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灭之赋

书名:摩灭之赋
作者:[日]四方田犬彦
译者:蕾克
ISBN:9787559637871
出版社:一頁folio|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32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编辑推荐】 ★日本文艺批评大师四方田犬彦之美学随笔代表作,从废墟出发,思考造物的宿命与时间的意义。 继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后,最迷人的日本幽微美学探索。 · ★ 一部重新思考毁坏与消逝的哲思录,并从美学回归人间,直面岁月流逝,体味世间无常。 · ★沧桑是美,凋敝是 美,破灭也是美。 摩灭,就是将时间的残酷化为艺术。 · ★从记忆到触觉,从圣殿到废墟,从普鲁斯特到三岛由纪夫, 跨越文学、艺术与时空存在的迷人书写,献给岁月痕迹的温柔颂歌。 · ★特别收录四方田犬彦写给中国读者的序言,讲述摩灭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源头,回归东方传统美学。 · ★身在缓慢的衰亡途中,自是一种喜悦。摩灭途中的人,总站在时间的边缘。 . ▼【内容简介】 摩灭是—— 时间的艺术 万物的宿命 宇宙的永恒命题 · 岁月流淌漫溢的洪水 人伸出的摩挲之手 文字时断时续、最终慢慢溶化 · 从三岛由纪夫到普鲁斯特,从达芬奇到当代艺术,从吴哥窟的废墟,到逐渐脱落的古罗马壁画……作者以“摩灭”这一美学视角来重新观看世界、解读经典、追 溯历史、认识 生命,进而探索“摩灭”和日本美学传统的关联,还原出一种日本独有的审美观与生命观。 他的行走踪迹遍及东西方著名建筑与艺术场域,并以诗性之眼深入微观次元,以哲人之心直面事物的退化与衰亡,进而洞穿万物的宿命与岁月的本质,创造出一种兼跨随笔、游记、美学、文化研究和艺术批评的无界书写,也造就了这一部带有独特东方气质的时间诗学。他提到曾旅经中、韩、泰国的古寺庙,大多会重新上漆,唯独在日本京都、奈良,人们却任由它们褪色,“当宝贵的事象或物体产生阙乏或毁损,反而能发掘出其中的美”,这样带有时间推移、万物无常的美感,反而受到日本人所偏爱。 所以,观照摩灭,就是观照自己和事物之间横亘着的时间,就是包容衰败,接受消亡,理解无常。“天地自然,是人眼看不见的巨大石磨,我们的身体,是时间缝隙里的短暂存在。” · 本书以独特视角探索“摩灭”这一美学关键词与物的角度,重新观看世界,并上溯传统,找到其在东西方古典美学与文化传统中的源头,形成了日本人独有的美学价值观。本书从角度与重要性上都可以比拟日本文学随笔经典之作《阴翳礼赞》,都是从独特角度对美学与文化的重新解读。作者以其兼跨艺术史 、考古学、哲学、宗教、游记、散文、评论的无界书写,以诗性之眼透视时间与空间的痕迹。他的行走踪迹和目光所及囊括吴哥窟的浮雕、意大利的壁画、广岛核爆的遗迹、贝克特的戏剧、志哉直贺及宫泽贤治笔下的孩子、口中慢慢融化的糖……

作者简介:

四方田犬彦

1953年生。日本知名比较文学学者、电影研究者、随笔作家、诗人。东京大学宗教学专业毕业,后于东大研究生院专攻比较文学。研究与批评涉猎领域广泛,长期关注比较文学、电影、漫画、戏剧、都市文化等领域。历获伊藤整文学奖、桑原武夫学艺奖、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等多 个奖项,已出版著作达140余部。

·

译者蕾克

生于北京,曾供职于北京大学,现定居东京。熟稔日本文化、艺术美学,给国内多家时尚和亚文化杂志供稿,关注风格与美学。译著有《住宅读本》《造物有灵且美》《美物抵心》《一日一果》《梦的宇宙志》等。

书友短评:

@ 牧羊的水鬼 海浪摩灭贝壳,风雨摩灭神佛,时间摩灭记忆,至于人,四方田犬彦说:“与其说人耗尽了一生,不如说是一生把人用光了。”人的绝望和欲望不值一提,虚空没有尽头,不如把性命交给时间之手,缓缓摩灭。 @ 风满蜃气楼 挺好看的。自然之力与人为之力的摩挲带来损耗导致物质存在走向“无”,放在生物上便是肉身在时间事件的推移中逐渐损耗,走向死亡与寂灭。佛像、雕像的“相”之摩灭,建筑物的“功用”之退化,最后都将融入整体存在的被破坏、被消失。如果说自然威力带来的摩灭是一种天命所归,那么人死之后的火葬是不是也带有一种加速了摩灭进程的暴力性质呢。杜尚的“inframince”概念很有意思,我理解为一种存在与消逝的临界状态,在亦… 挺好看的。自然之力与人为之力的摩挲带来损耗导致物质存在走向“无”,放在生物上便是肉身在时间事件的推移中逐渐损耗,走向死亡与寂灭。佛像、雕像的“相”之摩灭,建筑物的“功用”之退化,最后都将融入整体存在的被破坏、被消失。如果说自然威力带来的摩灭是一种天命所归,那么人死之后的火葬是不是也带有一种加速了摩灭进程的暴力性质呢。杜尚的“inframince”概念很有意思,我理解为一种存在与消逝的临界状态,在亦不在。人生若是一个摩灭的过程,那么我们活着的状态在完全摩灭至“无”以前未必不能视作一种永恒。btw被种草了《驴皮记》与路上观察学。 @ 恰恰 所谓摩灭,就是以时间之手,摩挲世间万物,直至其慢慢模糊、苍老乃至消逝的过程。是岁月之残酷,是世事的无常,是维纳斯断在历史中的手臂,也是女人逐渐苍老的脸,一切造物在时间面前必然的宿命。不是只有不朽才值得歌颂,不是永恒不变才值得赞美。相反,必朽也是美的,丧失也是美的,坏掉也是美的。我歌颂这必然坏毁的世界啊,并绝不试图给它涂抹虚假的光漆。 @ 街上的野子 被侵蚀的佛像、淘米水、修剪的指甲……作者能将一切摩灭之物写得如此具有摩灭感。很特别的一本书。 @ 于是 这个主题太迷人了(我在2019年最后一天看的)。非常喜欢《口中的硬糖》一篇。 @ 丢丢芯儿啊 “在历史进程中,不仅是雕像经历了岁月犀利,将随遇痕迹当作一种 美来鉴赏的美学意识本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雕像只要被制作出来,终归会毁灭,有可能会在大自然常年施加的力量之下,又啃呢个毁于忍受的瞬间暴力。与雕像原本的完璧之姿等同,遭到破坏的碎片,亦是新的雕像。即使碎片逐渐摩灭,即使碎片上所有人为痕迹都小时了,它依然是雕像的分灵。我想,这也许就是佛教所说的佛性的真谛吧。”树木花草的威严与哀愁。植物凌… “在历史进程中,不仅是雕像经历了岁月犀利,将随遇痕迹当作一种 美来鉴赏的美学意识本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雕像只要被制作出来,终归会毁灭,有可能会在大自然常年施加的力量之下,又啃呢个毁于忍受的瞬间暴力。与雕像原本的完璧之姿等同,遭到破坏的碎片,亦是新的雕像。即使碎片逐渐摩灭,即使碎片上所有人为痕迹都小时了,它依然是雕像的分灵。我想,这也许就是佛教所说的佛性的真谛吧。”树木花草的威严与哀愁。植物凌驾于人为之美之上,以时间的无情性解消了人为之美的时代制约,展现出自然将湮灭一切刻意设计。 @ 宫城肉包子 最后对摩灭的警醒大概是这段时间自身也深刻试图再次感知的部分。惊喜的是不只是从“美学”角度上而谈,而是更多维度的方面一个个去描写“摩灭”是如何在这无尽世界中引导我们走向那个终将到来的时刻的。生命力与摩灭本身似乎相悖,但丧失的途中是否其实又对生命本身有着最终的启示呢?杜尚,砥石,吴哥窟以及巴尔扎克,一种极度私人的慰藉处在于对于残缺,作者并无渲染,郑重却将它们直视。正如观望路边小石,但又深知也是佛性之处… 最后对摩灭的警醒大概是这段时间自身也深刻试图再次感知的部分。惊喜的是不只是从“美学”角度上而谈,而是更多维度的方面一个个去描写“摩灭”是如何在这无尽世界中引导我们走向那个终将到来的时刻的。生命力与摩灭本身似乎相悖,但丧失的途中是否其实又对生命本身有着最终的启示呢?杜尚,砥石,吴哥窟以及巴尔扎克,一种极度私人的慰藉处在于对于残缺,作者并无渲染,郑重却将它们直视。正如观望路边小石,但又深知也是佛性之处。 @ 雀枕頭 成也具象,敗也具象。對於無常的點解說多了,一如環形廢墟的來回周遊也會令人厭膩。不過呀!很有啟發的一點是把宮澤賢治的《貝之火》劃入與「H.G.威爾斯的短篇《水晶蛋》和博爾赫斯的《阿萊夫》同屬於幻想球體的系譜」。及好喜歡赤瀨川原平的「東京攪拌機計劃」,窩想做「托馬森」觀察的散步者x @ #地狱少女可可# 很强烈的美学体验。我很喜欢。 @ 魏子宥 许多漂亮而引人入胜的例子。过两天细细整理下来,什么时候能写一篇书评就更好了。太久不动笔,感觉整个人都失去文气了。


摩灭之赋
·
第一辑 消减之相
痕迹中的玛利亚
水边与佛陀
欧珀石的盲目
牙齿与宾头卢
废弃的王都
口中的硬糖
臼的由来
砥石的教诲
·
第二辑 无常之观
从无常到托马森
关于虚薄
人生的乞食
时间的崇高
·
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摩灭之赋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