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关键概念(原书第2版)

书名:德勒兹:关键概念(原书第2版)
作者:[美]查尔斯·J.斯蒂瓦尔
译者:田延
ISBN:9787568912952
出版社:拜德雅|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12
豆瓣评分: 8.3

书籍简介:

– 编辑推荐 – 吉尔•德勒兹所“发明”的诸多概念——装置、褶子、差异与重复、电影与欲望——是理解他的哲学方法的关键:它们致力于扰乱特定的知识体系,使之敞开并将其与知识体系内部和外部的其他概念联系起来。本书中简短易懂的各章都将聚焦于德勒兹的某个概念,阐释它们的含义并展示这些概念的用途。各篇文章的作者也会探究这些概念如何相互衔接、交叉和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偏离后现代思想的其他领域。 – 内容简介 – 在第1部分“哲学”中,每位作者都对概念进行了定位,它们和启发了德勒兹思考的哲学家们息息相关。 第1章“力”的作者提出,这个术语的重要性涉及德勒兹对斯宾诺莎和尼采的重新理解; 第2章处理“表现”这个概念,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个概念如何能够一如既往地扩展到德勒兹和加塔利在《千高原》里就力的“口令”和阐释的集体装置展开的一连串思考; 第3章通过把德勒兹的思想视为他超越康德之运动的表征,向读者讲述了那个重要的对子,即“差异—重复”; 第4章研究了德勒兹和加塔利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术语,即“欲望”。 第2部分,即“相遇”中的文章,允许作者们把特定概念作为手段,显示它们在其他领域中的活动、效用和生产力。 第5章处理的是“意义—级数”这个对子; 第6章论述了“事件”这个重要概念,并强调了《差异与重复》和《意义的逻辑》,还把这个概念和德勒兹最后的课程联系了起来; 第7章探究了“装置”这个概念,首先探究了它在德勒兹和加塔利作品中的政治意义,然后探究了一个装置在技术领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运作方式; 第8章经由“微观政治”这个概念,解释了德勒兹和加塔利如何为理解并反抗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宏观政治力量提供了可能的手段; 第9章思考了“生成-女人”这个颇受争议的术语; 第10章涉及另一个频繁与德勒兹和加塔利联系在一起的术语——“少数”,该章展示了他们与卡夫卡作品的密切联系如何超越了文学而进入少数人在政治和艺术领域中的表现与实验; 第11章论述了在政治和艺术上仍然可能引起强烈反应的一对术语,即“风格与口吃 ”; 第12章处理的是“感觉的逻辑”,解释了德勒兹对弗朗西斯•培根的绘画的评论如何为他提供了另一种“做”哲学的方式; 第13章论述了德勒兹在两本论电影的书中提出的相互联系的几个关键概念,以此揭示了德勒兹提出一门电影哲学时所采用的方法。 第3部分“褶子”起到了一个总系索词的作用。 第14章不仅探究了“情动”和“情状”的不同意义,而且探究了这些术语在德勒兹同代人的著作中如何聚集在一起,又是如何地彼此不同; 第15章讨论的是德勒兹论述过的“褶子”和“折叠”的诸般过程; 第16章论述的是德勒兹终身的计划,以便阐明一种既具批评性又具临床性的症状学; “哲学”构成了第17章的主体,并讨论了这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的哲学可能性。

作者简介:

– 编者简介 –

查尔斯•J.斯蒂瓦尔(Charles J. Stivale)是韦恩州立大学杰出的法语教授。他已经编了两期《物质》(SubStance,1984,1991),均和德勒兹、加塔利有关;他还出版了《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双重思想》(The Two-Fold Thought of Deleuze and Guattari,1998)及《吉尔•德勒兹ABC》(Gilles Deleuze’s ABCs,2008);与尤金•W. 霍兰德和丹尼尔•W. 史密斯合编了《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2009);与马克•莱斯特合译了德勒兹的《意义的逻辑》(The Logic of Sense,1990),与朱塞佩•梅基亚合译了弗朗哥•贝拉尔迪(比福)的《费力克斯•加塔利》(Felix Guattari,2008)。

– 译者简介 –

田延 男,1990年生于陕西西安。2008年9月—2015年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5年9月起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其间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塔夫茨大学国际文学与文化研究系访学一年。译有《导读阿尔都塞》和《导读巴赫金》。

书友短评:

@ 睡觉的Aho 翻译特别用心。裏面有几篇很做作的文章,很難看到编集的思路,肯定算不上好的文集。(差异重复、意义级数、装置、从情状到灵魂、批评临床 几篇犹好) @ 蓝天 德勒兹入门读物,整体尚可,部分翻译建议还是看看英文词源理解,如文中incorporeal transition 翻成 “非实体转换” 如果查查corporeal的词源,代表肉体理解会容易的多,德勒兹还是得看哲学史啊 @ wwwww 好难读的书 @ 一只大鱼 德勒兹概念梳理,译者注释丰富。开篇吸引人,那个卡戎往返摆渡德勒兹的漫画有趣而睿智。“重复是同一件事的重复,还是自身形变的可能。这是生,还是死?……卡戎最后一次向所仰慕的乘客致敬,并认为这是最后一次穿越……‘死亡和差异不会并肩同行的!’哲学家远远地叫喊着,消失在黑暗之中。” @ 井方 可以可以可以 预先看了点内部资料,刚好把稿子寄回才发现我是多么需要德勒兹的事件哲学 @ kk 仍然是难读的,把德勒兹和影响他的前哲学家联系起来,不懂的还是不懂 @ 川 迷人 缺点是写电影的那两个学者没什么电影审美 @ ἐπιστήμη 想拿这本书入门德勒兹就想多了 @ chair 选读。 @ terminator 开头那两章的写法真是让人无语。尤其是《表现》,生涩的概念摘出来就用,想当于是给原著做缩句。作者你好歹解释一下呢。

书籍目录

目录
作者介绍
致谢
书名缩写
导论:吉尔•德勒兹,友谊中的一生
第1部分 哲学
1 力
2 表现
3 差异,重复
4 欲望
第2部分 相遇
5 意义、级数
6 事件
7 装置
8 微观政治
9 生成-女人
10 少数
11 风格,口吃
12 感觉的逻辑
13 电影
第3部分 褶子
14 从情状到灵魂
15 褶子与折叠
16 批评,临床
17 哲学
生平年表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 主体性从来就不是我们的,它是时间,也就是说,是灵魂或精神,是虚拟之物……这样一种情动——它具有影响和被影响的能力——又居于何处呢?简单的回答是:在逝去的时间当中。从一个(相当具有人性的)角度来说,虚拟可以被部分理解为已经发生的:一个独立存在的过去,在遗忘的这一面上充满情感的积淀。然而,关键在于,虚拟也总是和(作为生成的)正在发生的事情或同时将要发生的事情相接触,并以一种积极的—情动的方式参与其中:它超出了意识,是一种情感的积淀 ,持续不断地向着它在未来的变异的现实化而逼近
    —— 引自章节:14 从情状到灵魂
  • 意义无法被化约成所肖这些限定形式,它标志着一种既不属于词语的秩序,也不属于事物的秩序的超存在( extra-being)这个维度就叫作表现。因此,一方面,意义不存在于表现它的陈述之外。被表现的事物不存在于它的表现之外。另一方面,意义也不能被完全化约为陈述的内容,因为有一种非常明确的且与其表现不相类似的客观性( objectite)。德勒兹在《意义的逻辑》中使用了“树变绿了”这句话,作为该悖论的一个例子。这句话表现的是树“变绿”的意义,是颜色的意义,而这颜色就是它的纯粹的“灌木”( aerification)的事件。但在此处,事物(树)的属性是“变绿”这个动词,或者进一步说,是由这个动词表现出的事件。但这一属性将不会和物质的状态混为一谈,也不会和事物的特性或特征相混淆。正如德勒兹所说,“属性并非一个存在”,而是被陈述所表现的超存在,而“变绿”的意义也不存在于表现它的陈述之外(LS:21)。这里,我们可以再次提及在表现中被汇聚在一起的两个平面,这两个平面会继续保持彼此的不同,并在其意义不同一的情况下共存下去。但是,正如德勒兹所评论的,这并未产生循环推理或同义反复,而是产生了在陈述中或在事物的表面上维系着或持存着的差异观念。“意义既是陈述中可表现的( the expressible)或被表现的( the expressed)东西,也是事物状态的属性”(LS:22),但这个意义所表现的是意义本身的事件( the event of sense its它是一条跨越了陈述与事物、陈述与身体的界限,是一个一开始就表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超存在,这种关系并不存在于表现之创造的外部。然而,尽管意义的事(或“意义一事件”)和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人们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它的本质是纯粹语言性的,以至于语言正是以这样种方式作为它的原因而发挥作用。这条界线一方面并未穿越语言和事件,另一方面也没穿越语…
    —— 引自章节:2 表现
  •   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共45册),这套丛书还有《导读巴特》《导读德勒兹《差异与重复》》《导读波伏瓦》《导读德里达》《导读维利里奥》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德勒兹:关键概念(原书第2版)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