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工地建筑业农民工的生存图景
作者:潘毅/卢晖临/张慧鹏
译者:
ISBN:978730109934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2-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98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建筑工人,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却拿着最低最难要的工资。他们为城市的繁荣献出了青春、健康甚至生命。然而为了争取一点血汗钱,他们甚至需要爬上高楼寻求自杀以引起关注。房地产建筑行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龙头而备受瞩目,但这种经济增长背后疯狂的资本积累、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各种社会伤害却常常被忽视。建筑工,这个民工中规模最大、命运最惨的群体,吸引了本书作者潘毅教授及其团队的目光。两年来,他们深入工地、访谈工人并随工人返乡,访问了近百户建筑工家庭,获得了详细的第一手材料。书内,潘毅博士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来透视建筑业农民工阶层形成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潘毅,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博
士,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
授,研究方向包括阶级和性别研究。代
表作MadeinChina:Factory Women Workers
in a Global Workplace.(Duke University
Press)获2005年C.Wright Mills奖,是
首位获得该项社会学大奖的亚洲学者。
卢晖临,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
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哈佛燕
京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农村发
展、农民工的阶级形成等,多篇论文发
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
究》、《开放时代》、Ru ral Studies等
学术杂志。
张慧鹏,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
究成果曾发表于《开放时代》。
书友短评:
@ 周沐君 花了一个晚上大致看了一遍这本书,作者潘毅这个名字勾起了我关于18年夏天某事件的回忆……这本书有些部分还是太学术化了,并不像作者写作的初衷那样能让农民工完全读懂,而且从8年后的目前情况来看,农民工也并没有像她说的那样逐渐从自在走向自为,反而是更加依赖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在工人散去以后。这本书虽然提出了问题也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却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在对分包制的历史介绍中和全书的结尾处给出了隐晦的暗示 @ 小泽君 重复内容不少,阶级话语的问题也谈得很尖锐。问题在于阶级的力量根本无法使用的。联想到今天读的罗岗谈新工人诗歌的文章,阶级话语重拾不是不可以,可是到底能提供什么真正的新东西?所谓的主体就真的能建构起来?我持谨慎怀疑的态度。
导论:建筑工人阶级的形成
第一章 农村改革与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
从北京到尧村
资本主义的危机与新自由主义
中国市场化改革
农村改革
市场化改革与小农经济的困境
比较优势论
国家的退出与介入
发展的必然代价?
第二章 地产资本主导下的城市中心主义
从尧村到北京
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资本向空间转移
地产资本的兴起
城市消费主义
欲望的生产与新经济主体的打造
第三章 半无产阶级化与身份政治
半无产阶级化
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国家缺位
身份政治
中国特色的“圈地”
第四章 历史转折下的建筑业分包劳动体制
工地上的劳动体制——分包劳动体制
分包体制的根源——生产决定论?
社会主义时代的建筑业与建筑工人
市场化下的分包劳动体制
包工头:分包劳动体制的核心
资本弹性积累与工资拖欠之源
掩盖剩余价值与掩盖劳动关系
第五章 路在何方?——建筑工人的阶级体验和阶级情感
“劳动者创造了宫殿”
主体体验
没有尊严的生活
21世纪的“包身工”
异化体验
社会主义年代的主体感情
今天的主体情感
路在何方?
第六章 阶级的回归:从自在走向自为的摸索
阶级分析的本土社会学意义
阶级与阶级形成概念
中国农民工的“半无产阶级化”
与资本的对立
工人行动的政治化
在抗争中走向联合
建筑工人的阶级形成
参考书目
致谢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