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记忆

书名:说吧,记忆自传追述
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王家湘
ISBN:978753274713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4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93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一组相互间有系统联系的个人回忆文集,时间跨越三十七个年头(从1903年8月到1940年5月),是纳博科夫本人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古往今来以时间和记忆为主题的作品中,为数不多的非常奇特而优秀的一本。它的语言带着一种坦率的清澈和解剖学一般的精确——以一位鳞翅目昆虫学家透过高倍放大镜观察蝴蝶翅翼上美妙的花纹,并将之描绘下来的那种精确,给读者带来不一般的阅读感受。记忆和对往昔的回顾往往主宰着纳博科夫的小说,故而这本自传正是解读他的小说的绝好密码,因为回忆本身即是幻想和现实之间的某种隐蔽的桥梁,作家在其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纳博科夫忠实读者的必读书,为深入解读《洛丽塔》、《微暗的火》、《防守》和《玛丽》等纳博科夫重要小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作为移民作家,他将欧洲贵族趣味与传统修养带进美国文化,又持有深刻而世故的批判与讽刺眼光,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品味。擅长反讽、怀旧与滑稽模仿技法;同时又注重语言的锤炼,他以广博学识和文学修养形成令英美本土作家赞叹的英文风格。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在洛桑病逝。

书友短评:

@ ? 一个彩色螺旋。我只关心微观的色彩。 @ 黎戈 纳博科夫里几乎是最喜欢的一本,简直想把台版都买来。另外还喜欢《玛丽》《赛莱特的真实生活》《普宁》,《黑暗中的笑声》好但是太残酷了 @ 冰雪皇后昧拾金 精准又有趣味的描述、nostalgia情绪对人的触动和某种微妙但强烈的幽默感渗透在了一起,冷不防在你厌倦没完没了的昆虫学掉书袋时给你一击。需要提一句,译者对俄国的知识似比较有限,请来翻译这样的回忆录是否合适?主要是些译名的问题,但也有让人无法忍受的——比如让纳博科夫全家都改宗成东仪天主教(对Greek Catholic概念的错误理解)。 @ 琴 酒 在书店仅仅看了第一页便惊为天人,买下开始读却是数月之后。这书的原版我读的极其早,以至囫囵,这番重读真是数次被撂倒,数次感觉有人在心脏上压石头一般沉重。我极少读景物描写读到热泪盈眶,极少在观望一个纯个人的世界时满怀温柔。这本书都做到了,因为不是我熟知的纳博科夫,不是我熟知的圣彼得堡,却是我熟知的俄罗斯普希金和托尔斯泰。法语教师的那个段落读到第四遍依然像被人踹了一脚一样非常钝重的疼。我喜欢纳博科夫,喜… 在书店仅仅看了第一页便惊为天人,买下开始读却是数月之后。这书的原版我读的极其早,以至囫囵,这番重读真是数次被撂倒,数次感觉有人在心脏上压石头一般沉重。我极少读景物描写读到热泪盈眶,极少在观望一个纯个人的世界时满怀温柔。这本书都做到了,因为不是我熟知的纳博科夫,不是我熟知的圣彼得堡,却是我熟知的俄罗斯普希金和托尔斯泰。法语教师的那个段落读到第四遍依然像被人踹了一脚一样非常钝重的疼。我喜欢纳博科夫,喜欢他这波光粼粼到近乎虚假的记忆(一个六岁的娃连窗户上的光都记得),喜欢他提到蝴蝶时那种认真的单纯,喜欢他的寥落,喜欢他笔下形形色色过场般融化在他记忆里的人物。总而言之,这是我作为一个平常人,对受记忆女神青睐的人物的嫉妒。纳博科夫是个天才。真的。 @ 看不见我 摇篮在深渊上方摇着,而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存只不过是两个永恒的黑暗之间瞬息即逝的一线光明。尽管这两者是同卵双生,但是人在看他出生前的深渊时总是比看他要去的前方的那个深渊要平静得多。看到开头我就鸡冻了。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纳博科夫诗一般的语言。 @ Fulolunte 天才太恐怖了!如此细致,知道什么会被留下来画成记忆的nostalgia,我几乎被他敏感的神经末梢戳抽打着向他的洪流里奔去,怎么会有这种天才 @ Walking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我没有读到骨子里的东西,读完后只感觉就像一张皮,毫无思索的意义,或者说没有所谓的回忆应该有的那种真实感,他的拼接能力令我叹服,语言的驾驭也令人感慨,读到后面也稍微有些感觉,但还是觉得作为一本回忆录,他是写给隐含的读者看的,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这样一来,回忆录还算是回忆录吗?也就失却了回忆录中最珍贵的个人生存体验的生命意识。第五章(一)有这样一句:“万籁倶寂,一切都被月亮这面幻想的…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我没有读到骨子里的东西,读完后只感觉就像一张皮,毫无思索的意义,或者说没有所谓的回忆应该有的那种真实感,他的拼接能力令我叹服,语言的驾驭也令人感慨,读到后面也稍微有些感觉,但还是觉得作为一本回忆录,他是写给隐含的读者看的,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这样一来,回忆录还算是回忆录吗?也就失却了回忆录中最珍贵的个人生存体验的生命意识。第五章(一)有这样一句:“万籁倶寂,一切都被月亮这面幻想的后视镜迷醉、征服。然而雪是真实的,当我弯身捧起一把雪的时候,六十年的岁月在我的手指间碎成了闪光的霜尘。” @ 愤怒的皮皮猫 如果说《追忆似水年华》作者采用的是一种非自主性记忆,那么毫无疑问纳博科夫更偏向自主性记忆。 @ 25686 我喜欢在熟悉的地方步行然后会发现青草阳光的不同竟然有人把这件事情写的如此美好瞧瞧我在图书馆借到了什么宝藏 @ Tas 当我们去凝视记忆的时候,眼前的黑暗被渲染上了色彩,俄罗斯那永远也无法返回的故乡,用它金黄的稻田和见证了祖辈死生定居的河流,呼唤着流亡的人,不要就此失去了蝴蝶翅影上的爱焰。纳博科夫的长句译成中文,竟然这样迷人,如顺发梢流下的手指触感。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说吧,记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