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教育病理

书名:吾国教育病理
作者:郑也夫
译者:
ISBN:978750864159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9-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12
豆瓣评分: 8.7

书籍简介:

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 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 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 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 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情商对常人重于智商 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 行政化与单一化是孪生兄弟 《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其姊妹篇《科场现形记》则从教育领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作者简介:

郑也夫

作者自述

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九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该农场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顾问。曾任央视《实话实说》总策划。

作者主要作品

《吾国教育病理》,2013

《科场现形记》,2013

《语镜子》,2013

《双城记》,2013

《半开放社会》(香港),2011

《沙葬》,2011

《神似祖先》,2009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2008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07

《抵抗通吃》,2007

《知识分子研究》,2004

《阅读生物学札记》,2004

《被动吸烟者说》,2004

《城市社会学》,2002

《信任论》,2001

《忘却的纪念》,1998

《世界杯断想》,1998

《游戏人生》,1997

《走出囚徒困境》,1995

《代价论》,1995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1993

书友短评:

@ 邝海炎 郑也夫跟汪丁丁一样,谈中国问题多隔靴搔痒,但挠到痒也是本事,他们介绍的生物学知识挺启发人的。为何说毒品是“借来的激情”?因为艺术文学等激情享受需操练学习,要靠生产者的想象力去生产。而偷懒者没耐心学,只好通过毒品、开车、购物、看毛片等新奇渠道去刺激,这不是内生的激情。《当北京遇到西雅图》里,汤唯疯狂购物打发无聊,可结果怎样?仍然解决不了心理需求。按照西拖夫斯基的观点,这是一种无技巧的趣味刺激。人文教育最主要是训练消费技巧,为享受各种趣味刺激做准备。等你学到了珍本秘籍的鉴赏,哪天你见到珍本,你的想象力就会帮你与珍本建立切己联系,产生愉悦感。 @ 河南 觉得不必以学术论文的规范去看这本闲谈文集,读这本书更像是同一圈外行人坐在饭厅包间里边动筷子边侃国民话题之一——教育:不少加深stereotype的地方(德国职教、芬兰神话)和一些非常大胆但也存在明显漏洞的改革设想(英语数学课程设置、研究生录取指标),以及和生物学结合的例子让我回到了高中的生物课本和托福阅读(无怪乎有人评郑老师有些民科倾向)但还是比较喜欢郑老师的犀利文风、分析方式和丰富用词,素质教育论那里的论述算是partly为我的论文答疑解惑,高考复读那一章也很有见地,读到一半发现很多观点和研究院的调调很一致,重翻封皮发现推荐人里大剌剌写着杨老师的名字… @ 黄曹吴 明白了那么多道理 @ 这是最好的时代 对很多问题都有鞭辟入里的解读,很多古今中外的对比,有的我认同,有的不认同,不过论述还是很扎实的~当时写这本书的时候郑也夫老师可能没有想到现在资本的力量会有这么强,教育会被政策和资本混合双打 @ 殳年 病灶军备竞赛,疏导分流。

一编 分流

第一章 空洞素质论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第三章 德国教育的分流制
第四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
第五章 中国传统分流的终结
第六章 官员的学历
第七章 复习与复读

二编 放权

第八章 学校教育模式批判
第九章 知情志
第十章 兴趣
第十一章 创造力
第十二章 科目
第十三章 选材
第十四章 行政专权:单一化的根源
附录一 上海PISA夺魁后的思考
附录二 精英史观与平等追求
参考书目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吾国教育病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