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主义的起源

书名:极权主义的起源
作者:[德]汉娜·阿伦特
译者:林骧华
ISBN:9787108029157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8-6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654
豆瓣评分: 8.7

书籍简介: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作者从19世纪中欧与东欧历史中的反犹主义入手,追索其中的极权主义因素,然后审视欧洲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研究极权主义运动和政府的机构、组织和运作时,她集中分析了极权主义统治的两种形式——纳粹时期的德国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结论一章中,她出色地分析了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极权统治的先决条件。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出身于德国汉诺威一个犹太人家庭,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先是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1951年成为美国公民。同年,《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出版,为她奠定了作为一个政治理论家的国际声望。

流亡之前,阿伦特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协助犹太组织工作,为此曾被纳粹政府关押过。去美国之后,她为流亡者杂志《建设》撰写评论等;做过肯舍出版社的编辑;1952年担任过“犹太文化重建委员会”的负责人。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随着《人的状况》、《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等著作的出版,使她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瞩目人物,近年来声誉日隆。1975年12月阿伦特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书友短评:

@ 夕岸 重看第二遍。 @ 葑廬 作者用“疯狂”的有色眼镜看待苏联,而没有看到其理性谨慎的更多一面,这使得作者对于苏联的认知不仅远逊于乔治.凯南,也不如以赛亚.伯林。 @ nothing传叔 太冗长,十分之一篇幅可以讲完的,,,而且如教主短评所言:讲了许多极权主义的表征,但还是没说出起源。。。又如豆友所言:在马克思之后居然还有人能够把巨大的社会灾难归结为某种思想的发展,不可思议。。。 @ [已注销] 思路有点问题,个人觉得种族主义、反犹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关系不大。 @ 久道 阿伦特的共和主义立场,决定了她将人权的位置附着于公民权基础之上。公共生活,在她那里是极其重要的。而没有公民位置,则甚至无从确立“人”之为人的位置。 @ 南飞 以欧洲的反犹太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偏见,再到极权主义利用了资本主义初期唤起精英与民众的情绪,以新的宣传和统治形式建构起极权模式。 @ Linnn 阅读需要门槛,一遍下来没看懂。收着等过几年再看 @ zsslucy 感觉废话有点多,尤其是帝国主义那一段,不过第三部分很精辟 @ 阿淳 以后再阅 @ weile 的伯爵 还能再啰嗦点吗,无语

《极权主义的起源》译者序
初版序
第一部《反犹主义》序言
第二部《帝国主义》序言
第三部《极权主义》序言
第一部 反犹主义
第一章:蹂躏常识的反犹主义
第二章:犹太人、民族国家与反犹主义的产生
一 暧昧的解放和犹太国家银行家
二 早期反犹主义
三 第一个反犹主义政党
四 左派反犹主义
五 安全的黄金时代
第三章:犹太人与社会
一 在贱民与新贵之间
二 权势奇才
三 在恶与罪之间
第四章:德雷富斯事件
一 案件事实
二 第三共和与法国犹太人
三 军队与教士反对共和
四 人民与暴民
五 犹太人与德雷富斯派
六 赦免及其意义
第二部 帝国主义
第五章: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
一 扩张与民族国家
二 权力与资产阶级
三 暴民与资本的结合
第六章:种族主义之前的种族思想
一 贵族的“种族”对抗平民的“国家”
二 种族统一作为民族解放的替代
三 开启历史的新钥
四 “英国人的权利”与人权
第七章:种族与官僚政治
一 黑色大陆的幻影世界
二 黄金与种族
三 帝国主义的特性
第八章:大陆帝国主义:各种“泛—”运动
一 部族的民族主义
二 无法律性的继承
三 党派与运动
第九章:民族国家的衰落与人权的终结
一 “少数民族的国家”和无国籍的人民
二 人权的窘困
第三部 极权主义
第十章:无阶级社会
一 群众
二 暴民与菁英的暂时结合
第十一章:极权主义运动
一 极权主义的宣传
二 极权主义的组织
第十二章:执政的极权主义
一 所谓的极权国家
二 秘密警察
三 全面统治
第十三章:意识形态与恐怖:一种新的政府形式
参考书目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极权主义的起源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