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底层立场底层立场+父亲的江湖
作者:于建嵘
译者:
ISBN:9787542633712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36
豆瓣评分: 7.7
书籍简介:
这本书是中国当代最活跃的政治社会学学者于建嵘先生的最新文集,囊括了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各大报刊上的重要文章。作者从农民工和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问题入手,探讨了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村民如何自治、基层政权的困境和信访改革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以及呼唤社会真正和谐稳定的拳拳之心。 面对着中国现实的许多问题,作者认为:“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原则。只要是合法权益,就不能以任何名义剥夺,只能是公平自愿的交换。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绝对没有以剥夺部分人哪怕是少数人合法权益的‘民心工程’的。” 于建嵘的学术研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社会最为敏感的前沿地带游刃有余,还得益于他与底层立场相关联的底层心态、底层智慧及底层边界。他用谦卑敬畏的学者良知正大光明的研究当代社会的真问题和真学术,用真诚的心灵和理性的思想感动了无数底层的百姓和政府的官员,堪称颇具现代意义的空谷足音,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和谐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法学博士,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版)。2003年获《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诤言奖”;2004年获《南方周末》“特别致敬人物”称号;2005年获《中国新闻周刊》“三农研究(专著)奖”;2008年分别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组织评选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农村人物”称号,《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人物”称号。
书友短评:
@ dodoinsky 选读。借用印度庶民学派“底层”话语资源,反抗“底层无政治”的精英主义政治观。这个由弱势群体构成的底层人口群,既不能被国家也不能被公民社会收编,似乎是一种游移的力量和存在,为生存不断地和国家和公民社会周旋。作者认为,社会底层群体最为现实的诉求目标是具体的利益诉求,这决定底层政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场域,和国家政治以及公民社会政治之间的若即若离。“社会底层群体所进行的政治抗争表现为在国家政权想主导下,利用公民社会的力量,试图谋求某些具体的利益。关注真实的民生是底层政治的真正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诞生起就欠缺阶级意识认同,尤其在执政者长期意识形态宣扬下,被赋予超乎其本身的神圣话语和政治光环,这一方面制约工人的独立思考和阶级意识发育,一方面成为工人维权抗争的武器,这是当下中国工人维权抗争的表现特征 @ 自由无用的咸鱼 农民工、信访、基层自治 @ 倒影 很多重复,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悲剧重演,有人说还是好的,现在呢,不让说了,好吗?只有一种声音,这个声音带来了灾难 @ 雨露夜盲 专栏文章 可以看看 但是没啥干货 @ kunni 其实感觉方法很多都不适用的,去农村调研的一些感受,里面的底层形象和我了解到的也不一样,也许是时间间隔很长的缘故。
I 农民工是谁家的孩子
让农民工不再漂移
农民工是谁家的孩子?
失业就得自己承受?
农民工养老保险为何遭冷遇?
农民工养老保险需要制度创新
何必僵化处理第一代农民工养老难题
返乡农民工创业要量力而行
农民工返乡的社会压力和对策
农民工培训券动了谁的奶酪
剥夺穷人生存权就会同归于尽
深期I代市长“农民工”观的希望与缺憾
不是“人道关怀”,而是政府责任
II 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
城镇化要以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前提
不能把土地流转当政绩
土地应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农民
土地流转是农民的法定权利
以制度性安排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
公司掠夺农民与政府掠夺一样可怕
民心工程也不能违法占地
农地冲突将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
学者和庸医及农民的鲜血
Ⅲ 村民如何自治
让农民组织起来
守护农民的利益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的农民组织
村民选举中的问题要靠坚持自治来解决
要合理地确定国家行政权与乡村自治权的边界
要警惕村民自治权对农民个人权利的侵犯
要警惕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把持和对抗
传统组织资源与村民自治
村庄非法选举是利益和制度的博弈
村民自治不是民主的怪胎
农会与新家村建设
社区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要在政治上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农民
我为什么主张重建农民协会?
乡镇改革需要制度创新
社会自治是乡镇改革的方向
Ⅳ“三农”问题的关键何在
“三农”问题的关键何在?
30年中国农民的得与失
大邱庄与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应是一项基本国策
如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四没有”
关爱农村最困苦的群体
李昌平的难题
农民致富中的政府责任
V 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和出路
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和出路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利益冲突与管治困境
治乱之要,其本在吏
防范社会泄愤事件要治本
如何走出施政和维权的暴力困境?
群体暴力袭警案何以频频发生
不能用社会敌意事件误导社会
王帅案中谁更应道歉
要重视群体事件中群体心理
化解民怨需要系统的制度建设——石首事件反思
慎用公安和武警这个“灭火器”
有一种抽象愤怒
从网民调查团到中央巡察专员制度
解决利益冲突需要公平公正的社会规则
劳资和谐需要制度建设
如何让全总的通知落到实处
出租车罢运、公司制与政府管理理念
共度危难更要解民生之多艰
Ⅵ 信访改革需要新思维
保障公民信访权利是一项宪政原则
从信访“销账”看县级党政领导政治责任的缺失
谁在承受截访的成本?
“信访-票否决”是权力迷信数据的结果
总理亲自接访又如何?
国家信访局官员常驻省市不值得期待
大学设立“信访专业”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惊闻老上访户大都成了精神病
支苗们是如何为孙东东辩护的?
警惕信访制度的进一步异化
如此花钱买不来真正的稳定
拘留进京上访农民的责任者应被问责
“陪访制”不值得提倡
信访制度改革需要新思维
Ⅶ 基层政权的困境
要重视农村基层干群关系中的信任危机
要“党性”还是要“人性”
超越省管县县政自治才是治本之策
县政改革请自改变“异地为官”始
县政权力悖论凸显体制困境
县纪委扩权也难承监督地方党政之重
“省管县”难破县政困境
县政改革的方向是民主自治
如果程序公正,十八岁当市长也行
“减副”须先减负且要依法
“于都事件”的历史教训
当纪委成为了股东,我们还可以信赖什么?
抽烟文件背后的权力逻辑
好人主义盛行的忧思
网络时代需要有更高的执政能力
政治问责需要放权和赋权
……
Ⅷ 在底屋发现政治
Ⅸ 权利、良知与责任
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