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亞

书名:黎亞從醫病衝突到跨文化誤解的傷害
作者:安.法第曼(AnneFadiman)
译者:湯麗明/劉建台/楊佳蓉譯/黃淑莉審訂
ISBN:9789869203944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时间:2016-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00
豆瓣评分: 8.9

书籍简介:

約翰霍普金斯、史丹佛、耶魯、倫敦等50所以上大學指定閱讀 探討醫病關係與文化衝突的醫學、人類學經典 人人都愛黎亞,卻都救不了黎亞 當行醫所仰賴的科學精神,成為阻礙溝通的高牆 醫病之間,是否有互相理解的可能? ◆ 美國國家書評獎、紐約時報年度好書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等多項書獎得主 ◆ 亞馬遜書店醫學、醫療倫理、少數民族研究三類銷售冠軍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夜裡,罹患癲癇的苗族難民女兒李黎亞被母親抱在懷中,來到加州美熹德郡的醫療中心求診。不通苗語的急診醫生將黎亞誤診為「初期支氣管肺炎」,開立抗生素後便請黎亞父母離去。接續這場烏龍而來的,是一連串的醫病衝突與文化誤解。黎亞儘管擁有天下最慈愛的父母,與醫術高明且最認真盡責的主治醫生,但雙方愈是竭力付出,彼此的撞擊與誤解卻也越快將黎亞推往無可挽回的悲劇。 作者安.法第曼為了解這樁奇異的醫病衝突始末,實地走訪醫院與社福機構,更深入苗族社群,與李家建立深厚友誼。在她的細膩觀察下,各方觀點逐漸交織成複雜而立體的現實。原來擁有泛靈宇宙觀的苗人無法完全信任「醫身不醫心」的西方醫學,語言隔閡既讓黎亞父母在目睹女兒所受的各種侵入式治療及服藥副作用時茫然心痛,也讓兩人難以遵照醫囑給黎亞服藥。主治醫生始終不了解背後的真正原因,平白為家屬不願配合而焦頭爛額,護士與社工協助李家適應西方醫學的努力,也一次次淪為徒勞。 安在本書中不斷探究,如果病人理解身體乃至世界的角度與西方的科學觀點截然不同,醫生該如何調整療法與溝通策略?出身不同文化背景的雙方,究竟有無可能找到共同的語言?她一面爬梳黎亞的求醫史,一面細述苗族固守傳統及信仰,一次次抵抗強權、傲然定居高地的強悍民族性,以及二戰時如何成為美國傭兵又被美國犧牲的血淚史,少數幸運者得以移民美國,但失去土地叢林也形同失去了謀生能力及生命尊嚴。傳承了幾千年的民族驕傲,及累積了幾千年的民族苦難,最終在黎亞這具小小的身軀中爆發,作者既指出枉顧文化脈絡的難民安置政策如何造成傷害,也試圖為西方人眼中的「非我族類」者卸下歧視與偏見的標靶。 黎亞的棘手病例,同時牽連到世上最強悍的民族傳統,以及世上最訓練有素的醫界精英,擦撞的結果,不僅無法挽回黎亞的生命,所有人也都體無完膚,代價不可謂不慘重,卻也就此樹立了一堂值得所有人謹記的人類學及醫學人文課程。本書出版後也果然獲得眾多醫師與政府衛生部門官員,乃至外交官員的推薦。隨著跨文化醫學日漸受到重視,本書更榮獲英美多所知名大學指定為閱讀材料,說明了作者藉本書所提出的問題,終於得到西方醫界與社會大眾的正視、思考。 醫病間的溝通障礙猶如薛西弗斯神話中的巨石,一次次由山頂滾落,輾壓醫護人員的熱誠,也擊垮病患、家屬對醫療體系的信任。黎亞的家人與醫生最終以悲劇方式卸下巨石,卻因為本書作者的努力而成為重要的借鑒。放眼當下的台灣,醫療糾紛與訴訟不斷,醫病關係日益緊張,這部人文醫學經典必定也將為我們帶來啟示。 (本書原文書名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直譯為「神靈抓住你,你就倒下」,苗人眼中的癲癇發作,是被神靈附身的結果,癲癇患者因此得以與天界溝通,社會地位也格外崇高。) 「法第曼以高超的敘事技巧,描繪出西方醫學和苗族文化的衝突世界。」──《紐約客》 「安.法第曼是個高手。她的報導極具啟示性,她的寫作風格優雅,她的故事扣人心弦。本書是一部讓人難忘的非虛構作品。」──大衛.麥柯林堤克(David McClintick),資深調查記者、獲獎作家 「這本好書記錄的是一齣沉重的悲劇……劇中沒有英雄,也沒有惡人,而是有眾多無知而飽受苦難的人,故事確實有其寓意……是一本悲傷但棒極了的書。」──梅爾文.康納(Melvin Konner),知名醫師、獲獎作家 「本書深入探索兩種不同文化共存時所引發的不安,引人入勝又啟迪人心……法第曼的書很了不起的一點,是她能平衡而細膩的呈現出這些不同的文化和其分歧的觀點,而她的公平不是冷酷毫無同情,而是溫暖、相知相惜的,她看見了,也擁抱每一事件的兩方……不同凡響、非正式的文化人類學,讓人大開眼界,可讀性高,魅力十足。」──卡洛.洪恩(Carole Horn),知名醫師 「任何曾經思考過美國醫學現況的人,都會深感震撼。但是絕不止如此……在法第曼筆下,書中的人物也盡顯其人性,以及脆弱與高貴的一面。」──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知名醫師、獲獎作家 「本書改變了醫生看待自己與病患的方式,作者讚揚人類互動的複雜與特性,這幫助了醫療實務的建立,並同時指出應該修正的方向,也讓讀者在這個文化錯置的悲劇、醫療的局限與自認高明的善意中,無比心碎。」──佩莉.柯來斯(Perri Klass),權威醫師、獲獎作家 「這是安.法第曼的第一本書,也是一本好書,將難民父母為保護重病女兒的大愛、努力維繫古老文化傳統,以及社工人員和醫院科技官僚的傲慢,都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艾爾.森多力(Al Santoli),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高級官員、亞洲政策顧問 「安法第曼這個記錄苗族家庭與美國醫護體系的故事,直指出許多我們這號稱世界最佳醫護體系的薄弱之處。」──茱蒂安.畢比(JudyAnn Bigby),美國麻省衛生與福利廳長,權威醫師 「法第曼以一種小說家的優雅來說故事,她扮演了文化仲介的角色,深入了解那些互不了解的人,觀察出如果我們事先知道有哪些事或哪些話語可以做到或說的,故事就可能有不同的結局。」──理查.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資深記者、知名作家 「一本獨特的美國社會的人類學研究之作。」──路薏絲.史坦曼(Louise Steinman),知名作家 「法第曼高敏感風格的報導,等於是在一條巨大的文化鴻溝上探索。」──《時人雜誌》(People Magazine) 「發自理性和感性的力作。我禁不住一口氣看完,然後再看一遍,又再一次思索其中深意。本書是一場醫學悲劇的研究之作。」──大衛.馬克(David H. Mark),知名醫師、《美國醫學學會期刊》主編 「本書是法第曼的大作,費時九年才完成,寫的是加州默塞德郡一個病重女孩的故事……發生在黎黎亞身上的故事既給人啟發,也讓人深思。」──克莉絲汀.范.奧托普(Kristin Van Ogtrop),時尚生活雜誌資深編輯 「法第曼給我們一個敘事式的故事,卻和任何驚悚故事一樣令人注目,故事中出現大量人物,人人都愛上黎亞。本書熱情的倡議,呼籲我們的醫界大老要考慮到移民父母對於疾病和健康的觀點。這本令人驚訝的書不但幫助我們認識其他文化,也更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最深層的對於神祕的身、心、靈的關係的信念,也會因之改變。」──《Elle雜誌》 「有一天,我拿起一本我並沒有計畫要買的書,八個小時以後,我只有在結帳時才暫停埋首其間,我開車回家,待我闔上安.法第曼的《黎亞的故事》,我開始打電話給各位朋友……這是一本重要的書。」──汪達.亞當斯(Wanda A. Adams),知名作家 「這本書不但醫界、文化人類學家、新聞記者要看,任何對如何在愈來愈小的世界溝通有興趣的人都要一讀。法第曼對於一心一意要自己解決問題的苗人,能感同身受,對盡責的醫生、社工和政府官員,她也具有同理心,這使得她的故事既豐富,又充滿人性的光輝。有時候是多種文化和諧共存,互相體諒,有時是生死交關,不論是在戰時或是在急診室裡。但是不論場景為何,法第曼的報導嚴密,文字則是讓人讀來欣喜。從開始到最後,其成就確實令人印象深刻。」──麥可.貝魯貝(Michael Bérubé),失能研究學者、文學家 「很少有像本書這樣讓我列為必讀的非文學讀物,本書探討的主題包含了文化、移民、醫藥以及越戰,並以如此近乎完美的寫作技巧呈現出來。我讀完既悲傷且深受啟發。」──琳妮亞.蘭儂(Linnea Lannon),資深主編 「在1982年黎亞癲癇發作後,黎亞家人一心信賴將她送進美熹德中心時,每個人都失控了。法第曼在黎亞何以毀於西方醫學的問題上,以優美而痛心的文筆勾畫出這令人信服的故事。」──史提芬.威伯格(Steve Weinberg),知名作家,文學教授 「以詩歌般優雅、懸疑而驚心的筆法所呈現的一部既深入,且充滿人性光輝的人類學調查記。」──艾比.傅契(Abby Frucht),小說作家 ◆ 美國國家書評獎 ◆ 紐約時報年度好書獎 ◆ 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 波士頓書評黎亞獎 ◆ 美國沙龍圖書獎 ◆ 美國筆會 Martha Albrand 獎決選 媒體選書 ◆ 時人雜誌、Newsday、Glamour雜誌、底特律自由日報等媒體年度選書

作者简介:

安.法第曼 Anne Fadiman

出身美國紐約文學世家,在康乃狄克州和洛杉磯長大,1975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畢業後,她在懷俄明州擔任野外探險嚮導,後來重回紐約寫作。

法第曼除了曾為《生活》雜誌撰稿,也是《文明》和《美國學人》雜誌的主編。本書是她的第一本著作,第一次出手便贏得眾多出版界重要殊榮,包括「美國國家書評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美國沙龍圖書獎」、「波士頓書評Rea獎」「紐約時報年度好書獎」等。

除了本書,法第曼也著有《予以藏之》(Ex Libris)、《閒話大小事》(At Large and At Small)等作品。

目前安於耶魯大學擔任駐校作家,所開設的寫作課以內涵豐富聞名,深受學生歡迎,2012年更獲耶魯大學理查布洛海德獎之年度卓越教學獎。

譯者

湯麗明

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現任教於中原大學應用外語系及台灣大學外文系。

劉建台

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印第安那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博士班研究。目前任教於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及中央大學語言中心。

楊佳蓉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背負文字橫越語言的洪流,在翻譯之海中載浮載沉。譯有《希特勒的皇帝夢》《黑屋》《借物少女》《那一年,我們買下了動物園》等書。

專業審訂

黃淑莉 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人類學博士畢業,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自1999年即進入苗寨進行田野調查,主要研究範圍有苗人傳統儀式語言,以及苗人改宗與社會變遷相關的研究。

书友短评:

@ 傷だらけの悪魔 从星期三夜晚在中央图书馆借到本书,直到本周末,读完了这本300多页的书。敬佩作者对苗族文化的调研,以对等的姿态,向读者介绍苗族在生老病死方面对现代文明的抗争。无人知晓的战争和逃亡,被迫的牺牲和迁移,不妥协的民族性,一群群活生生的苗族人跃然纸上。一直认为,向现代文明转移并不是必须的,当人们想要另外的民族向现代化转移时,显示出现代文明高高在上的姿态,可“科学”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另外很敬佩尼尔和佩吉夫妻,医者仁心,两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医生。 @ 鱼皮 相当精彩。洋洋洒洒三百多页,可以看出作者多年做研究考据的积累。若能抽丝剥茧,不被医患冲突、跨文化误解、民族历史、苗族传说……等等错综复杂的线索绕晕,我愿称此书为一本人类学观察志。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拥有坚定既定信仰的民族,在融入另一个“自由平等”民族时所要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另外,此书研究的时代背景是1980年代,现在情况已经有所改变(15周年版后记中有提及)。且关于黎亚的所有信息均来自访谈,受访者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很难做到客观。又及,此书简中版《要命还是要灵魂》书名起得不错,但其实还是由台版“优化”而成……够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嬰兒的誕生
第二章 魚湯
第三章 神靈抓住你,你就倒下
第四章 醫生吃人腦嗎?
第五章 請依指示服藥
第六章 高速皮質鉛療法
第七章 歸政府所有
第八章 弗雅與納高
第九章 半西醫半巫醫
第十章 戰爭
第十一章 生死關頭
第十二章 逃亡
第十三章 代號X
第十四章 民族大鎔爐
第十五章 黃金與爐渣
第十六章 為什麼要挑上美熹德?
第十七章 八大問
第十八章 要命還是要靈魂?
第十九章 獻祭
後記
· · · · · ·

  • 我问弗雅是不是想念老挝,她沉默了几秒,在矮竹凳上前后摇晃,这时她的女儿看着她,好奇地等待她的答案。终于她说:“当你想到老挝,会想到你没有足够的食物,会想到肮脏、破烂的衣服,你就不愿多想。这里是很棒的国家,你过得很舒适,有东西吃。但是你语言不通,你要靠别人救济,如果人家不给钱,你就没得吃,甚至还可能饿死。我想念的是在老挝时自由的心,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有自己的田地、自己的稻米以及自配的果树。我想念自由的感觉,我想念拥有真正属于我的东西。”
    —— 引自章节:8 弗雅与纳高
  • 我总是那个听到笑话最后才笑的人。我是变色龙。把我放到任何地方,我都能存活,但是我就是无法融入。我必须告诉你,真实的我不属于任何地方。
    —— 引自章节:16 他们为何挑上默塞德?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黎亞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