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君臣之际中国古代的政权与学术
作者:祝总斌
译者:
ISBN:9787301341544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05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本书聚焦于“皇权”“宰相”“吏胥”“取士”四个方面,选取祝总斌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十余篇,论述中国古代政权与学术的一些特点,对中国古代的最高权力、国家治理、官吏来源等重要问题探微发覆。此外,还收录作者关于《史记》的文章四篇,文中对《史记》书名的由来以及司马迁的“崇儒”与“颂汉”问题提出独得之见,体现出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深刻理解。 本书由陈苏镇教授撰写导读,通过研究实例,介绍了祝总斌教授“厚积薄发”“精细读书”“论从史出”的治学特点。
作者简介:
书友短评:
@ 万木春 本书是17篇论文组成的合集,分成了五个话题。从皇权、相权、官吏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权力架构,以汉武帝与司马迁的关系点睛书名“君臣之际”。“皇权篇”可以看到帝制初期“秦皇汉武”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无上权力,到帝制末期通过制度实现权力,得出皇权整体下降趋势的结论,论证方法提供了有趣的视角;“宰相篇”论述了宰相和秘书咨询官员之间的区别,议政权和监督权是宰相的两大标志;“吏胥篇”讲了官与吏的分野出现于魏晋的门阀制度的兴起,随着清代科举的普及出现了以官代吏,二者逐渐趋同;“取士篇”论证了考试科目为何从“五经”变成“四书”,从“代圣贤立言”到截搭八股,王安石和朱熹二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最后的“史记篇”主要是讲了司马迁著书的动机和写作风格,司马谈的临终遗言和董仲舒的“三王-五帝-九皇”体系都非常有意思。 @ 仰蠡 本书是17篇论文组成的合集,分成了五个话题。从皇权、相权、官吏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权力架构,以汉武帝与司马迁的关系点睛书名“君臣之际”。“皇权篇”可以看到帝制初期“秦皇汉武”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无上权力,到帝制末期通过制度实现权力,得出皇权整体下降趋势的结论,论证方法提供了有趣的视角;“宰相篇”论述了宰相和秘书咨询官员之间的区别,议政权和监督权是宰相的两大标志;“吏胥篇”讲了官与吏的分野出现于魏晋的门阀制度的兴起,随着清代科举的普及出现了以官代吏,二者逐渐趋同;“取士篇”论证了考试科目为何从“五经”变成“四书”,从“代圣贤立言”到截搭八股,王安石和朱熹二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最后的“史记篇”主要是讲了司马迁著书的动机和写作风格,司马谈的临终遗言和董仲舒的“三王-五帝-九皇”体系都非常有意思。 @ 历史爱好者 都是学术论文形式文章,很有启发,值得推荐 @ ᐈEspérance 书中关于皇权与宰相、吏胥、取士关系的剖析,给我一种大开眼界之感,也是此书使我惊喜连连的原因之一。
目錄
第一編 論皇權
略論中國封建政權的運行機制 /003
試論我國封建君主專制權力發展的總趨勢——附論古代的人治與法治 /026
古代皇太后“稱制”制度存在、延續的基本原因 /049
第二編 說宰相
說宰相 /065
西漢宰相制度變化的原因 /074
唐初宰相制度變化原因試探 /096
試論明代內閣制度的非宰相性質——兼略說明代以前秘書諮詢官員權力的特點 /108
第三編 評吏胥
試論我國古代吏胥的特殊作用及官、吏制衡機制 /127
試論我國古代吏胥制度的發展階段及其形成的原因 /152
第四編 談取士
《後漢書·黨錮傳》太學生“三萬餘人”質疑 /189
論八股文取士制不容忽視的一個歷史作用 /196
正確認識和評價八股文取士制度 /207
“四書”傳播、流行的社會、歷史背景 /238
第五編 讀史記
《史記》導讀 /255
說“史記”——兼試論司馬遷《史記》的得名問題 /267
有關《史記》崇儒的幾個問題 /281
有關《史記》歌頌漢王朝的幾個問題 /305
· · · · · ·
博雅英华(共18册),这套丛书还有《汪篯汉唐史论稿》《魏晋玄学史》《东晋门阀政治》《家人父子》《制度·言论·心态》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