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书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德]英格丽特·舒斯勒编
译者:赵卫国
ISBN:9787305132179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7-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12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本书是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读,主要为讲座文稿,对黑格尔乃至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被收入海德格尔《全集》第32卷,主要是对《精神现象学》前两部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详细解释,是海德格尔解释黑格尔分量*重的著作,可与第5卷《林中路》中《黑格尔的经验概念》对《精神现象学》“导论”的解释相互补充。而对于《精神现象学》这个部分的研究,也正是国内黑格尔研究所欠缺的。海德格尔通过解释而阐发他自己的思想,可以使我们充分领会海德格尔本人解读和解构哲学史的一般思路,同时挖掘出蕴含在黑格尔思想中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要素。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的梅斯基尔希的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存在与时间》是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深刻地揭示了西方文化的危机和现代人所面临的困惑。在他的《全集》一百二十多卷中,有近三分之一是解读哲学史的著作,这些“离经叛道”的深层解读,无论对于理解其本人的思想还是西方哲学史本身的研究都意义重大。

译者赵卫国,山西大同人,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近现代德国哲学。近年来主要围绕二十世纪重要思想家海德格尔开展翻译和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础拓展到德国哲学及西方哲学史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翻译完成了《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物的追问》《论真理的本质》《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阐释》《从莱布尼茨出发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始基》《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等海德格尔解读和解构哲学史方面的著作。

书友短评:

@ 一只, 到处是错,赵先生哲学博士失格。精神现象学前三章真是这个世界上头等的浑水-泥潭-迷宫。黑:范畴从判断中被推出是“科学的耻辱”;康:至今没有外部世界真实性的证实是“哲学的丑闻”。海的立场是必须用时间来解释存在,而不是时间仅仅要被扬弃(到概念)。第二章标题中那个略显二义的词,不是“假象”而是“错觉”,因为知觉の对象是物而知觉の真相就是错觉,一如感性确定性の对象是这一个而感性确定性の真相是意谓,前三章标题都在指出本章阶段的认识对象和认识(这一个和意谓,物与错觉,力与知性)。电和运动–“力”的诸要素都是力の自身中区别(多处译错),要素作为非存在者。 @ 之乙 书中引用的黑格尔的有些原文与现有商务的中译本有比较大的出入。译者翻译时似乎完全没有参考中译本。如此书中出现什么“诸力的游戏”,可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商务中译本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力的游戏”,而是“力的交替作用”。 @ 潘达雷昂上尉 海德格从现象学入手,透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壁垒,对黑格尔的理解颇有新意。 @ 川少爷的粑比 多年后再读此人的著作,只觉得充满了造作和pua。

书籍目录

导言:作为科学体系第一部分的《精神现象学》的任务001

第一节 现象学体系和哲学全书体系 004
第二节 黑格尔对科学体系的理解 013
a) 哲学作为“科学” 013
b) 绝对的和相对的知识;哲学作为科学的体系 018
第三节 标明体系第一部分特征的两个标题的意义 023
a) “意识经验的科学” 023
b) “精神现象学的科学” 030
第四节 《精神现象学》作为体系之第一部分的内在任务 034
a) 绝对知识的自我实现 034
b) 对《现象学》意图的误解 036
c) 与黑格尔争辩的条件038预先考察 041
第五节 《现象学》的前提,其始于绝对的绝对开端 043
a) 精神之自我实现的阶段 044
b) 哲学作为其前提的展开;有限性问题和黑格尔的无限性难题 047
c) 关于文献,关于“存在”和“存在者”的术语以及阅读时的内心态度的简短提示 051

第一部分:意识 055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 057
第六节 感性确定性的直接对象 058
a) 直接知识作为我们绝对认知者的必然的最初对象 058
b) 事实本身的自在和自为存在以及“旁观”绝对知识;“超离的”绝对知识 062
c) 感性确定性之对象或知识的直接性;“纯存在”,现存性 067
d) 感性确定性的直接的纯存在中的差别和中介性——“这一个”样例之丰富性,作为我或作为对象的这一个 073
e) 直接性和中介、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在感性确定性本身上的差别之经验;作为本质的这一个,它作为现在和这里的意义,作为这一个的本质之共相 075
f) 表述共相的语言和所意指的个别——存在论差异和辩证法 079
第七节作为直接之物之本质的中介性和辩证的运动 084
a) 意指活动作为感性确定性之本质;意指活动的当时性和普遍性 084
b) 我与对象无差别的感性确定性的直接性;已经指出的个别现在通过其运动达到共相087
c) 作为对有限事物之扬弃,作为辩证法的绝对知识之无限性;与黑格尔辩证法争辩的开端——存在之无限性或有限性 090
d) 有关存在之无限性问题的照准点:精神从相对的东西中超离;无限性的逻辑的和主观的根据 094
第二章 知觉 101
第八节 知觉意识及其对象 101
a) 知觉作为感性确定性和知性之间的中介和过渡 101
b) 物作为知觉之本质性的东西;物性作为特质之“又”的
统一 105
c) 作为特有品性之条件的物的排他的统一性;知觉对象之特有品性和错觉之可能性 108
第九节 知觉进行中介的矛盾性 111
a) 错觉之可能性作为抓取和反思的知觉本身之矛盾的根据 111
b) 作为抓取和反思的知觉中的物之矛盾的“一”和“又”的交替分配 114
c) 物自身中的矛盾——自为存在和为他存在——以及知觉之反思的落空 116
第三章 力和知性 121
第十节认识的绝对性 121
a) 作为存在论的绝对认识 121
b) 物的矛盾性在其作为力的本质中的统一 126
c) 有限的和绝对的认识——“现象和超感的世界” 131
第十一节从意识向自我意识的过渡 139
a) 力与诸力的游戏;为他存在中的自为存在 139
b) 诸力之游戏的现象和规律的统一 144
c) 自我的无限性;作为λóγο的精神,自我、神和ǒν 153

第二部分:自我意识157

第十二节 自我意识作为意识之真理159
a) “它本身之确定性的真理”159
b) 从意识向自我意识过渡的意义 162
第十三节 自我意识的存在 168
a) 在其独立性中赢获本己之本己存在 168
b) 自持之物的新的存在概念,生命;黑格尔那里的存在与时间——“存在与时间” 173

结论 183
编者后记 184
重要词语德汉对照表 189
· · · · · ·

  • 黑格尔的经验概念更倾向于“经验”这个词的第二类含义——更确切地说,在消极或积极的意义上,即:形成对某物的经验 ,以至于这个某物得到证实 或经验,就是说,它不是最初看起来的那样,而事实上变成了其他东西。但这个它所不是的东西,不是被抛到了一边,毋宁说,这个看起来如此的东西恰恰从属于形成经验之所在,并一道从属于那种使经验得以丰富的东西。意识的经验并不首先是说,经验对于意识或在意识旁形成,而是说,意识本身就是造成经验的东西,它——意识——“在经验本身中被把握”。“因此,意识的经验是“意识关于自身所造成的那种经验”。意识通过自身形成了什么样的经验呢?我们已经捕捉到了一些基本特点。意识首先是相对知识,更确切地说,非常地相对,以至于它对其自己 ,对它此时此地之所是一无所知。它只知道它的对象 ,更确切地说,只知道它自身中的这种对象,从不知道那样一种 相对而立的对象,即对于有关它的知识来说相对而立的对象。一旦知识知道了它的那样一种对象,已经知道了这种情况,即对象的自在是为 意识的存在——为-意识-存在(Für-das-Bewußtsein-Sein),被意识的存在——这种为……而存在就是知识 。“在意识通过自身形成的经验中,意识变成其他的东西;但这种自行转化为他物恰恰就是实现自己本身。“而经验恰好就被称为这种运动,在其中直接的东西,无经验的东西,即抽象的东西(相对的东西),无论是感性的存在还是仅仅被思维的简单东西,都自行异化,然后通过这种异化返回到自己,而以此方才表现出其现实性和真理,也才成为意识的财产。”“绝对知识,知道自己纯然作为知识本身,并以这种自身性知道自己作为真实 的知识,这种绝对知识就是精神 ,因为精神就是以自行转化为他物的方式,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在自己旁边存在(Beisichselbstsein)。精神就是这种“绝对的不安 ”,而正确理解了的绝对的 不安,其…
    —— 引自章节:a) “意识经验的科学” 023
  • 要求诸君的,无非只是信赖科学和信赖自己。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精神之力量的信仰是哲学的第一条件。人,因为他是精神,本身就可以或应该当之无愧地被尊为最高贵的东西,他还没有充分料到其精神之伟大和力量。凭借这种信仰,没有什么东西会冷漠或顽固地不对他展开。那最初隐藏封闭着的宇宙本质,根本无力抵抗认知的勇气;它必然在他面前展现出来,向人展示其丰富和深邃,并供他来享用。
    —— 引自章节:第一节 现象学体系和哲学全书体系 004
  •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共179册),这套丛书还有《理论入门》《黑格尔的幽灵》《列宁主义》《绘画中的世界观》《文化研究指南》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