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

书名: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
作者:[美]贝兹·卓辛格
译者:陈岳辰
ISBN:9787508671284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大方
出版时间:2017-1-1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10
豆瓣评分: 7.1

书籍简介:

贝兹·卓辛格以美国刑罚学家和记者的身份,走访了卢旺达、南非、乌干达、牙买加、泰国、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挪威九个国家的监狱,向我们揭开我们以为的正义是什么模样。 卢旺达、南非、乌干达、牙买加、泰国、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挪威九个国家的监狱实境;在惩罚之外,我们应该有更多道德、救赎、宽恕和机会的可能。监狱,作为今日司法体制的核心,最缺乏的就是透明。它们仿佛从未存在,多数人一生都没有看见和接触过,却隐隐约约将之视为正确和正义的象征。在这趟历经九个国家监狱的人性之旅,我们跟随作者寻回几乎被每个国家、整个地球遗忘的那群人。 我们以各种词藻美化监狱,仿佛那和医院一样是个纯净无菌的空间:“隔离”“矫正”“治疗”“行为管理”,住进监狱的人叫做“狱友”,他们是“受刑人”正在“服刑”,有“管理人员”协助。经过美化,很容易忽视监狱的实际环境,忘掉在那里夜以继日、年复一年,乃至于度过数十年或后半生的,是活生生仍会呼吸的人类。 “把他们关起来”是我们面对的现实,“然后呢”是我们要继续深思的问题。

作者简介:

贝兹·卓辛格 Baz Dreisinger,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副教授,也是美国知名Prison-to-College计划的创办人,这项计划旨在为囚犯提供出狱后上大学的机会。贝兹·卓辛格同时是一位记者 ,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撰稿,谈论内容包括流行音乐、种族议题等。

译者 陈岳辰,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毕业,现任专业口笔译者、大学兼任讲师,译作有《诱惑者的日记》《死亡之门》《非理性时代:天使微积分》《原罪》等。

书友短评:

@ 唐小万 算是新思路(对我来说)看待监狱问题。强调艺术教化作用以及人性,内容翔实。不过作者作为一个提供教化的人员在面对每个囚犯时更多是出于个体……例如父子不能相见或者是出了监狱的人无法重新融入社会,而开始反思这个制度。她提及的量刑我很同意(前面提到的几个国家都有这类问题)。但后面的有些过于关心个体了。我当然理解对于罪犯和受害者本身惩罚并不是唯一必须学会宽恕,但如果国家没有刑法和监狱制度震慑——不是每个民众都能理解艺术教化的作用。而伤痛这种东西只让受害者承担让受害者谅解是真正公平吗?强调个体忽视集体需要本来就不容当下。这本书看看就好。另外数据也不是提供得很多…… @ 北纬 倒不会觉得作者回避了重刑犯的话题,她论述的是一种普适的修复主义,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接受机会后的结果怎样肯定要看各人所为了。简短来说,并不觉得作者有“圣母”的嫌疑。不喜的点在于,描述美式中产生活的片段多了点(各种酒店/风景的描写)——我是来看监狱的情况的,不是看你旅游的。即便是为了和监狱环境对比也不能完全抹除某种优越的气息,导致全书带来的真诚感有所减弱。并非是要写得凄风苦雨,而是环境与风景的描述是可以不那么显得突兀的,如果能像对待犯人那般平和真诚可以加分许多。 @ 晚来 前几天写了一篇雅思作文,题目是,很多人认为可以让曾经的重刑犯在出狱后给还在学校里的孩子们讲课,他们可以用丰富的经验和案例来告诉孩子们一些道理。但最标准的答案依旧是:还是应该由专业的警察来干这件事,因为警察实行这样的教育,是100%无害的,但曾经的重刑犯不一样,学生们对他会有首因效应,因为知道他是曾经的犯人,所以反而会有戒备心理。作者提到不应对曾经入狱过的人实行污名化,但,入狱过的人之所以“被”污名化,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曾经无论大小都犯过错吗?污名化的前提是,这个群体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并且群体中的某些人干过坏事,而某些人没有。如何克服对他们的恐惧,不是某些制度的改变能解决的,而要从人的心理出发,但这显然不是容易解决的议题。

前言 1
1 报复与和解 | 卢旺达 1
2 对不起 | 南非 41
3 牢笼里的艺术 | 乌干达与牙买加 87
4 女性和喜剧 | 泰国 127
5 单人禁闭与超高度安全级别监狱 | 巴西 163
6 民营监狱 | 澳大利亚 193
7 社会复归 | 新加坡 229
8 什么是正义? | 挪威 271
致谢 308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