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

书名:奥斯曼帝国1299-1923
作者:[英]卡罗琳·芬克尔
译者:邓伯宸/徐大成/于丽
ISBN:9787513924283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696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以土耳其语材料为基础的奥斯曼通史 畅销伊斯坦布尔各景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倾情推荐 ◎ 编辑推荐 ☆英语世界第一部以内部视角描写奥斯曼帝国崛起至衰落历程的著作,完全摆脱西方中心视角和东方主义 ☆伊斯坦布尔旅游景点最畅销的英语奥斯曼通史著作 ◎ 内容简介 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它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的一举一动,对欧亚大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它却渐渐衰落,沦为备受欧洲压迫、剥削的“欧洲病夫”,并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崩溃。 本书主要讲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13世纪末建国起,至1927年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发表伟大演说之间的悠久历史,用16个章节叙述了奥斯曼帝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有早期奥斯曼苏丹为领土扩张、国家强盛所做的各种努力,奥斯曼人在面对西方国家的挑战时的各种反应,也有奥斯曼末期各种势力挽救国家于颓败的努力,并在其中展现了奥斯曼的成就与文明特色。 本书笔法生动,内容翔实,并是英语世界第一本大量运用奥斯曼土耳其语原始材料写成的奥斯曼通史。不同于过去西方学者的著作,它试图以一种更加中立的角度叙述这段长达6个世纪的历史,在土耳其颇受欢迎,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大力推荐。 ◎ 名人推荐 卡罗琳·芬克尔游刃有余地展示了奥斯曼帝国充满戏剧性的历史。 ——奥尔罕·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如今,对伊斯兰教的了解已不再是文雅博学的标志,而成了一种必需,卡罗琳·芬克尔出色的研究应该列入人们的必读书目。 ——威廉·达尔林普尔,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 精彩力作……有史以来最权威的奥斯曼帝国叙事史。 ——《文学评论》 芬克尔的创新之处在于,她展示了奥斯曼人是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们的帝国的……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出版人周刊》 芬克尔为大家书写了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奥斯曼帝国六百年的历史。本书研究深入,文辞优美……对于希望了解这个帝国的人来说,本书必不可少。 ——希斯·W. 洛瑞,普林斯顿大学奥斯曼与现代土耳其研究阿塔图克讲席教授

作者简介:

卡罗琳·芬克尔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奥斯曼史博士,奥斯曼研究专家,在伊斯坦布尔生活多年。其他著作包括土耳其语写作的《战争的管理:奥斯曼在匈牙利的军事行动1593—1606》与《奥斯曼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1500—1800》

译者邓伯宸,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报社翻译、主笔、副总编辑、总经理,译著有《哭泣的橄榄树》《印度:美丽与诅咒》《遥远的目击者:阿拉伯之春纪事》《日本新中产阶级》等。

徐大成,台湾海洋大学毕业,台湾中山大学管理硕士(EMBA),曾任商船和军舰官员、大学兼职讲师、科技公司董事长等职,译著有《印度:美丽与诅咒》《遥远的目击者:阿拉伯之春纪事》等。

于丽,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史。

书友短评:

@ 晓木曰兮历史系 卡罗琳·芬克尔认为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另类的帝国,他是阿拉伯人的征服者,也是拜占庭帝国的终结者;他是基督教世界恐惧的狂战士,也是伊斯兰世界的扛大旗者;他打断了欧洲世界的贸易渠道,也成为麦加麦地那的守护者;他把伊斯兰教的信仰最大限度的传播到欧洲;他也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大航海。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系是相当复杂的,突厥传统的中央控制系统和本土的地方政治模式有了极大的对立。游牧民对中央集权有自己的体会,奥斯曼人并不是简单的牧羊人一样,不是常见的那种漫无目的的生活方式。 @ 后浪 与Patrick Kinross的〈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交互着读尚觉不错。Finkel立基于奥斯曼视角,利用了大量本土历史文献,细节更趋饱满丰富,印象深刻的譬如第八章瓦尔瓦尔阿里的一份自传,提供了有关少年征召制度和奥斯曼官员升迁的有趣资料。不过鉴于Finkel是研究17世纪奥斯曼的专家,这本通史在各时段的篇幅安排上也就有了畸轻畸重之弊,譬如对科普律吕家族上台前的杰拉里叛乱时期着墨极详,细节之琐碎足令不熟悉奥斯曼史者如坠五里雾中,所以即便全书材料精详,史观新颖,若无基本的史实储备,阅读起来怕是不易上手。 @ 扭腰客 这本书超级厚,写的很详细,全书正文分了十六个章节,我个人觉得翻译的很不错,读起来很流畅,而且有些用词也很中文语境,一读就知道表达的意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书本前面有《奥斯曼政教职称说明》,因为没基础的读者是真的不知道这些表示的是什么职位身份。还有《关于地名、地图与引文的说明》,可以辅助读者了解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扩张以及衰落蚕食的地理情况。书后还有《奥斯曼帝国历任苏丹》《大事年表》,可以帮助读者梳理线索。书中还有三处有不同数量的彩页,感兴趣的可以读起来!

书籍目录

致 谢

奥斯曼政教职称说明
关于地名、地图与引文的说明
1 同侪之首
2 王朝分裂
3 帝国视野
4 信徒之王
5 万国之主
6 守成苏丹
7 派系当权
8 帕夏复仇
9 权贵统治
10 帝国松动
11 安逸之患
12 行省坐大
13 从“新秩序”到“秩序重整”
14 认同危机
15 伊斯兰帝国
16 暴风雨前的平静
奥斯曼帝国历任苏丹
大事年表
注 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 · · · ·

  • 伊斯坦布尔建造天文台的事显示,在这个时代,即便个人大权在握,也可能是黄粱一梦瞬间成空。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是位富于进取心且善于说服人的大维齐尔。他在任内曾经大胆提出开凿衔接顿河与伏尔加河的运河,以及红海运河。在1574年,他说服刚继承宝座的新任苏丹穆拉德三世,让他下令在与伊斯坦布尔隔金角湾相望的加拉塔建造一座天文台。这座天文台不仅能促进对宇宙科学(天文学)的研究,也能提升占星术的精准度,有助于为苏丹的各项工作预测吉时。但是索库鲁.穆罕默德在1579年10月遇刺身亡。1580年1月,这座天文台就被拆除了,因为当时的教长艾卜苏乌德埃芬迪的儿子艾哈迈德.舍姆塞丁埃芬迪告诉穆拉德,观测星空会带来厄运,过去几年降临奥斯曼帝国灾难可以证明这一点。
    —— 引自第211页
  • 创新改革派和基要主义者之间的争论长久以来一直是伊斯"知识分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卡迪扎德.穆罕默德命名的卡迪扎德运动塑造了17世纪严苛的道德环境,它源自以穆罕默德.比尔吉维为代表的保守派。后者是苏丹苏莱曼时期的学者,他在一系列涉及公德与私德问题的著作中,极力推动极端保守拘谨的宗教思想。在追求建立一个未被先知之后的各种创新污染的伊斯兰教时,卡迪扎德里运动一直以穆罕默德.比尔吉维的著作为行动准则。
    —— 引自第234页
  •   汗青堂(共137册),这套丛书还有《铁壁之围》《匈人王阿提拉》《古希腊民主制的兴衰》《武士革命》《被统治的艺术》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奥斯曼帝国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