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古代哲学的智慧
作者:[法]皮埃尔·阿多
译者:张宪
ISBN:978753277642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19
豆瓣评分: 9.3
书籍简介:
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在学院被教授的学问。 何为哲学? 学院传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在理论和体系中演绎,而且往往在基督教蔑视“智慧”的偏见之下推理。 阿多是一个利用古代哲学来阐述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在他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的经验,而不是一堆教条。他对于“何为哲学”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回答: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甚至从前苏格拉底时期以来,直到基督教初期,哲学总是来自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普遍世界观的方式,是对于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的主动选择。古代哲学因此不是一种体系,它是为“智慧”做的准备练习,是一种精神实践。
作者简介:
皮埃尔·阿多,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希腊哲学专家。1991年为法兰西学院名誉教授。他主要从事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和宗教研究。最初的研究关注希腊思想和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后关注新柏拉图神秘主义和泛希腊时期的哲学。他的《古代哲学的智慧 》(1995)和《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2001)等作品在法国反响很大。
书友短评:
@ 路德维希 重读,还是五颗星。中间有些部分可以跳过。一个缺陷:翻译的时候在外国人的中文名的后面没有加上原名,妨碍了进一步地查阅相关作者的书籍。 @ Hongman “所有这些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受到古代哲学模范的影响,把哲学不仅想象为一种具体的、实践的活动,而且作为我们栖息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的一种转变。“(382)读来畅快!补上了解和体会哲学的极其重要的纬度:作为生活方式和灵性修炼的哲学,再在这个基础理解上定位“论辩”以及自大学取代古代哲学学校后、自中世纪开始分离出的作为概念建筑学的、体系性的、服务于国家或社会公共团体的哲学。在梳理和勾勒古代哲学中不同哲学(… @ ZZK 作为‘‘爱智慧’’的哲学,追求不可抵达的‘‘智慧’’,这既有一种悲凉之色,又显得格外高贵。 而一个爱智者在理智的静观与哲人典范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从个体中超脱出来,以一种超然的姿态,既存在于世界之中,又存在于世界之外。 这就是古代哲学,在论辩之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现代社会,在机械化的思辨与教条的阴霾笼罩于哲学之上时,这一遗产——哲学… @ yaohooo~ #事非经过不知难。如果一个国家,站在人文学科顶端的那群人还是那群智商最高的人,这个国家的人文教育就是失败的。人文不同于科学,不在于学习的具体内容不同,那是小道,真正的不同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于柏拉图来说,科学和知识从来不是纯理论、纯抽象的知识,可以被现成地放置在灵魂里。正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当苏格拉底说美德是知识时,他不是把知识理解为关于善的、纯粹抽象的认识,而是选择并需要善的认识——换言之,一种思… @ HoneyMoon. 对于哲人来说,哲学的关键点,恰好是使一个人自己献给一种探索的生活,一种静观的生活,最为重要的是努力使一个人同化到神灵灵智上。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思考,还有对他人的关切,虽然我们永远无法离开人的污水坑,但对于灵性的修炼而言,这些并不算什么。 @ @.@ #古代人类补不完计划#(不是) @ 路德维希 重读,还是五颗星。中间有些部分可以跳过。一个缺陷:翻译的时候在外国人的中文名的后面没有加上原名,妨碍了进一步地查阅相关作者的书籍。 @ 獨立縱隊 爱-智慧的解释挺有启发,最后说的康德也很好。不过跟福柯比起来还是太浅显,没有洞察力。 @ 只想当个隐士 哲人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孤独与无力,因为这个世界在两种无意识状态直接被扯开:一种来自对金钱偶像崇拜,另一种是面对亿万人的悲惨痛苦。因此,做哲学也意味着遭受这种分离和无力的痛苦。我不做哲学,这本书也没读太明白,但还是觉得人生好痛苦啊。 @ C_C ~Mark一下,西方哲学基础太差。还需再读一遍。2020.08.02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爱智慧的生活方式,既在世界中也在世界之外。so,生活即哲学,哲学即生活。哲学不是固定的知识,哲学不是不变的智慧,哲学教我们,爱智慧。真正的知识,一直在发展变化,你看到的人和事物,也同样在变化之中。知己无知为有知,苏格拉底。与东方倡导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same too。
第一部分 柏拉图的“哲人”定义及其先例
一 哲学之前的哲学003
希腊最早思想家的故事003
教化006
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派哲学家007
二 “哲学研究”观念的开始011
希罗多德的证据011
哲学活动,雅典的骄傲013
索菲亚的观念015
三 苏格拉底的形象022
苏格拉底的形象022
苏格拉底的无知和对智者派知识的批判025
从“个人”到“个人”的呼唤032
苏格拉底的知识:道德动机的绝对价值036
关心自己和关心他人042
四 在柏拉图《会饮篇》中“哲人”的定义046
柏拉图的《会饮篇》046
厄洛斯、苏格拉底和哲人050
伊索克拉底062
第二部分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五 柏拉图和学园067
作为一种在柏拉图学园中的生活方式的哲学067
柏拉图的哲学论辩089
六 亚里士多德及其学校098
“静观的”生活形式098
“静观”生活的不同层次105
哲学论辩的界限113
七 希腊化时代的学校120
一般特点120
犬儒主义144
皮浪148
伊壁鸠鲁主义151
斯多葛主义171
亚里士多德主义190
柏拉图学园191
怀疑主义196
八 帝国时期的哲学学派201
一般特征201
普罗提诺和波菲利216
后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和通神术233
九 哲学和哲学的论辩238
哲学和哲学论辩的模棱两可238
灵性修炼248
圣贤309
结语324
第三部分断裂与延续: 中世纪和现代
十作为一种启示哲学的基督宗教331
基督宗教把自己定义为哲学331
基督宗教与古代哲学347
十一古代哲学概念的衰落与重现355
重提基督宗教与哲学355
哲学作为神学的仆人357
理性的艺术家363
哲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持久367
十二问题与视角383
参考书目399
年代大事记406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