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碰撞

书名:巨人的碰撞一部全新的苏德战争史
作者:[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
译者:赵玮/赵国星
ISBN:9787559449511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8-28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608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本书广泛参考、取舍、提炼来自多国官方与民间的档案材料,尤其是俄联邦新近解禁的档案文献。这些文献在往昔以德国视角为主的记录基础上增加大量苏俄角度的内容,为研究苏德战争提供了新视角。本书考证出一些因政治原因被遗忘或掩盖的战斗,为经典战役加入了更多公正的细节描写,并用准确的数字来量化战斗规模和激烈程度,准确还原了苏联方面的更多事实,更加清晰地展示了战时苏军的实际成就,扭转了以往战史中偏袒德国的倾向,引导人们对苏军形成更加客观的印象和判断。 【从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洞悉更广阔的战争图景】 战争的主干由军事行动构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则从侧面说明了军事行动的存在依据和背景状况,同时也在影响着战场。比如,更详尽地了解红军的军事目标,就能更准确地洞察斯大林在战时和战后的政治目标。同样,披露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情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场战争在社会和经济层面对苏德双方产生了多大影响,注意到破坏军纪及由此引发的暴行是何等的残忍,也能警示我们种族主义、军国主义等思想泛滥引发的罪行和悲剧。 【以有限篇幅叙述真实、完整、精彩的苏德战争】 受益于俄联邦国防部新近公开的大量档案文献、战时材料汇编、新一代西方历史学家们重要的新发现等,本书较1995年版新增了9幅战场形势图、13个附录表格,及约150页注释、参考文献等内容。新增内容不仅有助于更加直观和整体地理解战争走势、重要行动与事件的发展过程,附录中更丰富的参考书目也为读者进一步研究这场战争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帮助和途径。2012年中文版原班人马再度联手打造,译者注多达551条。 本书以公正的视角、严谨的态度、流畅的文笔叙述了整部苏德战争史。书中主要描写了这场战争的始末,包括战前苏德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具体过程、战斗结果,这场战争对战后世界格局造成的影响,并对战争中的一些经典战役或是阶段性事件进行了介绍,例如“巴巴罗萨”行动、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除此之外,作者以苏德战争作为叙述主线,同时还介绍了诸如作战双方的盟国军队实力、轴心与同盟两大阵营对于这场战争施加的影响;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述主线、把握战争进程,也有利于他们对这场战争形成更为直观、立体、公正的印象。

作者简介:

【作者:戴维·M. 格兰茨】

苏德战争史学巨擘,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曾任美国陆军战争学院苏联陆军作战研究处主任、美国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任、《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主编。独立撰写或合著了20余部商业出版著作、60余本自费出版的书籍和地图册,发表100多篇文章,其研究涵盖苏联红军的军事战略、战役法、战术、情报和欺骗等众多领域。主要代表作有《泥足巨人》《巨人重生》《巴巴罗萨脱轨》《库尔斯克会战》《列宁格勒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等。

【作者:乔纳森·M. 豪斯】

著有《20世纪的诸兵种合成作战:冷战军事史,1944—1962》和《控制巴黎:武装力量和反革命,1789—1848》。与戴维·M. 格兰茨合著了《库尔斯克会战》等作品。

【译者:赵玮】

专业译者,对二战东线战场颇有研究,文笔流畅专业,曾与他人翻译或合著多部军事类著作,包括《钢铁、鲜血、神话》等。

【译者:赵国星】

曾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翻译多部军事历史书籍,包括《意大利空战1943—1945》《红星下的雄鹰《哈德·劳斯大将东线回忆录》《装甲作战:赫尔曼·霍特大将战争回忆录》《库尔斯克会战》等。

书友短评:

@ Lorry_penguin 东线是二战的主战场。纳粹狼觉得自己能一口咬死苏联熊,却被拖入持久战和消耗战。虽然狼的装备、组织、指挥能力在战争初期有优势,但熊毕竟脂肪厚,一口咬不死——人员、动员和指挥能力,还有装备、后勤,时间一拉长就全起来了。P100 “整个局势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我们低估了俄国这个巨人… 按照我们的标准,苏军各个师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战术领导层往往也表现得很糟糕。但他们就是挡在那里。如果我们干掉了一打,俄国人轻易地便能弄出另一打… 他们离自己的资源产地很近,我们却越来越远。因此,我们散布在漫长战线上毫无纵深的部队往往要经受敌人发动的无休止的进攻。” ps.非军迷勿近,不如去看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1-3章较好,4-15章打来打去容易晕,给你张地图都不一定能搞明白。 @ 鄙板姓许 最好的东线全景式通史,收藏了本书的三个版本 @ 猪湾的spy 有人说作者大卫·格兰茨是罗粉朱黑,看完了之后觉得作者是图粉朱黑 @ Nicholas 先看伟大的卫国战争,再读书,然后再看伟大的卫国战争,然后再看二战信息图,然后再看伟大的爱国战争。 @ 行营都统林黛玉 苏德战争和我看的宋金战争莫名眼熟啊。苏联在战前一度领先过德国,不过在苏芬战争中丢了脸(宣和伐辽),给了德国可乘之机…且41年苏联一直想的是如何进攻、解放其他国家,对防御本土留意不多(和北宋末也莫名相似) @ 蘭有秀兮菊有芳 “……很多西方人同样很快遗忘了苏联人民为盟国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在纪念诺曼底登陆50周年时,一本美国新闻杂志选择了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照片作为封面,将其奉为击败希特勒的人——如果有一个人当此殊荣,那么这也不是艾森豪威尔,而应当是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或者斯大林本人。”

书籍目录

修订版序
致谢

序幕 1918—1941年
第一章 红军,1918—1939年
第二章 剑拔弩张,1939—1941年
第三章 苏德两军对比,1941年

战争第一阶段 1941年6月—1942年11月
第四章 德国的猛攻
第五章 苏联的反应
第六章 莫斯科之路
第七章 泥泞季节,1942年春
第八章 “蓝色”行动:德军1942年攻势

战争第二阶段 1942年11月—1943年12月
第九章 “天王星”战役:第6集团军的覆灭
第十章 泥泞季节和作战间歇,1943年春
第十一章 从库尔斯克到第聂伯河

战争第三阶段 1944年1月—1945年5月
第十二章 战争的第三个冬天
第十三章“巴格拉季翁”战役: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第十四章 扫荡侧翼
第十五章 冰雪中的搏杀,1944—1945年冬季战局
第十六章 战争结束
第十七章 总结

附录表格
注释
关于资料的说明
译者说明
参考文献
· · · · · ·

  • (德国)国防军中不少人把苏联人民看作是愚蠢的、可能十分危险的劣等民族。这种心理疾病本身并不是什么与众不同的,士兵们需要在观念中将对手非人化和妖魔化来克服对杀戮的本能抗拒,于是频繁的暴行接踵而至。而在对待苏联战俘和平民时,德军的这种非官方态度造成了普遍的虐待和屠杀。德军的这种行为与其初衷恰恰相反,倒是将其潜在的盟友推向了反面,点燃了全面抵抗的星星之火。
    —— 引自第61页
  • 如果说斯大林从莫斯科会战中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的话,那么希特勒的结论也一样不正确。德军能挺过来并不是因为“就地死守”的命令,而是因为苏军的目标超过了其执行能力。类似地,德国空军为在霍尔姆(Kholm)、杰米扬斯克及维亚济马以南被迂回包抄的德军据点重新提供补给的能力也让希特勒对航空补给的可行性有一种过分的信心。这两个错误想法会让他在一年后的斯大林格勒自食恶果。
    —— 引自第106页
  •   指文图书 东线文库(共28册),这套丛书还有《巴巴罗萨脱轨》《巴巴罗萨》《巨人重生》《通往柏林之路(集合卷)(典藏版)》《东进》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巨人的碰撞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