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

书名:杨绛传
作者:罗银胜
译者:
ISBN:9787550262409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16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1、 本书稿呈杨绛先生亲自审阅:了解时代精神标杆杨绛,这一本足够。 作者罗银胜在阅览了大量杨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后,用丰富翔实的细节,刻画了杨绛形象的各个方面:与钱锺书志同道合的“书虫”和“隐士”,技艺精湛的文坛宿将,慈爱包容的贤妻良母,随分自持的智者……生动呈现先生一百多年的人生轨迹,书稿呈杨绛先生亲自审阅。 2、 重温杨绛身上所具备的这个时代稀缺的美好品质。 杨绛是穿旗袍的那一代,我们是玩“苹果”的这一代。但为什么在今天,还有那么多人用“苹果”读杨绛的故事? 一个人如果要隐居,京城名利熙攘的人海就是最好的地方,杨绛称自己就是“万人如海一身藏”。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乱世中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与人无求;袖手书斋,读书写字做学问,这样安静舒张的心,这样绝尘的精神生活,是我们在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 杨绛融合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与传统女性的美德,其丰富与完善,使她已超越了“文化人”的范畴,成为大众向往的人格榜样和“精神偶像”,其一百余年的人生智慧让人受益无穷。 3、周国平+才女作家黎戈推荐。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 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黎戈 4、随书附赠精美笔记本,浓缩杨绛先生一生智慧的精华,给心灵迷失的当代人无尽启示。 知名设计师操刀封面,双封装帧,完美珍藏版本。

作者简介:

罗银胜:

独立学者、资深传记作家。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著有《顾准传》《顾准画传》《顾准评传》《才情人生乔冠华》《乔冠华全传》《潘序伦传》《王元化和他的朋友们》《红色名媛章含之》《周扬传》等书。所著作品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美、英等国各大图书馆收藏,并荣登京沪渝等地畅销书排行榜。

书友短评:

@ Mooning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敬佩老先生的淡泊。 @ 欧小小 对这本书的喜爱缘由书中的主人翁-杨绛及其家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若干:1、杨绛怀孕住院期间,钱锺书苦兮兮地来探望:钱锺书:“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锺书:“我做坏事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关不上门”。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2、钱钟书趁杨绛睡觉用墨水在她脸上画画。3、钱钟书的猫跟林徽因的猫打架,他拿个棍子去给自己的猫加油。… 对这本书的喜爱缘由书中的主人翁-杨绛及其家人,印象深刻的画面若干:1、杨绛怀孕住院期间,钱锺书苦兮兮地来探望:钱锺书:“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锺书:“我做坏事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关不上门”。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2、钱钟书趁杨绛睡觉用墨水在她脸上画画。3、钱钟书的猫跟林徽因的猫打架,他拿个棍子去给自己的猫加油。4、两人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岁月里在菜园里约会。5、八十多岁的杨绛先送走女儿再送丈夫,一家人的失散,一个人书写我们仨。曾看过先生的百岁感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欣赏她温柔而有力量的文字,看完这本传记,更加欣赏她朴实而心明澄澈的人生态度 @ 小張睡醒了吗 杨绛曾说过:“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杨绛反复预习了准备回答的问题,应对了这场麻烦,居然没受到皮肉之苦,而当时许多中国人却没这样幸运:他们轻则在宪兵司令部挨两个大耳光,重则就要像李健吾、柯灵那样受尽各种酷刑。杨绛在这次事件中所表现… 杨绛曾说过:“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杨绛反复预习了准备回答的问题,应对了这场麻烦,居然没受到皮肉之苦,而当时许多中国人却没这样幸运:他们轻则在宪兵司令部挨两个大耳光,重则就要像李健吾、柯灵那样受尽各种酷刑。杨绛在这次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冷静与睿智,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她凭一己之力,保全了整个家庭。 女人在大事面前、在危急时刻,往往比男人更强大。你永远无法想象一个女人的体内,到底有着多少潜力。 @ Lorraine酱 十年动荡真的不敢看,是倍数速度阅读了,那影像可怕的很 @ tiansiyuan 太啰嗦 @ 快乐的约克 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太重要了,一个好的父亲杨荫杭,也成为了杨绛先生一生的引导,而且在那个年代,社会时代动荡,选择并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当然同样也需要足够优厚的家庭背景,此处特指家庭条件也包括父母的思想层面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对子女有所支持,这一点放到现今社会,也是有很多父母不理解和做不到的 @ 在成长的豆芽菜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 齐木楠子 有很多《我们仨》重复的地方,赞同热赞说的“杨绛先生写的很全了”,可以直接看《我们仨》 @ 急需空调 杨绛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读完她的生平之后,我觉得豁然开朗,她为人处事态度,是我最为敬佩的。她无声无息地绽放,且以优雅度过一生。生于乱世,却怀着一颗与世无争的心。 @ 水冗 主观的讨论超过了客观的描述

第一章 故里家世
在一般世俗之人看来,杨绛无疑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有佣人奴婢使唤,但她却从不指手画脚,盛气凌人,对谁都客客气气。从这点又可看出她秉承了她母亲的性格。
第二章 大学时代
“喜爱的学科并不就是最容易的。我在中学背熟的古文‘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还深印在脑里。我既不能当医生治病救人,又不配当政治家治国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径,尽我的一份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无知,老而无成,当年却也曾那么严肃认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笑。不过这也足以证明:一个人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才,也会有要好向上的心——尽管有志无成。”
第三章 负笈英法
杨绛和钱锺书白天除了上课,经常结伴出去坐一会儿咖啡馆,注意从社会学习语言和汲取知识,或者一起逛逛旧书肆;晚上一般都回到公寓,不改旧习,发愤读书,青灯黄卷长相伴,不亦乐乎。
第四章 孤岛岁月
杨荫杭父女数人东逃西藏,无处安身,只好冒险又逃回苏州老家。这时苏州已成一座死城,尸殍遍野。回到家里,像是遭遇过打劫一样,下人和他们的乡亲在家里“各取所需”,东西拿走不少。好在还有一些存米,一家人暂时勉强度日。
第五章 步入剧坛
日本作家鹤见佑辅说得好:“泪和笑只隔了一张纸。”杨绛写的就是这种含泪的喜剧。因为是用泪水稀释过的,故而笑得痛快淋漓,笑得含蓄蕴藉;这种笑带有无穷的意味。
第六章 艰难时刻
杨绛原是个闲不住的人,最闲的时候,就总是一面看书,一面织毛衣。她的双手已练成“自动化的机器”。可是,她天天低烧,就病恹恹的,连看书打毛衣都没了精神。父亲已经去世,她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经常在父亲身边和姊妹们相聚说笑。

第七章 定居京华
杨绛举家离开上海,定居北京,开始了新生活,从此再也没有离开京城(除“文革”于“五七干校”之外)。杨绛、钱锺书曾在清华求学,度过了终生难忘的学生生涯,如今他们双双又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将在这里执掌教鞭。他们夫妇于八月二十四日携带女儿,登上火车,二十六日到达清华。
第八章 流年沉浮
古往今来,自有人避开“蛇阱”而“藏身”或“陆沉”。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第九章 十年尘世
有一晚同宿舍的“牛鬼蛇神”都集中在大院里挨斗,有人竟然用束腰的皮带向杨绛等人猛抽。杨绛的头发被剪去一截,钱锺书的背上给抹上唾沫、鼻涕和糨糊,渗透了薄薄的夏衣。斗完以后又勒令他们脱去鞋袜,排成一队,大家弯着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绕着院子里的圆形花栏跑圈儿,谁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

第十章 著译尖峰
一九七八年,汉译本《堂吉诃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西班牙语文学翻译的一个空白,立即受到西班牙方面的高度评价,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亲自向杨绛颁奖。这是我国文学翻译界少有的殊荣,译者当之无愧。
第十一章 笔耕不辍
在杨绛的笔下,没有高大的英雄人物,只有很平常、很普通的人物,不管是可亲可爱的,还是可憎可恶的,抑或是可悲可叹的人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演绎的是这些寻常人物的家长里短,因而更带有生活气息。
第十二章 生活侧影
走进杨绛、钱锺书的家里,只觉得满室书香。他们把客厅与书房合二为一了,主要空间都被书柜和书桌占据着。两张老式的单人沙发挤在一隅,权且待客。简朴的房间里,最醒目的是大小书柜放满书籍:中文与外文、古典与现代杂陈,显示着两位主人中西文化贯通。

第十三章 抵抗不幸
一九九八年钱锺书去世以后,年近九旬的杨绛用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将钱锺书留下来的零散而残破的手稿,一张一张精心拼贴起来,井井有条地整理好,并陆续付梓。杨绛曾笑称自己现在还是“钱办主任”,是他们家留下来“打扫战场”的。多亏有了杨绛这样的“主任”,钱锺书先生仍然不断有作品出版,使世人得以了解一个文化巨人丰富的精神成果。

第十四章 文化担当
“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所以开不开研讨会——其实应该叫作检讨会,也不是我的事情。读过我书的人都可以提意见的。”
第十五章 年方百岁
尽管已经一百岁高寿了,杨绛的日常起居照常如初,她往往到凌晨一点才睡觉,六点多起来,年事虽高,九、十点钟还是下楼小区“遛弯”,吃完午饭后再睡个午觉,作息有规律,每天坚持写作,甚至练字。

第十六章 拍卖风波
一百零二岁高龄的杨绛于二十日在家中得知拍卖消息时,很是吃惊,她立即给远在香港的收藏人李国强打去电话,表示“我当初给你书稿,只是留作纪念;通信往来是私人之间的事,你为什么要把它们公开?”“这件事情非常不妥,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给我一个答复。”
第十七章 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
杨绛坚定地相信,钱锺书的笔记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她说:“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第十八章 生命之火
《走到人生边上》《坐在人生边上》等新作不断问世,《风絮》《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等孤本浮出水面,此外又整理出“文集”尚未收入的作品多篇,如诗作以及二十一世纪初同西班牙语文学研究界就翻译理论问题论争的相关文章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八卷本《杨绛文集》“升级”为九卷本《杨绛全集》的契机。
后 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杨绛传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