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城

书名:人·地·城
作者:徐远
译者:
ISBN:978730127494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51
豆瓣评分: 8.1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和城市化问题的时评文章集锦,内容涵盖城市起源、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农村改革、工业化等诸多方面。作者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秉承社会学的关怀,用文学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城市变迁的历史图景。本书适合广大对城市化、农村改革、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书友阅读。

作者简介:

1.作者介绍

徐远,原名徐建国,任教于北京大学。研究兴趣涉及微观金融、宏观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师从宋国青教授和艾伯特•皮特•凯尔(Albert Pete Kyle)教授。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担任FT中文网、澎湃新闻网、第一财经网、《新京报》等媒体的自由撰稿人。曾任香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金融学助教授。

2.代表作品

《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与结构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书友短评:

@ 三宅 最近读书都为求证一点,就是人是要往城市中积聚的。这本书解释了中国人口积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历史原因。行文轻快,后半段学术性较强。 @ 济川野老 香帅给老公打广告,这本书是徐远教授的文集,集中在人和土地及城市的关系中,用经济学的研究指出当下土地政策户籍政策一堆荒谬的问题,土地部门对于中国经济和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甚至没有任何裨益,可叹可笑。 @ 暮兮云 可读性不错,但这种不加脚注的随笔真心不易让人信服。书中的很多假设在数学上可能很直观,但现实感缺乏。“倘若…人均耕地增加10倍,达到20亩,这时候补贴就有点意义了”(pp. 187)。若真有这么一天,从事耕种的少量农民大概早不靠补贴了。另外,产权是个很有用的理论,但不适合解释权力。 @ 低端人口不二 农村问题的研究 @ 阿木 微信读书 @ 变脸 人类的聚集成了城,王权把城市推向了巅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象征着历史的顶点,同时也使王权成为最大受益者;随着技术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化和国家又把城市推向了新的高峰,千万级人口的聚集已不在话下,资本家和国家成为了时代的宠儿,而世界上觉大多数人虽然也享受到了进步成果,但得到的还是太少,均贫富和求发展成为了时代座右铭;在农业社会土地比人力资本更重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的产量约来越大,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工业… 人类的聚集成了城,王权把城市推向了巅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象征着历史的顶点,同时也使王权成为最大受益者;随着技术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化和国家又把城市推向了新的高峰,千万级人口的聚集已不在话下,资本家和国家成为了时代的宠儿,而世界上觉大多数人虽然也享受到了进步成果,但得到的还是太少,均贫富和求发展成为了时代座右铭;在农业社会土地比人力资本更重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的产量约来越大,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工业社会取代了发展停滞的农业社会成为新的领航者;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又使人力资本的优势更加显著的体现,城市还在扩大和发展,聚集使固定成本不断的下降,而使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向上,均贫富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我们只能一点一点的搬开着块压在胸口的大石头,才能飞速的继续前进。 @ 54miracle 徐远的观点很鲜明: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不可逆。人类文明中最精彩的故事,大多是在城市里写成的。不管国情如何特殊,土地政策、户籍政策都有解决办法。 @ 杨易 看不进去 @ 飞碟脑袋 可读性很强,语言风格亲民,读之轻松很有收获。作者博闻广识且特别真诚,一定是个有趣的人。不尽人意之处是可能是作者出身决定了视角,书名叫人-地-城,其实在讲人-地-村。有些探讨略显粗枝大叶,如农村人口收入匡算多处以8亿农民为据,但作者也清楚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不靠务农为生。计算农村承载力谓考虑生态农业、旅游、电商等高附加值业态。对一统就死讨论有余,而一放就乱考虑不足。讨论了农村土地赋权,却没探讨城市人完… 可读性很强,语言风格亲民,读之轻松很有收获。作者博闻广识且特别真诚,一定是个有趣的人。不尽人意之处是可能是作者出身决定了视角,书名叫人-地-城,其实在讲人-地-村。有些探讨略显粗枝大叶,如农村人口收入匡算多处以8亿农民为据,但作者也清楚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不靠务农为生。计算农村承载力谓考虑生态农业、旅游、电商等高附加值业态。对一统就死讨论有余,而一放就乱考虑不足。讨论了农村土地赋权,却没探讨城市人完全没有土地产权的对比。缺少从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视角和人文层面看问题,如村庄衰败的探讨。后半部分一些章节略有重复。其实经济学分析能兼顾这些方面已属不易。最后的附录论文分析非常精彩,值得一读。这几年农业的正式/非正式规模化经营进展不小,进城农民权利也在不断完善,国家还是向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未来可期 @ 小狐狸穷穷 社评、散文和历史回顾大综合,北大老师就这个水平?没有上海的陆铭教授一般有意思,学术性也不咋地

人·地·城(代序)
第一篇 城市的起源
一、新石器是“容器”
二、有容乃大
三、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
四、王的商业
五、战士的城邦
六、第一个大都市的诞生
七、站在地中海看世界
八、遥远的东方有三条河
九、城邦混战与诸子百家
十、历史上的城市化
十一、城市是容器,还是磁体?
十二、何为城?何为乡?
第二篇 城市印象
一、东京印象
二、京都漫步
三、深圳印象
四、台北印象
第三篇 城乡二元
一、征地冲突的根源:农村土地产权太弱
二、“农村土地产权太弱”的法律根源
三、历史的节点: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订
四、是“农村集体所有”,还是“农民集体代耕”?
五、崽卖爷田不心疼——“代耕”制度下的土地城市化
六、谁动了18亿亩唐僧肉?
七、可以有“财主”,不能有“地主”?
第四篇 不堪重负的土地
一、辨析“土地是财富之母”
二、以地养老的幻象
三、耕地的弹性
第五篇 忧心忡忡的粮食安全
一、中国可以养活自己——诹议粮食安全兼答莱斯特·布朗二十年前之问
二、增加粮食进口,确保粮食安全
三、农业保护政策保护的是谁?
四、粮食高度自给的代价
第六篇 “剩余”的人
一、作为主角的农民
二、农村承载力
三、“我为什么不怀念故乡?”
四、土改“拖”字诀
五、用正直撬动历史的节点——纪念原安徽省第一书记、国家农委主任万里

第七篇 政策讨论
一、户改破冰:有档次只差,无身份之别
二、渐进式土改浮出水面(上):启动流转,严防风险
三、渐进式土改浮出水面(下):发展股份合作,促进要素流转
四、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评京津冀一体化
五、2014年农村改革:只欠一点穿透力
六、1978年与2015年:从“无为”到“有为”
七、农地入市:莫让试点成为拖延
八、农地入市的一点常识
第八篇 经典回顾
一、农业与工业化:刘易斯、舒尔茨与张培刚
二、张培刚谈“工业化”
三、经典是如何写成的?
附录 城乡差距的产权基础
后记
致谢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人·地·城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