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社会

书名:倦怠社会
作者:[德]韩炳哲
译者:王一力
ISBN:9787521704693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9-6-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20
豆瓣评分: 7.8

书籍简介:

否定性的社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溢着积极性的社会。 从这一范式转移出发,韩炳哲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病理形态,其中包括忧郁症、注意力缺乏症、过劳症等精神疾病。它们不是传染病,而是梗阻症,不是由否定性的、免疫学上的他者导致,而是源于过量的肯定性。 因此,一切免疫学式预防和抵抗措施都失效了。韩的论述最终以一个社会远景结束,他有意赋予其一个含有歧义的名称“倦怠社会”。其中,生命变成了生存,生存导向对健康的狂热崇拜,健康带来了疾病和僵死。 失去了死亡的否定性,生命自身僵化成为死亡。 一部为当下全球化时代做出诊断的重要作品。 ******************** 1.这本书讲什么? 我们的竞争性的、效绩主导的社会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较之于提高生命质量,多任务处理、用户界面友好的技术正在制造混乱,从抑郁症,到注意力分散,到人格分裂,社会中蔓延着一种普遍的不安情绪。韩炳哲诉诸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发掘一种可能,在令人疲惫不堪的信息时代里开辟自我的一隅风景。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边缘性人格障碍或疲劳综合征主导了21世纪初的疾病形态。这都指向一种过度的肯定性,即自我在过度狂热中燃尽了自身。 (2)功绩社会中的人,虽然摆脱了福柯意义上的规训社会,却又陷入了新的精神规训社会,比起他人的剥削,自我剥削更加严重地导致了自我崩溃。 (3)“积极生活”的态度导致焦虑和歇斯底里,人们不仅没能实现自由,反而丧失了沉思的幸福。 (4)作者主张从面对世界的倦怠回归面向自我的倦怠,在孤独和精神寻求中,为自我重建一个闲适空间。在其中人们相互关注,组成亲密的友邻社会。 (5)作者呼吁重建节日和假日的神圣意义,在其中人们能够感受自我的超越性存在和闲暇,而不只是物质性存在和消费的层面。只有逃离百货商店式的世界,重建节日庆典般的场所,生命才能获得应有的意义。 3.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在人人备感生存艰难和生活压力的世界里,努力做得更好是不是唯一的目标和出路?面对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疾病,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否与幸福划上等号?韩炳哲提示我们,短视的和功利的思维方式,必须让位于全局性的和通向未来的智慧。 (2)思想面对当代社会现状,将会说些什么?思想者应该怎样思想,写作?韩炳哲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样本。 4.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哲学家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5.中文版作品及其评价。 (1)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计划于2019年7月份出齐。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已出)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已出)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已出)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6月即出)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会》(6月即出)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6月即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8月即出)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8月即出)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8月即出)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2)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资深翻译家,深圳大学 韩炳哲进一步揭示了数字时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痴迷于数字媒体从而被重新编程,然而对于后果如何却陷入了盲目和麻木。在群里,每个人都是个人,但每个人又都不是他自己。 ——张志伟,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韩炳哲,这位德国哲学训练、韩国文化浸润的思想性学者,激活了我们早已麻木的爱欲能力。 ——林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IT经理世界》杂志 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世界哲学》杂志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西北师大哲学系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媒体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书友短评:

@ 笔者小颠 因为要作报告读得仔细,快读一遍,分段读-概述一遍,分句读-写一遍,然后又汇报了一遍。好读(如果只看一遍的话),作者脑袋里的材料信手捏来,文辞也很优美。但是他写作有一个套路,就是总是引用某个人,又说对方不对,然后再肯定某几个观点。这样的写作方式可能会让人读反。还有就是某些观点会在整本书,甚至同一章节反复出现,如果读得快,就会让读者形成一种爽感,处处印证的错觉,要当心!每个章节标题都非常high(学策… 因为要作报告读得仔细,快读一遍,分段读-概述一遍,分句读-写一遍,然后又汇报了一遍。好读(如果只看一遍的话),作者脑袋里的材料信手捏来,文辞也很优美。但是他写作有一个套路,就是总是引用某个人,又说对方不对,然后再肯定某几个观点。这样的写作方式可能会让人读反。还有就是某些观点会在整本书,甚至同一章节反复出现,如果读得快,就会让读者形成一种爽感,处处印证的错觉,要当心!每个章节标题都非常high(学策展的人可以用),但到实际写作的内容时,又会觉得不够深入。可以读来打开思路,但也要小心被小聪明带偏。 @ 安东妮 我应该明天前就能把韩炳哲看完了。一种和刷抖音一样的快感,他的元理论大概5句话就能说完,但靠不断的重复也扩张成了一种引力。不对智力进行挑战,而是对精神的皮毛进行轻微抚摩,的短视频式哲学。 @ 余默 原以为是一本主题性专著,结果却发现是杂糅的随笔集,哲学呓语式的扯淡和随感真让人倦怠。 @ malingcat 批评鲍德里亚,批评福柯,批评阿甘本,批评阿伦特,还批评了其它一批人,关键在于,他批评得有理!恐怕没有哪一位思想者,对于当代社会的精神病症有如此深邃的洞察。又,这一本译得流畅。 @ J. 过度积极可以呈现为过度的刺激,改变注意力的运作方式,多工作业不是人类为适应晚期信息社会人的新技能,而是一种倒退,倒退到危机四伏的原始人时期。现代社会是工作社会和绩效社会,而不是自由的社会。韩炳哲还是有意思的。 @ yystardust 会想再读读作者的其他书 @ 蚯蚓的日记 又提供了一种视角来作文化批评。 @ 于鳳至 韩炳哲真好读! @ 王龢 自我规训,自我剥削,自我奴役,自由却自我束缚。社会对人的诡计将个体导向更深更无力反抗的绝望。存在的困境。 @ Lou✧ 在以“绩效”为导向的社会中,剥削不再是以异化的方式进行,而是披上了自由的外衣——自我剥削和自我实现——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前言 倦怠的普罗米修斯 1
精神暴力 3
超越规训社会 15
深度无聊 21
积极生活 27
观看的教育 37
抄写员巴托比 45
倦怠社会 53
外二篇
倦怠社会 65
神圣时间 89
注 释 105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倦怠社会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