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劳动与卡尔·马克思

书名:数字劳动与卡尔·马克思
作者:[英]克里斯蒂安·福克斯
译者:周延云
ISBN:978701023011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74
豆瓣评分: 7.4

书籍简介:

福克斯认为,计算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例如Facebook, Google, YouTube 和Twitter)时代,人类的劳动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全球价值链生产方式下各种不同形式的数字劳动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digital labour . 简称为:IDDL),这包括:非洲采矿业工人的奴隶般劳动——一个采集制造电脑顶部和移动电话的矿物质的矿工劳动形式;(富士康)硬件装配工厂每天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无加班费的工人劳动;新帝国主义通过工程外包而从发展中国家攫取超额利润的印度软件工程师的劳动;高报酬、高强度劳动、工作与休闲界限模糊的谷歌贵族工人的劳动;低工资、高度不稳定的服务性工作,即呼叫中心的泰勒制﹑主妇式劳务服务等。但是,所有这些劳动方式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人类的劳动力被剥削。福克斯对这些案例的经验数据和实证分析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阐释。而其理论化阐释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他在数字劳动理论化以及分析过程中,把“全球价值链”范畴批判性地运用于理解复杂而多维的马克思的“生产方式”之中。

作者简介:

译者周延云,女,西北大学哲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前沿问题等。

先后在CSSCI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5篇,主持并参与省级、***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10余项。译作《大失败:资本主义生产大衰退的根本原因》一书2013年7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书友短评:

@ duck不必 社會滲透在一切之中,個人也只是普通的個人,但如果我們不想把人看成是死的物,我們就必須相信社會的批判詮釋、道德認知以及團結社會的力量和有效性。它們是個人的法理,我們必須像對待個人的實際情況那樣地對待它。當前是生命科學主導了唯科學主義領域的話語,因為社會逐漸取消了原有的對生命的解釋,將它解釋為是無生命的物。但如今的唯有機生命也無非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事實上決定了我們和我們社會的一切並不是有機生命,而是市場。如果創造系統的價值一旦進入自動和機械式的運轉,許多人就不再為發展生產力所需要。生物技術拆解和客體化了個人,使他們變得渺小和可操縱。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又將他們拼湊在一起,滿足他們的主觀願望,醫治他們的疾病,並在這個意義上將他們用於生產,使他們成為不朽。部分與總體,全力與無能為力相聚在一起。 @ Castor 水分太多,干货集中在文献梳理部分,但仅仅靠这部分也足以养活国内高校那些孜孜不倦生产学术垃圾的酒囊饭袋了。而所谓数字劳动,与马克思时代的大机器工业下的劳动既是有所区分的,也是同构的:数字技术的进步相比于大工业的工人劳动不仅仅没有解放工人的双手,反而让脑力劳动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形式,资本家可以借此进一步开放像妇女一样的劳动群体,而数字技术的出现又打破了劳动的时空限制,如果说过去的工人是被迫限制在机器面前一天14小时劳动,数字技术则帮助资本家则将工作植入了每个劳动者的正常生活之中。同时,数字网络上的所有用户在消费虚拟产品时也成为了一种数据生产者,因此数字劳动又具有了“产销一体化”的特征,而这种消费者的劳动是无意识的,因此数字资本家通过数字技术对数字劳动者(包括数字消费者)恰恰实现了更彻底的剥削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ICT劳工的工作状况
第二节 全世界哲学家团结起来,关注数码劳工和理论化数字劳动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特色
第二章 国外马克思“数字劳动”研究历程:从“非物质劳动”到“数字劳动”
第一节 《帝国》之前的《赛博—马克思》:“非物质劳动”的主体构成和斗争形式
第二节 非物质劳动:《帝国》与《大众》的根基
第三节 《帝国》之后:《数字劳动和卡尔·马克思》
第四节 全世界哲学家团结起来,理论化数字劳动以改变现实世界
第三章 “非物质劳动”理论
第一节 “非物质劳动”概念提出的“马克思范式”
第二节 奈格里的政治实践活动和思想轨迹演进
第三节 奈格里和哈特的“非物质劳动”理论
第四章 “非物质劳动”的当代形式
第一节 数字劳动者:工人、作者和公民
第二节 数字劳动:既是游乐场又是工厂的互联网
第五章 数字劳动和卡尔·马克思:工作与劳动及劳动价值论的重建
第一节 为什么选择马克思的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工作和劳动的论述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建
第四节 结论与评价
第六章 数字劳动和卡尔·马克思:英国当代文化研究和经济因素
第一节 马克思在英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文化研究的未来》
第三节 约翰·哈特利:《文化和媒体研究的数字未来》
第四节 保罗·史密斯:《文化研究的复苏》
第五节 结论与评价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传媒理论研究:达拉斯·沃克·史麦兹与当今受众劳动
第一节 政治经济批判的重要性:达拉斯·沃克·史麦兹和批判理论
第二节 “受众劳动”和“受众商品”争论的复苏
第三节 数字劳动:社交媒体的资本积累和商品化
第四节 意识形态、玩和数字劳动
第五节 福克斯对“数字劳动未受剥削”观点的驳斥
第六节 结论与评价
第八章 数字劳动的社会背景:跨国信息资本主义
第一节 信息社会理论分类与“跨国信息资本主义”理论
第二节 衡量信息社会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跨国信息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节 对“跨国信息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第九章 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多种数字劳动案例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理论
第二节 数字奴隶制:ICT矿产采掘的奴隶般劳动
第三节 富士康的剥削:原始积累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四节 新帝国主义的劳动分工:印度软件业中的劳动
第五节 硅谷梦想和剥削梦魇:谷歌的贵族劳动
第六节 泰罗制、主妇式的服务性劳动:呼叫中心案例
第七节 社交媒体用户的无偿数字劳动
第八节 结论与评价
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全书总结
第二节 对“国外马克思数字劳动研究”的再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数字劳动与卡尔·马克思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