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四册
作者:劳思光
译者:
ISBN:978710805232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5-2-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284
豆瓣评分: 8.9
书籍简介:
《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作者通过其独特“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内涵,条分缕析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一册主要介绍古代中国思想及儒、道、墨、法、名等各家学说。第二册主要介绍汉代宇宙论中心之哲学思想、魏晋玄学与中国佛教哲学。第三册上下主要介绍唐末思想之趋势与宋明理学的发展,以及明末清初的哲学思想、乾嘉学风与戴震的思想。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 该书于20世纪80年代在港台出版,即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精深研究和新颖的诠释而广受好评。作者因而名重士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与唐君毅、牟宗三齐名,被誉为“香港人文三老”。该书亦被公认为是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在港台地区20多年来,版行不断,成为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必备书。
作者简介:
劳思光(1927—2012)湖南省长沙市人。本名荣玮,号韦斋,笔名思光。台湾“中研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1949年后任教于台、港等地,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人,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和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及台湾华梵大学讲座教授。
先生学贯中西,著作极丰,无论文、史、哲学,乃至金石考证等方面,皆有论述。其中尤以1980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为探讨中国哲学史之巨著,成为港台文史哲科系学生的必备教材。其他著作包括《康德知识论要义》《历史之惩罚》《中国文化要义》《中国之路向》《思光少作集》《解咒与立法》《中国文化路向问题的新检讨》《思辨录》《思光诗选》等三十余种。
书友短评:
@ 归洋 劳先生对哲学史更注重哲学的维度,而为此版本作序的杨国荣先生指出其师冯契先生的哲学史更注重历史的维度,吊诡的是杨氏本人论学则与劳先生同调。 @ 豪崽 中国哲学史已有多个版本,最著名的是胡适与冯友兰,前者的问题在于只有上部没有下部,后者的问题在于站在宋明理学的立场,难免失之主观。论体例之完善、内容之详尽、立场之客观,当以劳思光版本为最上,宜乎此书最适合作教材。金观涛的《中国思想史十讲》对此书多有借鉴之处,可见其书之价值。 @ palomar 归纳起来劳先生认同的知识分子就四个人:孔孟陆王;认同的儒学典籍就两本:论孟。 @ 多吃青菜少长肉 有立场的哲学史。后半段的部分内容搁待以后再读。 @ 小白小白 很不错 可以对中国哲学史有一个认识 @ 任逸行 读过序了。 @ 樱荔 冯友兰,张岱年,劳思光。 @ 为适 劳思光对很多哲学家的评价都很“不客气”。比如批评韩愈排佛不懂佛学义理,以孔孟道统之传人自居,却不识孟子心性义等等(不过确实说得都对啊)。对荀子王充批评更多。大陆流行的几本哲学史,大概都不敢这么写,都慎评长短。个人虽然比较喜欢有个性的哲学史,但觉得作为流行教材的话,还是郭齐勇的中哲史更好些。此书更适合作为工具书,当作延伸阅读来使用。此书的语言读起来不太舒服,里面常有一些拗口的词,难解其义。比如“将… @ m 注重文本分析,而且对原始佛教的分析的确还是可圈可点,大概看懂了60%……? @ 冷冻直升机 就硬核程度来说,完爆市面上胡适之流的中哲史。其实主要看了前两册,而且是挑感兴趣的地方看的。港台地区那边的新儒家,立场鲜明,康德味儿浓。心性论,一系论,框架清晰。阅读需要西哲和文言文底子。文风犀利冷峻。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论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序言
第一节 已往成绩之探讨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第三节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第四节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
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
第一节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
第二节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
(一)古民族之三集团
(二)殷民族略考
(三)结语
第三节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
(一)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
(二)殷周关系
(三)周初之政治形势
第四节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式及影响
(一)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
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
第一节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
第二节 古代中国思想之重要观念
(一)《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二)《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
(三)《书经》中之政治思想
第三节 附论原始信仰
(一)人格天观念
(二)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
(三)“命”观念
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
(上) 孔子与儒学之兴起
第一节 儒学之源流问题
第二节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
(一)孔子之生平
(二)孔子之学说
(三)孔子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
(下)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第一节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第二节 孟子之学说
(一)心性论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论
第四章 道家学说
第一节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
第二节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
(一)老子其人
(二)《老子》其书
(三)《道德经》思想大要
第三节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
(一)庄子其人与其书
(二)庄子之思想
第五章 墨子与墨辩
第一节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
第二节 墨子之思想
(一)兼爱
(二)天志与权威精神
(三)尚同与国家论
(四)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
第三节 墨辩
(一)墨辩之时代
(二)《墨经》中所涉及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
(三)《墨经》中之逻辑理论
(四)《墨经》中所涉及知识问题
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
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
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
后序
书目录要
【中国哲学史·第二卷】
导言:总论中国哲学之中期——附论汉唐文化
一、释“中期”之意义
二、本期中国哲学之演变历程
三、汉唐文化对士人心态之影响
第一章 汉代哲学
一、汉代哲学之外缘观察
二、汉代哲学之内在解析
三、汉儒之没落
四、道家思想之肢解
五、董仲舒与天人相应之观念
六、《礼记》之思想
七、《易传》之思想
八、《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结语
第二章 魏晋玄学
一、玄学之根源及分派
二、“才性”之说
三、“名理”之说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
一、总说
二、印度佛教教义述要
三、佛教在中国之流传及讲论
四、中国佛教之三宗
五、返归印度之佛教思想运动
后记
书目略录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上】
序论
第一章 唐末思想之趋势与新儒学之酝酿
第二章 宋明儒学总说
第三章 初期理论之代表人物
一、周敦颐
二、邵雍
三、张载
第四章 中期理论之建立及演变
一、程颢之学
二、程颐之学
三、程门弟子之分派
四、朱熹之综合系统
五、朱熹之论敌
第五章 后期理论之兴起及完成
一、陆九渊之学
二、王阳明之学
三、王门弟子之分派
四、后期理论总评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下】
第六章 明末清初之哲學問題(上)
一、阳明后学引出之哲学问题
二、东林学派之调和论
三、刘宗周之学说
第七章 明末清初之哲學思想(下)
一、黄宗羲
二、顾炎武
三、王夫之
四、颜李学派及其他
第八章 乾嘉學風與戴震之哲學思想
一、论乾嘉学风
二、戴震之哲学思想
后記
校后記
答友人書——論中國哲學研究之態度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