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工程学无尽的前沿
作者:[美]欧阳莹之
译者:李啸虎/吴新忠/闫宏秀
ISBN:9787542858559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7-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04
豆瓣评分: 8.6
书籍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工程的世界里,科学和工程、技术和研究之间的根本差别正在快速消泯之中。本书展示的是:随着21世纪的曙光降临,自然科学家的目标——发现什么是未知的,工程师的目标——创造什么是未有的,两者正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一体化趋同过程。 欧阳莹之广泛地论证了:当今的工程学不仅是科学的合作者,而且两者同等重要。通过简略地提及工业实验室、化学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出现,机床工业和汽车工业旋风般的历史进程,以及核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她的著作展现了现代工程学的壮阔图景:它的历史、结构、技术成就和社会责任性,它同自然科学、工商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欧阳莹之擅长利用案例进行研究,例如F117A型“夜鹰”隐形战斗机、波音777型客机的开发,以及亥维赛等工程师兼科学家型、福特和比尔·盖茨等工程师兼企业家型、斯隆和韦尔奇等工程师兼经理型等杰出人物的实践,给广大读者一种清晰的感悟:工程学必将在未来科学研究中发挥基本作用。 【编辑推荐】:工程师有没有文化?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在新兴产业里出现了一波自命为“工匠”或者“工程师”的企业家,例如罗永浩、雷军。然而,对于底层的工程师,如程序员,人们对他们抱有一些不好的刻板印象——衣着打扮差、没品位等。这本书系统阐释了工程学的发展足迹、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学与科学的关系、工程学与工程师对社会的重大影响等。读了这本书,工程师能更有文化,普通大众能了解工程师有文化。
作者简介:
欧阳莹之(Sunny Y. Auyang),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科学学家,先后在上海、香港、美国等地就读小学、中学、大学,197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惠普公司供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20余年,1992年以来,她的研究兴趣转向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哲学考察。除了本书外,还著有《量子场论如何可能?》(1995)、《复杂系统理论基础》(1998)、《日常生活和认知科学中的心智》(2000)等。
书友短评:
@ jsj热爱阅读 2019-06-11:美籍物理学家欧阳莹之的第二本书,08年出版的工程学专著。1)本书是致敬万尼瓦尔.布什1945的名作《科学:无尽的前沿》。科学家是“我发现,故我在”,工程师是“我构建,故我在”。2)近代工程学和科学启蒙于17世纪科学革命,近100年自铁路、汽车发展到现代工业,创立大型公司体制。工程学有物性和人性的双重因素,涉及科学、设计、管理3块重叠范畴。3)后三章工程学的设计、科学和领导,好看。 @ 简不易 对工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7.1那张图不错,但是内容写的非常幼稚了,太过一厢情愿的把解决之道归结于工程师自身的伦理道德觉悟之上,民众完全是以门外汉的形象出现。然而事实是,工程师优先考虑的是雇主利益,更大的社会责任会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之中得到讨论,因为社会关系本来就是复杂,多样,层次丰富的。不然何以解释上世纪美国汽车安全问题不是工程师主动解决,而是在舆论和政策施压下才改进的?如果说人文学者对于工程师存在傲慢,那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傲慢? @ 简不易 欧阳莹之2004年出版的书,视野开阔兼具系统思维,从历史、哲学等视角分析了工程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探讨了从传统技术到兴起的计算机工程、生物工程以及企业管理工程等诸多工程学领域的内在结构,以及参与社会互动的复杂性。
对本书的评价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中文版序
译者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技术腾飞
2.1 从实用技艺到技术
2.2 结构工程越来越数学化
2.3 机器试验
2.4 科学与化学工业
2.5 电力和通信
第三章 信息工程
3.1 从微电子技术到纳米技术
3.2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3.3 无线通信、人造卫星和因特网
第四章 处在社会中的工程师
4.1 社会进步与工程师形象
4.2 研究与发展中的伙伴关系
4.3 对经济部门的贡献
第五章 设计创新
5.1 以负反馈方式进行的发明思维
5.2 系统工程中的设计程序
5.3 航空器研发中的“联合攻关”
5.4 从机载计算机到门铰链
第六章 实用系统的科学
6.1 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中的数学
6.2 信息论与控制论
6.3 风洞实验与因特网模拟
6.4 综合性的材料工程学
6.5 生物工程学前沿
第七章 工程师背景的领导者
7.1 汽车产业的行业领军人物
7.2 公共政策与核动力
7.3 管理技术风险
附录A 工程师的统计概况
附录B 美国的研究与开发
注释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