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书名: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
作者:[美]米尔顿·迈耶
译者:王岽兴/张蓉
ISBN:978710009969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3-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45
豆瓣评分: 7.4

书籍简介:

米尔顿·迈耶,德裔美国犹太人,身份复杂的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二战时他曾是一名拒服兵役者。“正派的人”如何且为何成为纳粹,这个问题吸引他在战后旅居德国,并与当地的德国家庭共同生活长达十年之久。他由此了解纳粹统治下普通德国人的生活故事,也催生了这本极具影响的书:《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十位曾在纳粹时期生活过的小人物是其主要受访者。在他们的讲述下,纳粹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体制或意识形态,更是十分适合一战后德国人气质和心态的世界观。纳粹征服了伟大的和平庸的德国人的心灵,也压垮了他们。迈耶精辟地写道:德国对纳粹主义的积极性很明显就是“小人物变疯了”。 本书堪称一份研究第三帝国时期德国生活的微观社会人类学报告,它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观念的图景:纳粹体制如何在普通德国人的层面以及德国社会内部发生作用。这些极具颠覆性的内容引人深思,关乎德国人,更关乎我们每个人自身。 作为一名兼具德国血统和犹太信仰的美国自由主义新闻记者,米尔顿·迈耶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秉承良心的公正与无情的诚实。正是这一点赋予本书强大的冲击力量。 ——沃尔特·L.多恩,《星期六评论》 德国问题再次成为了我们政治的核心。对其根本性的探讨,不会比这部著作更出色、更人道和更清晰洗练了。 ——奥古斯特·赫克舍,《纽约先驱论坛报》

作者简介:

米尔顿•迈耶(Milton Mayer, 1908—1986)

德裔美国犹太人,记者、教育家、杂志专栏作家。因其卓有见识却备受争议的文章而获乔治•波尔克国际报道奖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新闻奖。除本书外,另著有《兽类的本性》(The Nature of the Beast),《不可能的艺术:对捷克反抗的研究》(The Art of the Impossible: a Study of the Czech Resistance),《一个人能做什么?》(What Can a Man Do?)等,以及合著《教育中的革命》(The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迈耶出生于芝加哥,在犹太教改革派影响下长大。高中毕业于恩格尔伍德中学,受过以拉丁语等古典语言为主的古典教育。1925—1928年,于芝加哥大学学习,但未获得学位。1928—1929年,在美联社、《芝加哥晚邮报》和《芝加哥晚间美国人报》担任记者。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路易斯维尔大学以及美国之外的一些大学,并担任民主机构研究中心的顾问。1955年,迈耶出版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在德国为本书做调查期间,他成为贵格派教徒,其后又作为反战人士闻名于世。1986年,迈耶逝世于加利福尼亚的卡梅尔小镇。

译者简介:

王岽兴

历史学博士,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美国南部史和美国政治思想史。著有《制度变迁与美国南部的崛起》,译有《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 《虚构的犹太民族》(合译)。

张蓉

历史学硕士,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口笔译理论与测试。译有《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 《虚构的犹太民族》(合译)。

书友短评:

@ 的黎波里智术师 较之对纳粹德国历史的整体考察或对战时后方生活的描摹,这种深入德国人社群的访谈与体悟给人的感觉更加深刻细致:极权主义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的末梢并在不知不觉中重塑普通人的思维的。这个过程是如此潜移默化又阴森可怖,第三帝国的专属词汇,什么“生存空间”、什么“斯拉夫人、犹太人的人口快速增殖”,什么“对纯种雅利安的威胁”,在另一个时代,也能改头换面成“Great again”、“msl”、“Great Han”这样的字眼,它不愧为变装的大师。中文翻译不太走心,建议对照英文版看,很浅近的遣词造句 @ 广未狗子 正在发生的困惑、历史的困惑,那些宏观的、庞大的、理论的分析与推敲很难解决这样一些最简单又难以解释的问题。签字的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背后成千上万倍于他的小人物们的放任甚至支持。我一向厌恶把小人物当作无思想无人格的追随者的论调,或许表面上的显示结果是他们确实追随了,但这一切也有缘由、复杂的且值得被探究的缘由。十位朋友的故事和第二部分的追溯确实解答了很多困惑,第三部分就有点让人皱眉,像是一份写给美国人的宣言或号召、前面对话中的平等与理解变成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居高临下。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不是极权缓慢而清醒的吞噬或德国人的压力,而是“如果我拒绝了,就意味着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也选择了拒绝”。 @ 喜欢美女 以小见大还挺好的。 @ 深渊大饭店 第二部分讨论德国民族性和第三部分批判冷战时再军事化德国的内容都相对一般,但第一部分的经验研究太珍贵了,作者写出的不只是有小人物,也有大人物,更重要的是丸山真男所指出的两个世界的隔阂。翻译一开始序言部分觉得有点难熬,但可能进去了后面其实还算可读的。

1966年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十个人
克罗嫩贝格
1.十个人
2.人们过的生活
3.希特勒和我
4.“你们会做什么呢?”
5.入党的人们
6.阻止共产主义的手段
7.“我们用我们的血脉在思考”
8.反犹的骗局
9.“每个人都知道”,“没有人知道”
10.“我们基督徒有此义务”
11.战败者的罪行
12.“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13.“但一切都太晚了”
14.集体的羞辱
15.复仇者:海因里希•希尔德布兰特
16.复仇者:约翰•凯斯勒
17.复仇者:日耳曼人的狂热
第二部分 德国人
热浪
18.没有这种事
19.高压锅
20.“皮奥里亚高于一切”
21.居住区中新来的男孩儿
22.居住区中两个新来的男孩儿
23.“在法国,人像上帝一样啊”
24.但一个人必须相信某种事物
25.随时随地的恐慌
第三部分 动机和对策
审判
26.破碎的石块
27.解放者
28.再教育者的被再教育
29.不情愿的不死鸟
30.刚刚来到世上的人们
31.和平的较量
32.“我们和苏联人是一样的?”
33.马克思与米歇尔的对话
34.后患无穷
致谢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