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伊里奇之死

书名:伊凡·伊里奇之死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许海燕
ISBN:978750609886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88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54个国家100位一流作家选为100部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托尔斯泰共有三部作品入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伊凡·伊里奇之死及其他》。 ◐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 曾被选入美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说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学文学系当作教材。 ◐小说对婚姻、情欲、伦理、死亡的探讨具有惊人、无与伦比的现实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给加拿大总理斯蒂芬 •哈珀推荐的第一本书。 ◐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 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名家名译,译笔优美动人,完美展现托尔斯泰风格魅力。 ………………. ☆媒体评论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罗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后说:托尔斯泰是个性变态者。 ◐著名俄罗斯文学译者、诗人、学者汪剑钊教授,小说家赵松推荐! ……………….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是托尔斯泰晚年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克鲁采奏鸣曲》上流贵族情感忏悔录,托翁(据说是本人写照)扮演奥古斯都、卢梭,讲述了一个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互相怨恨的贵族夫妇,因丈夫认为自己对妻子拥有类似物主的所有权,因此并不尊重妻子,而频频与妻子发生争吵,后来在丈夫对妻子狂烈的性嫉妒中杀死妻子而后反省、忏悔这种肉欲结合的婚姻关系的故事。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莱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魔鬼》则探寻了人性中的情欲。它认为人是无法控制这种欲望的,无法摆脱,直到欲望对象的毁灭或自己的毁灭。小说对情欲的巨大力量以及其与理性道德的激烈冲突的描写是摄人心魄、无与伦比的。

作者简介:

☆作译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1828-1910年),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许海燕,男,1948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学和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中西比较文学、中西文化交流史。有《中西文化交流史》、《莎士比亚》等专著,译著有《人生论》(托尔斯泰著)等。

书友短评:

@ [已注销] 是临死那种空虚的恐惧将一个人推向死亡;临死时耳边那你不会死的谎言,让一个人被抛弃在日常的小事中,到死也不会被严肃对待一次;一生的体面生活,让他在临死前最弱小的时候也不能奢求别人照顾他像照顾孩子一样安慰他;选择哪一条路,路上遇见的人,慢慢都会具有同等的价值,但可惜还是只有一条路可走,人生似乎白过,可你也说不出怎样才不算白过。 @ 临素光 【2018第25本】1889年,61岁的托尔斯泰写下《克洛采奏鸣曲》,偏激地批判一切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甚至包括合法夫妻之间的性。他一定没料到,这篇饱受争议的小说,会预言他妻子索菲娅数年后的出轨。跟小说里的商人之妻一样,索菲亚疯狂地迷恋一个音乐家,我甚至怀疑她是故意模仿丈夫小说里的情节,用以平衡她对丈夫可怕的占有欲,以及引起丈夫的关注,因为她还曾效仿《安娜·卡列尼娜》要去卧轨自杀。同年完成的《魔鬼… 【2018第25本】1889年,61岁的托尔斯泰写下《克洛采奏鸣曲》,偏激地批判一切不以生育为目的的性,甚至包括合法夫妻之间的性。他一定没料到,这篇饱受争议的小说,会预言他妻子索菲娅数年后的出轨。跟小说里的商人之妻一样,索菲亚疯狂地迷恋一个音乐家,我甚至怀疑她是故意模仿丈夫小说里的情节,用以平衡她对丈夫可怕的占有欲,以及引起丈夫的关注,因为她还曾效仿《安娜·卡列尼娜》要去卧轨自杀。同年完成的《魔鬼》,显然脱胎自托尔斯泰婚前与自己庄园的女奴保持的三年肉体关系,还有过一个私生子。即便他婚后就断了联系,索菲娅还是终身痛苦,饱受嫉妒的煎熬,哪怕她的情敌已经是80岁的老太婆,也仍然如此。出于这个原因,《魔鬼》完成后,托尔斯泰把手稿藏在椅背里,直到他去世以后才发表。《伊凡·伊里奇之死》感觉不太喜欢。 @ 虫虫 一直认为这是托尔斯泰最好的作品。凯厄斯抽象地指所有人终有一死,这话绝对正确,但他不是凯厄斯,他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一个和其他人非常不同的人。他曾经是小伊凡,有妈妈,有爸爸,有米嘉和伏洛嘉,有很多玩具,有一个马车夫和一个保姆,后来有了卡嘉,还有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那么多的欢乐、悲伤、和欣喜。凯厄斯怎么会知道小伊凡如此喜爱的花皮球的味道?凯厄斯像那样亲吻过他母亲的手吗?凯厄斯听到过母亲丝绸套裙的窸窣声吗… 一直认为这是托尔斯泰最好的作品。凯厄斯抽象地指所有人终有一死,这话绝对正确,但他不是凯厄斯,他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一个和其他人非常不同的人。他曾经是小伊凡,有妈妈,有爸爸,有米嘉和伏洛嘉,有很多玩具,有一个马车夫和一个保姆,后来有了卡嘉,还有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那么多的欢乐、悲伤、和欣喜。凯厄斯怎么会知道小伊凡如此喜爱的花皮球的味道?凯厄斯像那样亲吻过他母亲的手吗?凯厄斯听到过母亲丝绸套裙的窸窣声吗?他在学校里曾经因糕点不好吃而闹过事吗?凯厄斯像那样坠入过爱河吗?凯厄斯能像他那样主持庭审吗?“凯厄斯确实终有一死,他死是正常的;但是对我来说,对于带着我所有的思想和感情的小伊凡、伊凡·伊里奇来说,那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我要死了,这不可能。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 马大象 【藏书阁打卡】三部托尔斯泰关于死亡的中短篇小说,分别讲述了三个不幸的故事:婚姻即地狱、他人即地狱、人生即地狱。作者将人性的丑恶面写得如此直白,并且毫不留情的表达了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忏悔,而是生活的本质即便不是全是真善美,哪怕连平庸都难以遮掩住黑暗的一面,只有死亡是公平的,它不会对任何人枉开一面。读的过程中不断会有“果然是如托尔斯泰这般变态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啊“或者”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这样子的嘛,… 【藏书阁打卡】三部托尔斯泰关于死亡的中短篇小说,分别讲述了三个不幸的故事:婚姻即地狱、他人即地狱、人生即地狱。作者将人性的丑恶面写得如此直白,并且毫不留情的表达了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忏悔,而是生活的本质即便不是全是真善美,哪怕连平庸都难以遮掩住黑暗的一面,只有死亡是公平的,它不会对任何人枉开一面。读的过程中不断会有“果然是如托尔斯泰这般变态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啊“或者”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这样子的嘛,谁也不比谁过的好多少“这般念头冒出来。如果心智不够强大的人,读这本书多少会有些致郁,因为故事里的人其实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这便是大文豪留给我们的文学财富,它使我们通过阅读更加理解了我们日常看到、听到的那些人和事。 @ 欢乐分裂 4.5;三篇均围绕婚姻与情感,展开对「死亡」的论述,万分沉重压抑,恐婚恐育者慎读(读完的确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个世界应该没什么希望了)。《克洛采奏鸣曲》长篇大论说理,简直是托翁活生生的写照和预言,充满主观意识投射,可以想见他们夫妻是如何互相厌恶憎恨;婚姻制度下情欲与情感的拉锯令人不寒而栗,无爱可诉的一潭死水,肉欲的宣泄与禁欲的倾向正是托翁晚年的执念。《魔鬼》的心理戏太细致,饱受欲望折磨的焦虑,忧惧重… 4.5;三篇均围绕婚姻与情感,展开对「死亡」的论述,万分沉重压抑,恐婚恐育者慎读(读完的确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个世界应该没什么希望了)。《克洛采奏鸣曲》长篇大论说理,简直是托翁活生生的写照和预言,充满主观意识投射,可以想见他们夫妻是如何互相厌恶憎恨;婚姻制度下情欲与情感的拉锯令人不寒而栗,无爱可诉的一潭死水,肉欲的宣泄与禁欲的倾向正是托翁晚年的执念。《魔鬼》的心理戏太细致,饱受欲望折磨的焦虑,忧惧重蹈覆辙的恐惧,真切又不无虚假的短暂忏悔,最终一切都须以死亡作为结束,开放性的两个结局。重读依旧最爱《伊凡·伊里奇之死》,「疼痛」仿佛化为实体,于人生倒计时冷眼一生各种”不对劲”——光彩假面之下的陈腐庸常;弥留之际对死亡的描摹,直如堕入黑洞。 @ sasa 读完想到两个词,一个是入木三分,一个是鞭辟入里。 @ iebeātm 又是……买了很久才开始读,读的过程也很漫长。封面是伊凡•伊里奇,但书中还有另外两篇小说,按着顺序看下去……中途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看完一整本。三本书都在剖析人的内心世界(欲望),但除伊凡外的两部,局限在婚姻关系范围内。伊凡似乎是想告诉我们,一个看起来一切都“对头”的你我他,实际上都过着一种被虚伪包裹的生活。拟剧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在台前幕后扮演着某个角色,就像我们夸演员“入戏”,很多人其实只是生活“… 又是……买了很久才开始读,读的过程也很漫长。封面是伊凡•伊里奇,但书中还有另外两篇小说,按着顺序看下去……中途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看完一整本。三本书都在剖析人的内心世界(欲望),但除伊凡外的两部,局限在婚姻关系范围内。伊凡似乎是想告诉我们,一个看起来一切都“对头”的你我他,实际上都过着一种被虚伪包裹的生活。拟剧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在台前幕后扮演着某个角色,就像我们夸演员“入戏”,很多人其实只是生活“入戏”的演员,但他们(我)却认为这就是真实自己。伊凡•伊里奇在死前明白了这一点,也帮助许多人在阅读后明白了这一点。然而他最终奔赴死亡,也是因为虽然看穿了虚伪,却无法阻止自己回答那句“是的”。这个简单的回答,让他至死、在人前、都活在虚伪中。 @ Karl Meowrx 如果这不是人类文学的精华,人类文学就没有精华了——《克洛采奏鸣曲》:“理性”推导导致的非人性;《魔鬼》:意难平本身就是让人疯狂的存在,正常与不正常实际上是漠视与欲望的区别;《伊凡·伊里奇之死》:我一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自己不变成另一个伊凡·伊里奇。 @ 无用宝贝 《伊凡伊里奇之死》,由托尔斯泰晚年三篇中篇小说组成,主题围绕探讨婚姻爱情和性,没有所谓情节,大篇幅都用在描述极其细致的心理细节上。尽管并非第一人称小说,读到一篇半的时候,我忍不住去查作者晚年生活,果然。托尔斯泰这位抑郁症患者(我猜是的)直至晚年未获得心灵自由。作为有众多追随者的哲学家 思想家 大文豪,他晚年(试图)禁欲,简朴,劳作,试图慈悲以对全世界,却唯独无法宽恕伴侣及其她所带来的爱情 婚姻 … 《伊凡伊里奇之死》,由托尔斯泰晚年三篇中篇小说组成,主题围绕探讨婚姻爱情和性,没有所谓情节,大篇幅都用在描述极其细致的心理细节上。尽管并非第一人称小说,读到一篇半的时候,我忍不住去查作者晚年生活,果然。托尔斯泰这位抑郁症患者(我猜是的)直至晚年未获得心灵自由。作为有众多追随者的哲学家 思想家 大文豪,他晚年(试图)禁欲,简朴,劳作,试图慈悲以对全世界,却唯独无法宽恕伴侣及其她所带来的爱情 婚姻 性。她有白皙丰腴干净的手和脖子,但他全身心地憎恨着她。婚姻无存在意义,爱情之倏忽一瞬,性如同第二篇里的魔鬼。厌世的人不要读这本致郁书。其实多数人深知生存本身无意义,可一颗尘土也能适度飞扬,一生混沌走过,已是很好。 @ 寄他方 不,我最喜欢的不是《魔鬼》,是《伊凡伊里奇之死》。它太可怕了,当生命快要到尽头的时候,你发现你的生命或者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啊啊啊啊这真的太可怕了吧!或许值得安慰的是,你是在生命尽头的时候发现的,生命马上就要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不,不应该是这样。救命!实际上,我的整个一生,自觉的一生,都“不对头”。

译者序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克洛采奏鸣曲 魔鬼
伊凡·伊里奇之死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伊凡·伊里奇之死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