“经济逻辑的疯狂”不再拖着整个人类一头栽进未知的深渊,光靠西边的朋友们似乎无解。仰看旭日东升。 @ DreamWalker 资本两大矛盾:1不断追求相对剩余价值,努力寻求节省劳动力的技术进步,若技术变革成功,则减少可从中榨取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2资本有潜在倾向寻求货币利润最大化,会不断被吸引到不产生任何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投资领域。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关系,生产模式,日常生活,心理观念和制度框架七要素共同作用,单一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技术拜物教不可取。因为活劳动是价值源泉,机械劳动毫无意义。 @ Biu~ 不錯的參考

前言
第一章 资本作为价值运动的示意图
我喜欢水循环模型的一点就是,尽管水以不同形态、不同状态和不同速度在运动,但后来都回到了海洋重新开始循环。这与资本流动极为相似。
第二章 《资本论》介绍
要想剖析资本这一有机统一体就至少必须将三卷《资本论》视为是一套完整理论。马克思从来没有试图这样做。然而他确实认识到,在资本这一有机生态系统中存在相互交错和交叉不稳定的复杂关系,这会给未来造成危机。
第三章 作为价值代表的货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大多数理论观点都用价值来表述。但世界经济数据和马克思在书中的大部分实际案例却都用货币来表示。地图有时候能准确表示地貌,有时则与现实情况有很大差距。那么用货币来代表价值是否也会存在这种扭曲和失真呢?
第四章 反价值:贬值的理论
《资本论》:“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通过这一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向我们介绍了资本循环的脆弱性,它会突然停止;货币贬值和价值损失的威胁始终伴随着资本循环。
第五章 无价值的价格
如果在房地产市场或其他形式的资产投机中利润率高,那么理性的资本家就会把钱用于投机而不是用在生产活动上。从资本再生产的整体角度看,理性资本家是在从事非理性的行为,其结果可能是整体经济停滞的趋势加剧。
第六章 技术的问题
技术和组织变革贯穿人类社会历史且无处不在,技术和组织变革有着各种原因并对各类活动产生影响。有时人类的技术和组织创造力似乎是无限的。一些新的技术和组织形式会延续,但另一些却会消失。古代中国有着卓越的技术和组织创新,但无论是技术还是组织创新都未能扩散或延续。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出现了推动技术和组织持续创新的动力。
第七章 价值的空间和时间
运动不能在真空中发生。必须从一个抽象的价值运动视图转向具体,看看价值规律是如何创造城市和交通网络;如何创造用以生产食品和原材料的农田;如何引导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方向;如何确定土地价值和劳动技能的结构;如何组织劳动的空间以及治理和管制结构。我们也需要考虑在具体时空中积累的工人阶级传统、知识技能和社会关系(不仅仅是阶级),与此同时也承认具体时空中的人们的政治和社会斗争,这些斗争留下了记忆以及走向解放和非异化生活的希望。
第八章 价值体系的生产
在不同地区价值体系交换中,某一地区的社会劳动可能在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生活方式提供补贴或支持。那些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基础的高价值生产体系(如墨西哥或孟加拉)可能正在支持资本密集型的价值体系(如美国)。更令人吃惊的是,纽约和伦敦那些高楼大厦所背负的巨额债务和反价值要靠孟加拉和深圳的工厂来清偿,而不是靠曼哈顿或苏荷区。
第九章 经济逻辑的疯狂
全球资本主义之所以能走出2007-2008年的危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性消费的持续增长。中国或许未曾料到自己竟然成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但这就是现实。
后记
图表:
图1:水循环示意图
图2:资本作为价值运动的示意图
图3:资本的三个循环
图4:美国公共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负债增长
图5:中国水泥消耗量
图6:世界钢铁消耗量
图7:世界铜消耗量
图8:中国债务增长(政府、企业和家庭)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马克思与《资本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