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多篇

书名:斐多篇
作者:柏拉圖
译者:王曉朝
ISBN:9789867174857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时间:2007年04月25日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92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受到雅典法庭指控「腐蝕青年人心靈」的蘇格拉底被判死刑,臨刑前,他的一位忠誠學生斐多一直陪伴在他身旁。事後,斐多把蘇格拉底最後的時刻講給他的許多朋友聽。 他告訴他們,蘇格拉底並非在臨近黃昏時喝下毒藥。他整天都在討論中度過,就像他以前在獄中和獄外的談話一樣,談話轉向了靈魂不朽這個問題。各種所謂的證據都提到了,其中主要證據之一是「我們的出生只不過是一種睡眠和遺忘」,學習就是回憶起在另一個生命中獲得的知識。然而在結尾處,這個論證與其他所有論證一道被拋棄了。然後,蘇格拉底提出一種新的想法:靈魂是不朽的,因為它能領悟,能分享真、善、美,而這些東西是永恆的。人能夠認識神,因為人在神那裡擁有某種與永恆和不死相似的東西。所有在場的人都接受了這種看法,而蘇格拉底則繼續宣稱神的公義只有在來生才能顯示,並且生動地描述了一幅天堂與地獄的生動圖景。但他告誡他的聽眾,別把他的描述當作事實真相,而要當作「與真相必有某些相似」的東西。

作者简介:

柏拉圖(西元前427年-347年)

是古希臘最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文學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與著作主要是對話,對整個西方哲學的理念與文化發展發揮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一如中華文化中孔子的地位。他20歲左右追隨蘇格拉底,直至蘇格拉底被雅典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為止,此事對他造成極大的震撼。蘇格拉底去世之後,於西元前399年離開雅典,先後到過麥加拉、埃及、居勒尼、南義大利和西西里等地,遊歷中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宗教等制度,研究了數學、天文、力學、音樂等理論和各種哲學學派的學說,在廣博的知識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說和改革社會制度的見解。西元前387年返回雅典後,在阿卡德摩(Academus)建立學園,全面制定他自己的哲學體系、傳播他的學說,期望能實現他的理想,並培養了眾多人才,亞里斯多德即其傑出弟子。他的後半生除短期去過西西里外,都在學園內度過,著作也多在此地寫成。為實踐其政治理想,曾三次赴西西里島與敘拉古統治者狄奧尼修一世打交道,但最終仍遭失敗,自此他放棄參與政治實踐,將全部精力用於辦好學園。西元前347年,柏拉圖在參加一次婚禮宴會時無疾而逝,享年80歲,安葬於他耗費半生才華的學園。柏拉圖的對話錄,是古希臘文明留給全人類的一筆巨大遺產。

书友短评:

@ Precho 其实没有想的那么难读 @ 秦蘇 一个美好的周末 @ 岚大爷本人。 苏格拉底的死亡教育。最后一日谈灵魂。认为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独存。惟有抛开肉体,才能追求人类的圆满——当然,这建立在灵魂不灭的基础上。包括琴弦与和谐的例子亦然。真善美之永恒,并非因灵魂在转世中保持着记忆,而是来自不朽灵魂的直接领悟——概因生命与死互相排斥,灵魂不会接纳死亡,故灵魂不朽。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时代,人们是相信灵魂存在的,但死后事并不确认。故书中的苏格拉底的灵魂不灭说大概也算新观念罢,至少… 苏格拉底的死亡教育。最后一日谈灵魂。认为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独存。惟有抛开肉体,才能追求人类的圆满——当然,这建立在灵魂不灭的基础上。包括琴弦与和谐的例子亦然。真善美之永恒,并非因灵魂在转世中保持着记忆,而是来自不朽灵魂的直接领悟——概因生命与死互相排斥,灵魂不会接纳死亡,故灵魂不朽。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时代,人们是相信灵魂存在的,但死后事并不确认。故书中的苏格拉底的灵魂不灭说大概也算新观念罢,至少,可以为从容赴死找到依据。 @ 红豆大侠 苏格拉底灵魂观 @ Jiraiyafugui13 自制就是不受欲望的驱使,对欲望保持一种体面的冷漠 @ 宫崎葵 存有疑惑 生死并不互为因果 @ 贾仰 basically some platonic cliche but considering he plato himself, ai @ 秦蘇 一个美好的周末 @ zh_ayi I would trade all of my technology for an afternoon with Socrates. @ Precho 其实没有想的那么难读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斐多篇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